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簡單了解一下這個偉大的人——屈原,他值得被我們銘記



文|金魚的水
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
而屈原就是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生于楚國丹陽秭(zi)歸(今湖北宜昌),是一位愛國詩人和政治家。
屈原從小就喜歡讀書,各種書籍來者不拒,不僅讀得非常多,而且也很雜。
雖然出身貴族,但具有豐富的同情心,非常關照自己周圍的貧苦農(nóng)民,為他們做了諸多好事,也被民眾所真心愛戴。
大約在23歲的時候,屈原就做了官,擔任楚懷王的左徒。左徒是個大官,在楚懷王的授意下,可以“議國事”、“出號令”、“接遇賓客”等等。
所以,此時的屈原也算得上是少年得意了。

但是,屈原那時為了楚國的強盛,圖強變革,制定出臺了很多新法新令,這觸動了很多舊貴族的利益。
在這種國家大勢的動蕩中,屈原堅守本心,與一切頑固勢力不斷斗爭,不退不讓,堅持為國家人民的利益而奮斗。
最終,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國形勢大好,舊貴族則面臨衰敗的結局。
然而,就在3年后,屈原26歲的時候,因上官大夫的讒言,被楚懷王芥蒂,逐漸疏遠,最后被降職為三閭大夫。

之后,楚國和秦國大戰(zhàn)頻繁,在屈原28歲的時候,又受到楚懷王的重用,讓屈原游說齊國和楚國聯(lián)盟對抗秦國。
在動亂中,又過約有8年,屈原36歲的時候,秦楚復合,屈原所做之事違背大勢,只能被流放到漢北(漢江以上,今河南南陽西峽、淅川一帶)。并于此寫下《九章·抽思》。
5年后,屈原41歲。從漢北返回,勸諫楚懷王不要赴秦國之約。楚懷王不從,赴秦國約,被扣為人質(zhì)。楚不肯割讓土地贖懷王。于是秦興兵攻楚,大敗楚軍,斬首五萬,取十六城。
3年后,屈原44歲。楚懷王死于秦國,屈原被免職,并放逐于江南。
又4年,屈原47歲。屈原再次被流放到南方蠻荒之地。由于路途坎坷遙遠,這次流放時間長達15年之久。于此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如《九章·悲回風》。
而就在次年,屈原62歲時,楚國被秦大敗,瀕臨滅亡。
屈原在絕望之際,于農(nóng)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身亡。

屈原的一生,悲壯而又坎坷。他既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并且是中國浪漫主義的奠基人。
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文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屈原的作品眾多,我們熟知的有《離騷》《天問》《九歌·東皇太一》《九歌·云中君》等等,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最為瑰麗的明珠。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值得被我們紀念,更值得被所有對這個世界抱有熱情的人的永恒銘記。

(喜歡的話,別忘了關注金魚哦。每日更新精選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