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晚的多面看待(八)

【八】——拔刺

現(xiàn)在有個很不好的風氣,提升自己,不如詆毀他人,我不如意,你也別想痛快。

怎樣理解晚晴對鐵手的感情?
有人認為是初戀,因為他們結伴在江湖中的劇情沒有展現(xiàn),所以我不能判斷到底是不是,他們回到京城,鐵手送她歸家到門口,方知她是丞相的女兒,晚晴隨即應承三片柳葉的約定,暗示鐵手,之后黃金鱗所言,“鐵手未能如約來提親”,也就是說這個約定是提親,如果我沒看錯,他們才剛認識?。ㄨF手才得知晚晴的身份)。晚晴的確是一點都不在乎自己的權貴身份,她以真心結交鐵手,認為在他面前的自己,已然是全貌了,算是相互認識了,故而水到渠成談婚論嫁理所應當。但在鐵手的視角,他是在門口才結識了“真正的”晚晴。我甚至感覺,就算晚晴不是傅宗書的女兒,鐵手也不會立刻就上門提親。
“你一介草民,當然不明白朝中內(nèi)幕”,這是后來黃金鱗對顧惜朝說的,就看出來傅晚晴和顧惜朝是一樣的人,他們都是認準一個人,不論對方出身家世背景,以感情為重,相愛就要在一起,以求速戰(zhàn)速決。晚晴對鐵手,進展很快,對顧惜朝,也一樣,我不是說了嗎,如果非要在顧晚中插入鐵手一段情的話,本該是答應正式交往之前去找鐵手才對,卻成了答應小顧的求婚之前,這是一個bug,但也看出晚晴的一視同仁,以及她與顧惜朝愛情觀的默契與合拍。
我認為,這是該劇世界觀介于古代和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所導致,在古代,陌生男女(不說青梅竹馬那些)談婚論嫁之前,很少有長時間共處的機會,特別像晚晴這樣的大家閨秀,是要回避的;在現(xiàn)代,自由戀愛、婚姻自由的環(huán)境下,談婚論嫁的兩人應當有相互了解彼此的充分時間,先戀愛再談婚姻。兩種不同時代的主導觀念,在劇中融合,難免夾生,造成違和感。也就是晚晴,為什么(直到)小顧求婚,她還對鐵手心存希望,可以轉身(和小顧)斷情。按說晚晴是個非常重視愛情的人,她絕不會濫嫁,走到求婚這一步,她對小顧應該有很多了解,感情很深了,但這是現(xiàn)代的觀念,晚晴是古代人,她與愛人間的了解和感情,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在結婚后去培養(yǎng),應和了她那句:“在我答應嫁給你的那天起,我默默地對自己說,一定要用盡一生去愛你”,非常的傳統(tǒng)。為什么不是答應正式交往,而是答應求婚,我認為這是一種古今觀念的碰撞雜糅。也可以說是虛寫,他們不認為需要寫得那么有邏輯。
你說她騙了顧惜朝嗎,沒有,她是在感情中自私,晚晴是一個有小心機的人,她的私心可不止是對鐵手,還有對小顧,瞞著他完全不告訴他??梢岳斫鉃樗o自己留后路,但是這條后路有個前提,她對顧惜朝的好感得到了一定程度才會這樣,以晚晴的人設來說,如果只是想退而求其次,根本不會對顧惜朝那么好,用愛一個人去氣一個人嗎,犯不著。她和鐵手結伴江湖的歲月,我認為兩人并沒有挑明,沒有什么實際的交心互動,晚晴之后對顧惜朝說:“我對鐵手只是感激,因為他曾經(jīng)救過我的命,僅此而已?!本褪沁@四個:“僅此而已”,予以概括總結。說明在她心里,愛與不愛是拎得清的,縱使對鐵手有些好感,但那與她和顧惜朝的感情相比,不值一提。在顧惜朝面前,和鐵手的過往,連“初戀”這個定性,都被晚晴斷然否定了,那么在我看來,可能的確不是。她怕顧惜朝誤會,急切地想要證明,這種脫口而出很可能是下意識地(比如她之后的心聲“不后悔”),顧惜朝感覺到了,但他沒有完全get到,他認為晚晴急切地想要向他解釋這一切,是帶有一些心虛。



