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漢化組】【數(shù)據(jù)制勝:三人麻將】2 由數(shù)據(jù)分析勝者的傾向
天鳳四段和七段的差距何在?
本章節(jié)將經(jīng)由比較三麻勝者組和敗者組的數(shù)據(jù),以把我強者的傾向。使用天鳳特上桌(主要由四段到六段構(gòu)成的牌桌)的牌譜,分析不同段位的成績,重點比較四段和七段。讓我們按從上往下的順序查看(表2-1)。

增加先制立直、好型立直
首先是立直率。立直率從四段到七段遞增。也就是說實力越強則立直率越高。而且先制立直的占比也遂段位提升二增加。副露率則隨段位提升反而降低。此外,終局時好形聽牌率占比亦隨著段位而提升。
總結(jié),可知立直率、先制立直占比、終局時好形聽牌占比隨實力水平而增加,副露率隨實力水平而降低。四段和七段之間尤其明顯的差距是,終局時好形聽牌占比,可見做出好形聽牌的技術(shù)很重要。即:牌效率。
然后是有關(guān)和了的數(shù)據(jù)。和了率隨段位提升而提升。和了時立直占比也隨段位提升而提升。和了時副露占比和段位之間無明顯相關(guān)。
過于執(zhí)著于手役是高級菜鳥的體現(xiàn)
有趣的是,和了時收入平均、和了時凈得點平均都隨著段位提升而有下降的趨勢。也就是說,比起和出大牌的人,和牌更多的人才是強者。能做大的牌固然必須和出大牌,但只靠這樣并不能贏,和出小牌也有其意義。越是高段位的人,就越重視以中堅手和小牌搶和(*中堅手、交わし手)來高效地和牌。這一傾向,在自摸和凈得點平均、榮和凈得點平均、和了時立直凈得點平均、和了時滿貫以上占比中也有體現(xiàn)。
和了時巡目平均、和了時復合一發(fā)占比、和了時dora平均并沒有顯著傾向。
而和此前的數(shù)據(jù)有關(guān)且有趣的是,和了時復合對對占比、和了時復合染手占比。兩者都隨段位提升而降低。過于執(zhí)著于這兩個役是中級以下的特點。尤其是強凹對對和,越強的人則越不會做。

放銃率逐漸降低,放銃凈失點也降低
接下來看和放銃有關(guān)的數(shù)據(jù)。幾乎所有的數(shù)據(jù)都在說同一件事情。放銃率、放銃時莊家放銃占比、立直放銃占比、放銃時支出平均、放銃時凈失點平均,立直放銃時凈失點平均、放銃時滿貫以上占比,這一切都隨著段位提升而降低。反而只有放銃時聽牌占比隨段位提升而提高。
要說這是怎么回事,能把放銃克制到什么程度是實力,同時避免放大銃(莊家、立直)也是實力。并且,未聽牌時能把放銃克制到什么程度也是實力。
降低放銃率的同時降低放銃凈失點是十分困難的,這一困難也是實力的體現(xiàn)。
三麻固然和不出來就贏不了牌,即使如此放銃的人也是會輸?shù)?。盡己所能地一邊和牌,盡一切可能不放銃,如何達成這一矛盾的條件,是通向強者的階梯。
放銃率在四段和七段之間有2.7%的差距。數(shù)字看起來很小,但這已經(jīng)是巨大的技術(shù)差距了。
切莫貪戀流局罰符的誘惑
剩下的項目而言,被自摸率,橫移動率,流局率并無顯著傾向。顯而易見的傾向是流局時聽牌占比,隨段位提升而下降。實力越強,流局時不聽的比例更高。也就是說,不要無腦強攻,三麻不聽罰符的比重很低,臨近流局時應(yīng)該避免切危險牌進攻。
全局收支隨段位提升而提高,平均順位隨段位提升而靠前。這是必然的。

強者的條件是?
我們來整理一下。首先關(guān)于和牌,「不過分鳴牌,而是要立直」「不要錯過能先制立直的機會」「禁止勉強凹手役」「比起瞄準大牌選擇立直多和」「不過于追求對對或染手」。關(guān)于放銃,「減少對莊家、立直和染手的放銃」「減少未聽牌時的放銃」「不要勉強在流局時聽牌」。
那么,這些傾向除了和副露相關(guān)的部分,都和四麻完全一樣。三麻和四麻,想提高水平的話道路都是一樣的。雖說想從高手登上絕頂可能道路很是不同。

勉強拉高數(shù)字也沒有意義
雖說是要增加先制立直,但這也單純是說牌效提高,兼顧打點和好形,自然就速度就會提高形成這一結(jié)果,片面追求提高先制立直我覺得是錯的。增加了愚形立直、總之直奔聽牌趁早立直,之類的在我看來并不可取。
打點亦然。一言蔽之,不必勉強。有時拔北寶牌不請自來,打點也隨之跟上,挺常見的。當然會留意著去做滿貫,但勉強自己去提升打點、勉強自己去提升速度都沒必要。
總之,即使是越高越好的數(shù)字,也不必勉強自己去提升,而是自然提高。好好學習牌理論吧。
「無意義的放銃要避免」誠如此言。天鳳三麻的基礎(chǔ)是被先制聽牌的話就棄和,自己聽牌就進攻。遵守這一基本規(guī)則很重要。
臨近流局時不要強攻
打三麻時,臨近流局時摸到危險牌多會棄和。即使自己是滿貫、跳滿,也可能會棄和。要是四麻,可能接近流局時牌河未現(xiàn)筋還很多(殘り筋が多い)、或者流局罰符很關(guān)鍵,就很常進攻。三麻則往往臨近流局時牌河未現(xiàn)筋的數(shù)量較少,放銃的平均打點還很高、往往流局罰符相對雞肋。于是,每巡都要考慮要進攻到何種程度。臨近流局時自己的和牌率本就相對更低,還要切出眾望所歸的危險牌,越過諸多障礙來讓自己和牌,這種事情大家心里有數(shù)。更何況對手的平均打點很高,那么視情況就算是兩面好形滿貫也棄和吧~
此外,為回避大銃,必須要意識到的是對手的立直打點。如果打的是有拔北寶牌的三麻,有拔北寶牌這一情報,某種程度上可以掌握到對手的立直打點。也就是說,有23枚北的立直打點很高,別放銃。有2枚北大概是比跳滿弱點,幾乎確定有滿貫了。另外,寶牌是哪張也很重要。如果寶牌是46,那么立直打點大致就提升了一張北的大小,需要對應(yīng)。
手有滿貫,不苛求染手
和了時復合染手大概是四麻的兩倍呢。我自己,如果有兩個役牌之類能看出滿貫了,就鳴牌做混一色。然而,有兩個拔北寶牌,或者門清也有滿貫的話就不染手。寶牌是不是要染的顏色也需要留意。如果寶牌不是要染的顏色,那就會保留寶牌的顏色,以求能靠張??傮w而言,不會強凹染手。
七對子遠比四麻的時候用的多。比如,有四個對子的時候通常都會保留七對可能。到一向聽的時候會固定比較強的字牌以待聽牌。大致印象上,四對子的時候時常意識到七對的可能就好了。打點也很高,很是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