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說】給角色畫個豆豆眉也有學(xué)問?

大家在玩一些有和風要素的游戲時,有沒有產(chǎn)生過一個疑問,為什么很多角色的立繪中要把眉毛畫成了一個圓點或者類似于逗號的形狀?
例如網(wǎng)易的游戲《陰陽師》系列中就出現(xiàn)得很頻繁,很多角色都運用了這樣的設(shè)計,顯然這種畫法的出現(xiàn)絕不是一種巧合。
?

包括近期陰陽師系列IP游戲《決戰(zhàn)平安京》中推出了角色跳跳妹妹的新皮膚,人物設(shè)計中也將眉毛畫成了兩個圓點。
?

鑒于這種“豆豆眉”幾乎成為日式角色的標志,因此還有玩家提出疑問:“有熊貓要素的國風服飾,為什么眉毛還要畫成豆豆眉?”冬夜覺得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然而就因為采用這種豆豆眉的角色大多數(shù)為日式角色,反之要體現(xiàn)國風元素,就不能用豆豆眉的設(shè)計嗎?

換個問題來講,是什么原因讓“豆豆眉”成了日系角色的特征,而把眉毛畫成一個圓點的畫法究竟有什么學(xué)問呢,要討論這個問題咱們還要回到日本平安時代,從當時的貴族妝容說起。
日本的平安時代,是指從公元794年日本的首都從長岡京搬到平安京(現(xiàn)在的京都)起,到公元1192年鐮倉幕府建立之前的時期,也就是紫式部所著被譽為“日本紅樓夢”的《源氏物語》中故事發(fā)生時代。
公元894年后,因為日本不再向中國派遣使節(jié),日本逐漸演化出具有獨特風格的文化。
當時貴族間流行的妝容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平安時代的妝容有三個特點,一個是“白”,臉色要夠白,一個是“黑”,牙齒要涂黑,最后一個就是要剃眉毛,分別對應(yīng)的就是日語中的“お白”、“お歯黒”、“引眉”。
當今的美妝界都有“一白遮三丑”的說法,在平安時代的日本更是如此,當時的女性都追求以白為美,稱為“お白”(Oshiroi)。
其原因可能是與田間勞作遭受風吹日曬的農(nóng)民階層相比,貴族階層待在室內(nèi)的時候更多,因此皮膚也顯得更加白皙。而且作為化妝用品含有鉛白的“白粉”,也是平民階層所消費不起的。能用上“白粉”的女性也顯示出其高貴的地位。甚至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因為當時還沒有電燈,涂成白色的面部在昏暗的室內(nèi)看起來也更美麗。白,就成了高貴身份的象征。
其次,要把牙齒涂成黑色,被稱為“お歯黒”(Ohaguro)。
那時的老百姓連生存都是問題,自然也只有貴族階級有這些閑工夫,據(jù)說這種含有鞣酸和醋酸亞鐵成分的黑色染料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護牙齒預(yù)防蛀牙。于是,涂黑的牙齒自然也成了健康和富貴的象征。
最后就是咱們今天提到的剃眉毛,剃掉或拔掉原先的眉毛后,再畫一個新的眉毛上去,這種化妝手法被稱為“引眉”(Hikimayu)。
關(guān)于為什么要剃掉原先的眉毛,目前的一種解釋是說過去的日本,在別人面前隨意表露自己的感情是輕挑不莊重的表現(xiàn)。而人在展現(xiàn)喜怒哀樂時,眉毛也會隨之而動,因此剃掉眉毛就能更好地隱藏自己的感情。而為了彌補剃掉眉毛之后臉上的空白,就在幾乎不會動的額頭上重新畫上眉毛?!?/p>
引眉”的化妝法其實中國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xiàn),只是中國更多地稱為“黛眉”。
最后根據(jù)這樣的化妝法做出來,就妥妥地就成了日本能劇中的“女性”臉譜,透露出詭異的神情。