她第一反應,怕小顧誤會是真的,但誤會什么?是啊,誤會什么,晚晴被問住了。
傅晚晴內(nèi)心os:我和鐵手真的沒什么。
顧惜朝內(nèi)心os:解釋就是掩飾。
小顧的站位和拍攝角度很有壓迫感,他從后面一步步逼近:


直至將晚晴籠罩在陰影中,這里會覺得小顧有些可怕,他會對晚晴做出什么事來呢。
我們暫且停在這里,來分析一下,晚晴是什么心態(tài)。
她可以躲,卻沒有躲開,一絲一毫都沒有,這是一個信號。在感情這件事上,她認準了一個人就不會閃躲。她在想怎么回答,倒計時不多了,即時反應,錯誤的回答會讓兩人陷入難以收拾的境地。然而,什么又是正確的回答呢?
“我怕你誤會,我對鐵手很有好感,我曾要他向我提親,他卻拒絕了。我曾闖入靶場,想要求死,也就是在那天遇到了你。還有,在我答應你向我求婚之前,我曾經(jīng)去找過他,想問鐵手最后一次,他仍然對我視而不見。”這是過往實情相告。
小顧:......我是個備胎?(作為老丈人可笑的殺手,妻子可笑的備胎,他再不崩潰就奇了怪了)
又或者:“我怕你誤會,我和鐵手之間有什么,他曾經(jīng)救過我的命,他是我心目中大俠的樣子?!边@是如今實情相告。(那之前她對小顧的一路吹捧算什么,“顧大俠”?)
小顧:這么說,我和鐵手都是備胎?
如實回答,即便問心無愧,也是過不了這坎的,晚晴當然可以直接丟出以上實情,讓小顧自己去琢磨,可她絕對不忍心看著小顧難過傷心、陷入自我懷疑中(她跳崖前的表白,她不希望顧惜朝有一點點的為難和不開心),她一直是鼓勵他振作的(比如馬車那里)。而且,說出實情,讓顧惜朝自己去想,萬一想歪了呢,失去這段感情呢(如果晚晴不怕失去小顧,她就不會讓所有人,對他隱瞞著自己和鐵手相識的過往)。
這里有個問題就浮現(xiàn)出來了:當年,她一面不想失去小顧,一面又可以拋棄小顧。那么顧惜朝在她心中,是鐵手的替身,還是“大俠夢”的替身?不解決這個問題,顧晚的感情分析,就到不了深處。
顯然不是“大俠夢”的替身,我前面幾篇文章,已經(jīng)反復說明了。這里我要探究的,是晚晴對鐵手的感情,小顧是鐵手的替身嗎?為了解這個疑難點,我提出“兩個靈魂”和“鏡像晚晴”的概念?!皟蓚€靈魂”不難理解,它導致兩種觀劇的體驗,這是由劇作方和觀眾們共同創(chuàng)生的?!扮R像晚晴”卻仍有闡述的余地,這也是我想要進一步詳寫的。
我們不妨先放下思緒,看看劇中的進展,小顧接下來的反應:

方才氣氛劍拔弩張,極致的壓迫感,突然他走開了,沒有繼續(xù)以逼問的態(tài)度對晚晴,而是委屈地宣泄,自己不過是一個替代。頓時氣勢大減:

也就是說,顧惜朝心里有很多郁悶和壓抑,卻從始至終,沒有把氣撒到晚晴身上,他收了氣勢。哪怕是委屈極了,想向她討個說法,也還是自己都否定了那一刻荒唐的念頭。
按照一般的狗血邏輯,這時候不要說話,吻上去(被質疑的一方主動),什么誤會,不存在了嘛。但是本劇不走惡俗道路,更何況有意思的是,他們之前剛抱抱過了,連生娃娃的話題都討論了。沒有用啊,問題依然存在。我覺得這里是刻意把親密的互動調(diào)到矛盾的爆發(fā)之前,足見編劇的功力。
因為愛晚晴,所以才對她有不滿,才要向她發(fā)泄委屈,求個安慰、討個說法。也因為知道晚晴愛自己,所以對替身的說法,自己都感到荒唐,感到失言了?!拔抑皇撬囊粋€替代而已”,顯然是一句顧惜朝自己并不相信的氣話,無異于那句:“是你把我害死的!”(嚶嚶嚶)
晚晴被他這句話驚愕到了:

她十分震驚:

