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骼觀察:冬奧冠軍175cm以上僅占3成,姚明感慨滑冰難度大
前不久,隨著冬奧主火炬的緩緩熄滅,給我們帶來了半個多月視聽盛宴的冬奧會正式落下帷幕。
在此次冬奧會中,我國運動員勇奪9金4銀2銅,共15枚獎牌,賽出了冬奧會金牌榜第三的歷史最佳成績,令國人既振奮又驕傲。賽事結(jié)束后,有關(guān)運動員們的話題更是層出不窮,可見國人對他們的喜愛與欽佩。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情況?在我們以往的印象里,運動員們大都是高大威猛的健兒形象,田徑、籃球等許多的體育項目都是如此,我們耳熟能詳就有姚明、劉翔、朱婷等。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在本次冬奧會奪冠的運動員中,身高在175cm以上的才占3成,冠軍們的平均身高在171cm左右,這是為何呢?
運動員的身高及體型在不同的體育項目中的優(yōu)勢各不同,像我們常見的籃球、排球比賽中,四肢越長的人,步幅就越大,容易跑得更快,也更方便傳球,自然是手長腿長的運動員更有優(yōu)勢。甚至,我國的國球乒乓球也與身高相關(guān):乒乓球比賽時,選手需不停地變換姿勢去接球。這個過程中,身材高的選手,他們的護臺面積會更大,在比賽中略占優(yōu)勢。

而冬奧會中,都是雪上項目或者冰上項目,例如跳臺滑雪、自由式滑雪、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都是追求速度或者技巧,亦或需要兩者兼顧的。這種情況下,身材矮一點的人重心低,靈活度更高、平衡力也會好一些。
如果身材較高,運動員們做彎曲或扭轉(zhuǎn)動作時需要調(diào)動身體更多的力量,而個子小的人則可能實現(xiàn)更大的旋轉(zhuǎn)與彈跳,因此在冬奧會兩類項目中更具優(yōu)勢。像在體操、潛水等領(lǐng)域中,個子矮的人表現(xiàn)也更易出彩。

這一點,姚明更是在《冬奧速遞》直播間中表示:在冬奧項目中,他自己最喜歡花樣滑冰,也曾嘗試過,但無奈被身高限制。畢竟,重心太高,滑起來的難度實在太大了。不禁讓人感慨,這難道就是冠軍的凡爾賽?
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稱,個子小一點的人,神經(jīng)脈沖從四肢傳到大腦需要的時間更少,這意味著體型較小的人反應速度更快,更加靈敏。這種細微的差距日常我們普通人感覺不太到,但在競賽這種爭分奪秒的情況下,運動員們每一毫秒的差別都可能改變比賽的結(jié)果。

說到這里,相信不少人都有些心動了:個子小的人在這些項目中居然還有優(yōu)勢,不如我們?nèi)ギ攤€運動員?
但是,可不要忘記了,運動員們的榮譽是他們?nèi)諒鸵蝗?,用刻苦訓練、超越常人的頑強意志換來的,甚至我們所看到的汗水與努力也只是他們訓練時的冰山一角。不管是天賦型選手還是努力型選手,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才是他們所向披靡的制勝法寶。

所以說,我們普通人還是老老實實盡力往高個子發(fā)展吧,畢竟現(xiàn)在身高競爭這么激烈,男性、女性平均身高分別都到169.7和158.0厘米了,再不努力就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