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總復習第二單元
習資料?第二單元?考點 ?20211028
第5課《秋天的懷念》
一、文學常識
《秋天的懷念》作者是當代作家史鐵生,這是一篇敘事散文(體裁)。
二、文章主旨
????本文講述了雖重病纏身,仍體貼入微的照顧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在臨終前還在掛念兒女的母親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三、內(nèi)容理解
1、文章反復寫“看花”的原因有哪些?
(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線索。
(母親央我看花—我答應看花—母親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
(2)“看花”是母愛的集中體現(xiàn)。
(3)“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親愿望的達成。
(4)母親生前愛花,反復寫看花表達對母親的懷念。
2、敘述方式:插敘
例句: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1)內(nèi)容:補充交代母親愛花,愛生活,為了兒子放棄自己的興趣、放棄對生活的享受,表現(xiàn)出母親的無私。
(2)結構:為下文母親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緬懷母親做鋪墊。
例句: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1)內(nèi)容:補充交代母親病情的嚴重。??????????
在重病的情況下,她仍無微不至、不厭其煩的關心我,開導我,更表現(xiàn)出母親的堅強和隱忍。
(2)結構:為下文母親離世做鋪墊。
例句: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1)內(nèi)容:補充交代無親臨終前仍牽掛自己的兒女,為兒女操勞,表現(xiàn)母愛的無私偉大。
(2)結構:為下文我懂得母親沒說完的話做鋪墊。
插敘的作用:
內(nèi)容:補充交代,使內(nèi)容更內(nèi)容充實豐富、中心鮮明。使文章波瀾起伏。塑造人物形象
結構:與上文……照應;為下文……鋪墊。
3.?例句賞析:“每當這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span>
(1)“悄悄”,"偷偷”,“眼邊紅紅的”等詞表現(xiàn)了母親怎樣的情感?
母親“悄悄地出去”,是因為母親充分體諒“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發(fā)脾氣時,悄悄地躲出去,給“我”空間,讓我盡情發(fā)泄心中的痛苦。
“悄悄地進來”是因為母親仍不放心“我”,看到“我”恢復沉寂后,為了盡可能不驚擾“我”,又悄悄地回來了。
兩個“悄悄”突出母親的細心體貼、善解人意。
“偷偷的”表現(xiàn)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著“我”,表現(xiàn)出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眼邊紅紅”的表現(xiàn)了母親為了不讓孩子擔心,再徒增感傷,強忍著內(nèi)心的悲傷,表現(xiàn)出母愛的細膩、無私與偉大。
體現(xiàn)了母親全心全意為“我”著想,悉心呵護“我”。
4.例句賞析: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1)這句中“撲”一字用得好,請說說你的理解。
答:“撲”字寫出動作速度快、幅度的大的特點,想象地表現(xiàn)母親不顧一切,竭力制止兒子的自虐行為,不忍心孩子再受傷害,表現(xiàn)出母親的慈愛。
(2)當“我”喊著活著沒勁時,母親“忍住哭聲”說出娘兒倆好好兒活的話,此時母親心里很苦,但她為什么要“忍住哭聲”呢?
答:母親怕自己的哭泣引得兒子更痛苦、絕望,為了安慰、鼓勵兒子,所以忍住哭聲,體現(xiàn)了偉大的母愛和堅忍的個性。
5.“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句中“擋”寫有意的動作還是無意的行為?
答:母親這是有意的動作,怕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景象,而觸景傷情,產(chǎn)生傷感痛苦,表現(xiàn)出母親對時刻為孩子著想,母愛的細膩。
6.為什么母親對于“跑”、“踩”之類的詞語比“我”還敏感?