隨即,小顧轉移了話題,他知道失言了,言重了。所以進一步對她坦白了更深層的想法,訴說自己正面對著的艱難近況,言外之意也是在“放低姿態(tài)”解釋方才的失言。這里我前面幾篇文中說過,不是為了重復說,而是要說另一個事情。就是讓小顧失言,的導火點在那里,肯定發(fā)生了什么,激化了他的心緒,而且那件事,是他自己并不能想明白的。
也就是晚晴對鐵手的感情,確切地說,晚晴如今對鐵手的感情:

是的,我們把時間線稍微往前撥一點,看到這句:“你心里面從來沒有放下鐵手”。
注意小顧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晚晴沒有驚詫,沒有否認。也即是,“我只是他的一個替代而已”,是由“你心里面從來沒有放下鐵手”,所得出的一個結論。小顧看出來晚晴沒放下鐵手,所以他才得出這樣的推論,他想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他試圖想過,一直跟在晚晴后面,還導致分了神,沒有聽到晚晴叫喊他的名字:

這里看動態(tài)視頻,他有一個抬起眼的動作,反應慢了半拍,晚晴倒下去

他才反應過來,匆忙跑上前:

有人說他無視了晚晴對他的呼喚,其實沒有,晚晴對顧惜朝的聲聲呼喚是在夢中,在噩夢驚醒后,她只喊了兩聲,就被絆倒暈過去了。而這兩聲恰好顧惜朝正在思考,沒有注意到。要不然以他匆忙上前對晚晴的關切,怎么可能故意裝沒聽到。一邊不愿離開,一邊站那聽著她喊,這是矛盾的。像是之后,顧晚的隔窗相望,顧惜朝決定不見晚晴,轉身離去,晚晴的聲聲呼喚,他是不忍站在原地聽的。這里其實也和鐵手形成對比,鐵手能夠對晚晴的懇求做到“視而不見”,這是晚晴說的,說明她看到了他,很可能是跑到他面前,對他有所明示的,鐵手還是漠然以待,才能說視而不見。
說回來,顧惜朝在想什么想分神了,這和他為什么只是跟著晚晴,而不見她,是一樣原因,他在想晚晴對鐵手的感情。我認為是歪打正著,因為他看到了晚晴詢問鐵手三片柳葉是否還作數(shù),他以為晚晴對鐵手還有情。實際上晚晴詢問約定,是為小顧留后路,但她對鐵手確實難以忘記。


千回百轉,晚晴的虧心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出來混是要還的。待到顧惜朝小屋討要說法時,我手都把臉捂起來了,不敢往下看。
晚晴會騙顧惜朝嗎,她不會,她只是隱瞞,好像不說就當我沒騙你。因為她怕小顧誤會,怕他認為自己對鐵手有情、糾纏不清(其實這里可以反推)。她對鐵手沒忘掉是事實,但我認為“難以忘記”不等同于“沒有放下”。晚晴乍聽到小顧的話,“你心里面從來沒有放下鐵手”,她之所以沒有驚詫或反駁,因為她下意識地將這句話理解成,“長時間以來,(我)一直想設法忘掉他”。但是隨即小顧接下來一句,“我只是他的一個替代”,讓她瞬間反應過來,立刻反問顧惜朝在說什么胡話。
我不把話題轉到顧晚相愛,否則寫這篇文和前面幾篇沒區(qū)別,我在這里再進一步探問,晚晴到底是為什么忘不掉鐵手。顧惜朝的結論已經(jīng)被否定了,可晚晴對鐵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鐘叔的那個采訪,從這個角度看,說得也有道理,劇中顧惜朝沒有時間去想太多負面的東西(如果一直想,肯定是越想越負面),實則是他想不明白,他看到了(并確信)晚晴對自己的愛和付出,也就沒有把時間放到這個問題上去糾結。
于是這個問題,就留給了觀眾們。觀眾一時也想不清楚,這個問題將直接導致,或者說催化,“晚晴愛鐵手”這條被劇作方故意為之的、并不存在的感情線。他們甚至讓晚晴在危急時刻去找鐵手,再次拿出三片柳葉,這里不僅是“鏡像晚晴”的展示,還是顧惜朝假想的噩夢,為什么這么說呢:
“你(晚晴)心里面從來沒有放下鐵手”—>“我(顧惜朝)只是他的一個替代而已”—>“從今以后我(晚晴)要你(鐵手)和我在一起,不許再離開我”
我們看一下真實的投射是什么:



