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的立場問題和三國范圍問題
三國的粉圈過于嚴重,所以有必要先說明這里的基本立場問題
沿用陳壽三國志的立場,以魏承漢祚,晉承魏祚為正統(tǒng),但是以公正論,對于吳蜀也認定為國,不以賊稱之。蜀吳在本質(zhì)上和北宋統(tǒng)一江南的那些割據(jù)勢力并無不同,都只是在國家分裂叛亂時期中央皇權(quán)發(fā)生了更迭,割據(jù)政權(quán)自立為帝。
不采用季漢的稱謂,蜀漢無論是漢中王還是后來自立,都是沒有得到任何一個正統(tǒng)冊立的。不能把自稱為某朝代的繼承者就認定為某朝代的延續(xù),例如后金,漢趙等我們也都不認為他是前朝的合法繼承者。吳國則采用其以223年為魏吳王,229年自立的立場。以古代的世系講,一朝應(yīng)該始于始建國(即首次有封地作為家廟,也就是古代祭祀的范圍),因此不能把蜀漢認定為漢的繼承者。吳國始建國于223年冊立為魏吳王,受封江東。蜀國只能勉強把自立為漢中王219年認定為始建國。另一方面也與官方的立場相合,歷代版本的字典中都以蜀稱呼劉備劉禪政權(quán)。但是三國志對于蜀過于貶斥,將劉二牧列于蜀書一,這里考慮到劉二牧均為自立,因此不將其認定為蜀國的開端。
采用從184年一直到280年的廣義三國范圍,以下是對三國的幾個劃分方式,僅作參考
以三國同時存在為標準:223~263
以前朝結(jié)束和后朝統(tǒng)一為標準:220~280
以黃巾起義為開始:184~280
以三國演義的主題故事對應(yīng)時間為標準:184~234
最后談一談我個人的立場問題,在以民族共產(chǎn)主義唯物主義價值觀下,既考慮歷史人物所在時空下的背景,也考慮歷史發(fā)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