?也正是因為這種似笑非笑的表情讓人難以捉摸,才會讓能劇中的女性面具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詭異感,更是成了現(xiàn)在一些恐怖游戲中的???。

對比一下現(xiàn)代的妝容,就有比較明顯的區(qū)別。
這種剃掉眉毛又添上眉毛的妝容已經(jīng)有些接近咱們的話題了。
然而這種眉毛還不是最初的“引眉”,而是被稱為“殿上眉”(Tenjōmayu)的畫法。這個“殿上”指代的就是平安京內(nèi)的十七大殿,其中就包括天皇的寢宮。因而“殿上眉”就是那些達官貴人專用的眉毛畫法。
?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殿上眉”還演化為一種被稱為“まろ眉”(maromayu)的畫法,這里的“まろ”漢字寫成“麻呂”和“私(watashi)”一樣是日語中第一人稱的用法,因為以前很多貴族階層都使用“麻呂”作為第一人稱,所以這種眉毛的畫法就被稱為“麻呂眉”。
不過不管是引眉還是涂黑牙齒的化妝法,在1870年即明治3年時,隨著日本的全盤西化,政府一紙禁令的頒布,這種化妝法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不過說到底,即使是在日本歷史中大放異彩的“引眉”,依然是起源于中國的文化,在中國稱之為“黛眉”。東漢劉熙歲撰寫的《釋名》中寫道:“黛,代也。滅眉毛去之,以此畫代其處也?!?/p>
說了這么多,咱們再看看咱中國的“黛眉”是怎么樣的。
?

看到這你是不是恍然大悟?畫中的貴婦服飾打扮處處彰顯著其雍容華貴,再看著眉毛,什么平安時代妝容,這不還是學(xué)的咱老祖宗嗎。
?

包括之前劉嘉玲飾演武則天時也試圖還原了當時的妝容,雖然因為跟人們印象中的形象有所區(qū)別而遭到吐槽。
可見日本所曰引眉,實則還是中國的“黛眉”。既然這種畫法就是起源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那么國風元素的人物設(shè)計上用豆豆眉實屬合情合理。
雖然咱們現(xiàn)在也不再采用這種化妝手法,畢竟現(xiàn)實里看著還是挺奇怪的吧。
在小動物身上因毛色不同而天然形成的“豆豆眉”倒是別有一番可愛之處。

?也許正是受到這種啟發(fā),一些畫師就會運用這種把眉毛畫得粗短圓的手法,來體現(xiàn)角色獨特的性格。
除了開頭提到的《陰陽師》系列中出現(xiàn)的角色外,還有《碧藍航線》中的島風、動漫《物語》系列中的斧乃木余接等,包括最近大火的《原神》中的貓耳娘迪奧娜的設(shè)計似乎也參考了這種畫法。
?



雖然隨著歷史的推進和文化的發(fā)展,落后于時代的審美已經(jīng)逐漸被拋棄,但經(jīng)過當代文化的改良,借畫師之手,我們又得以發(fā)現(xiàn)豆豆眉的可愛之處。了解了豆豆眉的歷史來源之后,再看這些擁有豆豆眉的角色是不是別有一番可愛之處呢。
你還喜歡哪些擁有“豆豆眉”的角色呢?
參考網(wǎng)址:
https://www.cosmetic-culture.po-holdings.co.jp/culture/cosmehistory/8.html
https://heian-jidai.com/343.html
https://alg.jp/blog/light_make2/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BC%95%E7%9C%89
http://www.1000sh.cn/2020/02/16/%E5%94%90-%E5%91%A8%E6%98%89-%E7%B0%AA%E8%8A%B1%E4%BB%95%E5%A5%B3%E5%9B%BE%E5%8D%B7-%E8%BE%BD%E5%AE%81%E5%8D%9A%E7%89%A9%E9%A6%86%E8%97%8F/
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