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的名義實施的這種施虐,是一種很可怕的人際關系病毒
以愛的名義實施的這種施虐,是一種很可怕的人際關系病毒
2021-10-17
多年前,我看了《論語》里頭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寫了一篇日志,是《己所欲,勿強于人》。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他分析這個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這種差別。他覺得中國文化里頭有一點是很值得贊賞的,全世界幾乎每個文化里頭,都會有一句相似的話,過去我們只知道中國有,后來知道歐洲有,后來發(fā)現在伊斯蘭文化當中也有。就是我們《論語》里頭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基督教它說的是:己所欲,施于人。
這個差別其實是非常大的。那篇文章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比“己所欲,施于人”要高。因為你所欲的東西你就給別人,你最后就變成對別人的控制。
你所欲的東西不一定是別人所欲的,你所認為對的東西,不一定是別人認為對的東西。這個在這種智力、體力完全不對等的情況下,它是這樣的。比如說母親給嬰兒,嬰兒既無智力又無體力,這種情況下你認為是對的,他只能認為是對的。
只能認為……只能是單方面決定的。但到后來格局發(fā)生變化的時候,“己所欲施于人”就會引發(fā)各種各樣的問題。精神分析學認為這種愛其實最后會蛻變?yōu)槭┡翱?,就是控制、命令、擺布、行施權力這種欲望到極端的時候,就是施虐狂,而它的外表卻是以愛的名義。這就是以愛的名義實施的這種施虐狂,這是一種很可怕的人際關系病毒。
小孩子很多時候會說很多大人的話,其實就是來自于這里,他還分不清楚好壞,所以會聽大人的,如果大人搞不好,那么結果可想而知,就像是現在的下架潮一樣,很多人評價,很多父母用動漫來掩飾自己失敗的教育。
在孩子的理解當中,他不順從誰的意識就是不聽話,大人會覺得很奇怪,他怎么會這樣講。實際上這已經意味著他的反抗,他的自我意識。然后一旦小孩兒有自我意識的時候,有這種自由意志的時候,權力就開始出現了。你跟他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單向的給予接受的關系了,它是控制和反控制的那種關系了,但是很多母親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
其實不光是母親的問題,實際上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情形。比如說有些男性他也有那樣的東西,比如說有些男人他很強勢,他女朋友一直順從他,那于是形成了一種很強勢的統(tǒng)治地位和一個順從的關系。后來有一天,這些男性會發(fā)現說:其實那種順從只是一種假象的時候,他會喪心病狂。
就像是公司里面的元老,付出了汗馬功勞,但是卻越來越不聽話了。為什么不聽話了?其實就是母親跟嬰兒的關系,剛開始的時候,什么都不會,什么都要仰仗你,從技術到日常的運營。他們打從心里頭都認為他們不行,你行。但是你想想,一個人五年六年的時間,已經從一個小學生變成一個大學生了,這個時候他的需求已經不一樣了,他的能力也不一樣了。而你已經習慣了用這種呵護、支配,這種母愛的這種方式來關照他們的時候他不適應了,他就有時候會覺得“你怎么這么不聽話”。
很多人的痛苦來自于我們覺得我們?yōu)槟愀冻?,我們比你成功,我們比你?yōu)秀,于是就有理由來支配你,但是他全然沒有意識到力量的轉移。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