答:因為母親不想讓雙腿癱瘓的“我”聽到這些詞而回想往事,引來更多的傷心。母親的敏感足以體現(xiàn)她對“我”細致入微的關愛。
四、景物描寫
??解析文中兩處景物描寫的作用?! ?/span>
1、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
(1)點明季節(jié)秋天。
(2)落葉渲染出秋天蕭瑟的氣氛
(3)烘托我孤獨、痛苦、絕望的心境?! ?/span>
2、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開得爛漫。
(1)寫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2)秋風中綻放的菊花象征著我已從痛苦絕望中走出來,變得了樂觀堅強。
3、文中最后寫到“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边@段描寫是否多余?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不多余。作者在結尾濃墨重彩地描寫這些菊花,既表現(xiàn)了作者已經(jīng)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囑托,要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暗示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帶著感激與自責。
第6課《散步》
一、文學常識
???《散步》作者是當代作家莫懷戚,這是一篇敘事散文(體裁)。
二、文章主旨
《散步》通過選取祖孫三代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這個生活側面,生動的展示了這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三、內(nèi)容理解
1.課文寫了那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
2.理清故事情節(jié)。
(1)散步的時間:初春
(2)散步的地點:田野
(3)散步的人物:我、母親、妻子、兒子
(3)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誰來解決分歧:我
(5)為什么我來解決: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邊,她總是聽我的。
(6)我要如何解決: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span>
(7)最后是如何選擇的:最后,我們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穩(wěn)穩(wěn)地走了過去。
(8)為什么選擇了小路:母親改變了主意。
3.“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這一句中的“熬”字能否刪去?為什么?
不能刪去。因為母親的現(xiàn)狀是“老了”“身體不好”,母親從寒冷的冬天挺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鞍尽弊钟腥淌?、艱苦支持的意思,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4.文章第六段的“分歧”有什么作用?
“分歧”在這里是大詞小勇,大有深意,為下文體現(xiàn)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愛買下伏筆,使文章更加生動。
5.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一句的含義及作用?
????“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點上,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對上,肩負著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對下,肩負著培養(yǎng)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6.文中的“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親聽“我”的,兒子聽“我”的,妻子聽“我”的,現(xiàn)在祖孫發(fā)生分歧,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
第7課《散文詩二首》
《金色花》
一、文學常識
???《金色花》作者是印度文學家泰戈爾,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飛鳥集》、《吉檀迦利》。
二、文體知識
????散文詩:是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xiàn)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xiàn)性和散文的描寫性的某些特點。
三、詩歌主旨
《金色花》以“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fā)想象,描繪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表達兒童對母親的愛,表現(xiàn)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四、理解詩歌內(nèi)容
1.“我對母親的愛”是怎么表達出來的呢?為什么選“金色花”而不是別的意向呢?
借助“金色花”這個意象來表達的。因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樹,是非常美好和圣潔的,這和母子之間的感情很相似。
2.“金色花”是怎樣愛母親的呢?(簡要概括幾個生活場景)
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媽媽工作;在媽媽要經(jīng)過的小庭院為媽媽散發(fā)香氣;將花的影子投在媽媽讀著的書頁上,突然變成孩子纏著媽媽講故事。
3.詩歌中的孩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天真、快樂、幸福、可愛但也調(diào)皮的孩子。
4.“我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表現(xiàn)了孩子的什么特點?
寫出了孩子調(diào)皮、快樂、天真、活潑的特點,說明沐浴在母愛中的孩子是快樂幸福的。
5.詩歌第八段表現(xiàn)了母親怎樣的心情?如何理解“壞孩子”的含義?
????體現(xiàn)了母親一天見不到孩子,內(nèi)心焦慮,突然見到孩子又驚又喜的心情。“壞孩子”是母親疼愛孩子的特殊表達方式,也是母親對孩子“失蹤”的嗔怪。
《荷葉 母親》
一、文學常識
《荷葉 母親》作者是現(xiàn)代詩人冰心,原名謝婉瑩。代表作《繁星》、《春水》。
二、詩歌主旨
這首詩借雨中勇敢慈憐的荷葉為紅蓮遮風擋雨的情景,讓作者聯(lián)想到母親對自己的呵護與關愛,從而表達謳歌母愛這一主題。
三、理解詩歌內(nèi)容
1.為何將“荷葉”和“母親”并列作為文章的標題?