晚晴挺詫異,此刻她憂心顧惜朝和傅宗書,未曾想過棄這兩親人于不顧,抽身而去的道路。

這里不再是鏡像,諸葛小花提出這樣的條件,鐵手抬起頭,對晚晴的回應有所期待,晚晴卻低下了頭還略皺眉,顯然是抵觸,鐵手黯然地垂頭。這里可以看動態(tài)視頻,就不一一截圖了。
晚晴會拒絕,并非是諸葛的提議不合時宜,而是因為她根本不做這種考慮。諸葛看出來了,他立馬不留痕跡地改換了條件,再次試圖說服晚晴。這里的情節(jié),把鐵手拎出來,是對前述“鏡像晚晴”的呼應與交代。
雖然前后這兩次,相隔比較遠,但都是晚晴在做選擇,這就是共通點,相同的情節(jié)設置是為了凸顯變化(顧晚的愛更堅定了),也更是為了指向同一個意旨。為什么說第一次,也是晚晴的選擇呢,在“鏡像”中鐵手拒絕了她,難道她不是被動的嗎?不是。在得知小顧接到傅宗書密令要殺自己還殺了三亂后,晚晴陷入巨大的驚懼,求生的本能讓她逃跑,去尋找能夠保護她的人,鐵手比小顧厲害,他也很正義,連小顧都承認鐵手那里是個安全的地方。晚晴拿著柳葉不斷地思考,走一路想一路,她在想什么:

她手握柳葉的畫面,給了非常多的鏡頭,柳葉是貫穿始終的(包括在晚晴對鐵手下毒后,已經(jīng)無質疑她愛誰,柳葉的畫面依然出現(xiàn)),我認為柳葉是作為“感情的承諾”,這個寓意來理解。反派殺妻的橋段不少見,在本劇中戚少商都可以為了他的信念而辜負息紅淚的等待,晚晴自己對愛情的期待也被鐵手辜負過。柳葉其實是做一個設問,問戲中、戲外人,不再問真情,而是問世上(感情中)有沒有不變的諾言,具體在晚晴這里是問,顧惜朝對傅晚晴的承諾,有幾分真誠?
每當顧晚的感情出現(xiàn)形而上思考的時候,情節(jié)就會動用到意識流的敘事手法,與其說是敘事,不如說是抒情。這一點被演員精準地捕捉到,可能是巧合,就是那句:“惜朝,帶我走吧,走上一萬年?!焙竺孢€有一句:“你愿意嗎?”這是一句問話,問的是顧惜朝,更是在問人心。
顧惜朝當然會回答愿意。晚晴還多此一問,是否矯情,不,這里就看出,晚晴對于愛情的向往,其幸福點在于不斷被強調(diào)的愛意,她即將決定離開,她想在最后的時刻聽小顧對她說。這句話其實和“我愛你,你愛我嗎?”“有多愛?”是一個意思。所以鐵手在安順客棧對她的遲來表白,她天然地難以抗拒,很動容。卻隨即分清了,這些對的話(想聽的話),出于一個錯的人(不是自己愛的那個人)。
晚晴有沒有愛過鐵手,只有她自己知道,愛有很多種,也許她一廂情愿地強求(還未正式開始的戀人未滿)也算是一種愛吧。鐵手不敢見她,常年在外辦案,甚少回京。這些她都知道,鐵手的消息,她有意無意地關注了、記住了。這回出門在外,哪怕是千里尋夫,也帶著鐵手送給她的三片柳葉。到后來鐵手在她心中不再掀起波瀾(對他死的消息都可以迅速調(diào)整過來),柳葉的畫面還在,她還沒丟呢。她忘不了鐵手,與其說忘不了這個人,不如說是忘不了當年那一份真摯,柳葉不代表與鐵手的過往,而代表著真情中的承諾。
我再說一個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會認同的觀點,我認為,柳葉的象征意義,已經(jīng)過渡到顧惜朝身上:

