"?唐三彩燒制工藝,原來這么有趣!?"

唐三彩斷代1300年,并不全是陪葬品,日常用品難保存下來。唐三彩,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洛陽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因為顏色是后來起的名字。當代仿制唐三彩大師級人物,民間工藝美術家高水旺,是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唐三彩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唐三彩一千元以下都是灌漿,如何判斷是否是手工工藝品?手拉胚器皿,拼接步驟難,高嶺土可塑性粘性,會留手指痕跡。
唐三彩制作工序:
1.制作原料-高嶺土
2.準備雕塑使用得刀具
3.雕塑
4.制模具(石膏)
5.制版
6.制型
7.成型
8.輪制-手拉胚制作器皿
9.燒制素胎
10.準備釉料
11.施釉
12.入窯
13.釉燒
14.燒成檢查
15.彩繪
燒成溫度是陶器與瓷器的重要區(qū)別之一,
1250度以上為瓷,1250度以下為陶,唐三彩是低溫釉陶器,燒制溫度一千度左右,空心,燒制兩天。
唐三彩保持重心最為困難,后抬腿馬,成品率低。所以抬腿的馬,張嘴的駝最為珍貴。
唐三彩對比先前的陶器改變:
1原材料的改變,瓷土
2溫度的改變,陶600-800,唐三彩1100度
3施釉,形態(tài)變多,多色釉
唐三彩現(xiàn)代工藝品多為電窯燒制
還原燒制氧化燒制及柴窯電窯區(qū)別:
⑴還原燒制—氣窯或者柴窯燒制,明火燒制氧氣助燃,泥料釉料里氧化物礦物質(zhì)里的金屬原子被氧化還原。老窯柴窯饅頭窯溫度難控,優(yōu)點具有流動性
⑵氧化燒制—電窯燒制,無明火氧氣充足,無氧化還原反應。電窯天然氣,窯釉硬
唐三彩會流釉,有一種獨特的流動美
面部不施釉,現(xiàn)技術進步,可面部施釉
會開片(溫差原因)琉璃瓦就是三彩開片的演變
黑色和藍色釉珍貴(原料難得的原因)
素胎要陰干水分蒸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