因為荷葉像母親,借“荷葉”這個意象表達母愛。
2.“心中的雨點”指什么?如何理解結尾一段話的內(nèi)涵?
???“心中的雨點”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這段話將母親比作荷葉,將自己比作荷葉,意在說明只有母親才是保護自己渡過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難的人?!俺四恪睆娬{(diào)母愛的偉大,表達作者對母愛的依戀和贊美。
3.《荷葉 母親》寫了風雨中幾次看紅蓮?寫出每一次的環(huán)境情況、紅蓮表現(xiàn)和作者心境變化的詞語。
答:四次寫看紅蓮。
一寫看紅蓮:環(huán)境:繁雜的雨聲,濃陰的天。紅蓮:開滿、亭亭。? 心情:煩悶。
二寫看紅蓮:環(huán)境:雷聲作了,雨越下越大。紅蓮:左右欹斜,無依無靠。心情:不適意
三寫看紅蓮:環(huán)境:雨肆意的下著。紅蓮:在大荷葉的覆蓋下不動搖。心情:不寧的心緒散盡,感動。
四寫看紅蓮:環(huán)境:雨勢并不減退,勇敢慈憐的荷葉上聚了些水珠。紅蓮:不動搖。心情:深深受了感動。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
一、文學常識
《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行》選自《世說新語》?!妒勒f新語》是由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二、文章主旨
《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詠雪一事,表現(xiàn)了謝道韞的出眾才華和聰明機智,同時也透露出一中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傳承。
《陳太丘與友期行》講的是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xiàn)了小小年紀的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時從另一個側面告誡人們做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
三、理解文章內(nèi)容
1.“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樂”等詞有什么作用?
“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樂”營造了一中溫馨、融洽、歡快、、熱鬧的家庭氛圍,同時交代了詠雪的背景。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你認為他大笑的內(nèi)涵有哪些?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的更好?
????既有享受天倫之樂的愉快,也有自己中途命題獲得成功的得意;有對兄子的略含貶義的笑,更有對兄女的贊許之笑。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耐人尋味。
3.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結尾交代謝道韞身份這種寫法?
這樣寫,使讀者在不知道她是誰的時候先領略了她的才華,已經(jīng)暗示了她是一個不平凡的人。這是一種未見其人先知其才的寫作技巧,使謝道韞這個人物形象和她的才華展現(xiàn)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贊賞她的才氣。
4.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你認為哪一個更好呢?
①“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
②“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睆纳駪B(tài)、語言描寫品析這句話。
一個“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且無理的神態(tài)畢現(xiàn)?!胺侨嗽铡备憩F(xiàn)了“友人”的粗野、毫無羞恥之心的特點。這也為陳元方的反駁之語提供了依據(jù)。
6.?“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
“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7.?元方指出了父親友人的哪兩個錯誤?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8.?“友人慚,下車引之”表現(xiàn)了什么?
“慚”字寫出了“友人”已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對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盡顯人物羞愧的神情?!耙弊謩t表明了友人想對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9.?陳元方是一個怎樣的人?
???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zhì)。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10.?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①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對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②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他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這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xiàn)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yǎng)嗎?所以我覺得元方最后的舉動略顯失禮。
四、文言知識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問,相當于“嗎”。
2.古今異義:
(1)兒女 :
古:子侄輩? 今:子女
(2)去
古:離開?? 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義
古:詩文??? 今:文章意思
3.一詞多義
1、顧:
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相顧一笑瞻前顧后)
相顧驚疑(顧野有麥場):看
2、信
則是無信信:講信用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4.敬辭與謙辭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家君: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5.其它關鍵詞
(1)寒雪日內(nèi)集????? 集:聚會
(2)白雪紛紛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驟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急速(暴風驟雨)
?(5)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約定
(4)未若柳絮因風起?
因:趁著、隨著? 未若:比不上。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舍、 委:丟下、舍棄。去:離開
(7)下車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高興的樣子
(10)差可擬 差:差不多 擬:相比
6.重點句子翻譯:
(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丟下他先離開了。
(2)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您跟家父約好正午(一同出發(fā)),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4)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5)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span>
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span>
(6)未若柳絮因風起。
不如比作柳絮隨風吹飛舞。
B.讀著《秋天的懷念》,我們無不被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感動。
C.史 鐵生的作品《合歡樹》大約有2000字左右,被收錄在高二語文教材中。
D.這部學術著作的作者是 由北京大學的兩位年輕教授寫成的。
(解析:A項句式雜糅,可刪掉“以及中國當代50本經(jīng)典著作”;C項語義重復,刪掉“大約”或“左右”;D項句式雜糅,可刪去“的作者”或“由”“寫成的”。)
?
8《世說新語》兩則
一、生字讀音。
陳寔(shí)??? 在不(fǒu)??? 謝道韞(yùn)??無奕女(yì)??? 王凝之(níng)
二、句讀停頓:
①與兒女/講論文義?? ②白雪紛紛/何所似??? ③撒鹽空中/差可擬
④未若/柳絮因風起?? ⑤陳太丘與友/期行??? ⑥君與家君/期日中
⑦元方/入門不顧
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詞語
(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 不通否,句末語氣詞,相當于…嗎?
(二)古今異義
1.與兒女講論文義:古義:對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tǒng)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2.陳太丘與友期行:古義:約定,動詞。??????????? 今義:日期,名詞。
3.太丘舍去:????? 古義:離去、離開????????????????? 今義:前往。
4.下車引之:????? 古義:拉。?????????????????? 今義:引用。
5.元方入門不顧:? 古義:回頭。????????????????? 今義:照顧或顧客。
(三)一詞多義?????
1、而?俄而雪驟:與“俄”構成副詞性詞組“俄而”,表時間短促,可譯為“不久”等。
相委而去:連詞,表順承,可譯為“就”“然后”等。
2、之:? 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人名)
下車引之(代詞,他,代元方)
(四)解釋下列詞語
君:對對方的尊稱,您?? 尊君 :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謙詞
《陳太丘與友期》
①相委而去???? 委:丟下??? 去:離開?? ②下車引之 ???引:拉??? 之 :代詞,他??
③ 乃至?? 乃:才? ④ 則是無信??? 則? :就
《詠雪》
①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內(nèi)集:家庭聚會???? ② 俄而雪驟:?????? 俄而:不久
③ 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欣然? :高興地???????????? 似:像
④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差不多???? 擬 :相比
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因:憑借
⑥即公大兄無奕女????????? 即? :就
五、句子翻譯【特殊句式及難譯易錯句】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
太丘不在等候就離開了,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
2、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省略句)
跟別人約定一起出行,丟下別人自己就走了。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朋友很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進入大門不回頭看。
4與兒女講論文義
跟子侄輩一起談論詩文。
5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保ǖ寡b句)
哥哥的兒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6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span>
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風而起。
六、內(nèi)容理解:
1、“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點撥:融洽歡快輕松。
2、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
點撥:(1)“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
(2)“柳絮”一喻好,不僅講究形似更是神似,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
3.文章最后寫道:“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蹦阋詾樽髡邔懮线@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補充謝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贊賞道韞的才氣。
4、《陳太丘與友人期》一文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
七、人物形象:
1、文中對謝道韞的評價如何?點撥:聰明有才學。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點撥: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神。
3、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點撥: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zhì)。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點撥: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認為元方并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xiàn)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yǎng)嗎?
5主題歸納(多角度思考)
元方:明事理、懂禮識儀;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禮貌、知錯能改
啟示: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
6:(1)除“柳絮”一喻外,你還能寫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比喻詞嗎?能否再寫出幾句詠雪的詩句嗎?
詞:鵝毛、鴨絨、揚花、梨花、花絮、飛花,
句:①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n愈《春雪》???
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2)你知道哪些有關誠信的的詞語或名言?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故事?
詞語:?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名言:言必行,行必果?金誠所至,金石為開?
故事: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王冕四歲畫畫??曹植七歲做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