他把柳葉放到了自己的袖中

再慢慢打開手絹,光這個動作,就給了好幾秒的時間

鏡頭畫面是潛臺詞,有些不以臺詞表達的東西,比如在這一幕,配上背景絢爛的煙花,十分唯美,如果僅作為小顧拿著情敵與妻子的定情舊物,這一層來理解,就殺雞用了牛刀了。他為什么不直接扔了呢(多好一個扔掉的機會),收藏到袖中是什么意思(雖然不一定知道晚晴的鐵手的具體約定,但他想必知道柳葉和鐵手有關),晚晴說這是一個朋友送給她的,顧惜朝慢慢收起了柳葉(這個可以看動態(tài)視頻),將它還給了晚晴(這時已經(jīng)確定了柳葉與鐵手有關,我很難想象以晚晴的高情商和對小顧的在乎,她能當著他的面,在他的注視下,慢慢收拾柳葉包好,肯定是小顧遞還給她)。
我有兩個證明,一個是鐵手在晚晴的口中已經(jīng)降級到“朋友”了,氣氛微妙,晚晴心虛,她不會再做令顧惜朝感到奇怪與懷疑的事情。如果顧惜朝讓她扔了柳葉,估計她這時都能毫不猶豫。


更何況,小顧直接點出:“他來了?!?/p>
晚晴在這個時候,再去主動碰柳葉,那就是不打自招,她避嫌都來不及。
另一個是顧惜朝掛起了花燈,這樣的情調(diào)進展,方才晚晴一定沒有拿柳葉去刺激他(表現(xiàn)出對柳葉的重視),而且這里細品是不是還有一層,你有柳葉,我有花燈(哄她笑)的意味。
放在任何的劇中,像這樣的情境渲染,不是烘托面對面的這兩人的感情是什么,顧惜朝捧著、拿著的是,他自己對愛人的許諾和真誠。柳葉等同于花燈,花燈不好隨身攜帶,但是顧惜朝也為晚晴準備著的:


顧惜朝的花燈、晚晴的柳葉,這兩個重情之人,對情、對人,心有寄托,承載于物上,在上面那一幕中,煙花(指顧晚,白日煙花的凄迷不用再多言)和柳葉重合了,這是暗示,暗示他將柳葉送給了她。所以后面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哪怕鐵手不在晚晴心中了,柳葉也會出鏡,晚晴時常拿著柳葉思索,它承載的當然就是晚晴對愛情、對顧惜朝的思念了(要靠著它救小顧命呀)。
有了這一層,再理解晚晴去找鐵手的路上,拿著三片柳葉,低頭思索,她想到了什么呢,絕不僅是鐵手,更多的恐怕是顧惜朝。因為有一個畫面,她來到了安順客棧:

抬頭的這一幕和她跟著蝴蝶初到安順客棧時是一樣的,我認為這是一種鏡頭語言

她是來找鐵手的嗎?她看向手中的柳葉,又轉身離開了。
安順客棧發(fā)生的事,不再復述,鐵手和戚少商一行人被顧惜朝設計,差點命喪于此。晚晴對鐵手的“你先殺了他吧”、“你又失信了”,還言猶在耳。唯一能說道的,大概就是鐵手遲來的表白了,可是時過境遷,晚晴并不很在意了,在安順客棧她聲淚俱下苦求息紅淚等人,希望他們放過顧惜朝,就差沒給他們一一下跪,她在這里對誰的回憶最深?對顧惜朝。
她不知不覺走到安順客棧是為什么,又是為何而轉身離去,因為她想到了小顧,她心痛啊,如果在那一天就轉身離開,會不會有不同的結局。
之后她走啊走,碰到了鐵手(是有些吃驚的表情,說明是碰到的,沒有刻意非去找他),拿著柳葉的她,想到小顧對自己愛情的背叛,在想往后自己還能去哪、要去哪(在蛻變臨界點自我認知感的恍惚)。她問鐵手的話,帶著幾分“隨遇而安”、“如此也好”,鐵手拒絕,她并未強求。她選擇了鐵手嗎,不是,我認為她選擇了認命。在晚晴聽到顧惜朝處于危難中,以及顧惜朝對她所言,要將她送到鐵手身邊之前,晚晴是沒有生的強烈意愿的,開始產(chǎn)生厭世的想法,她做的一切只是憑著本能作反應,如果這一關她過不了,那只有死(哪怕她跟了鐵手,很有可能會變成行尸走肉,否則她后面不會寧愿跳崖,也不到鐵手那去)。
也就是說,在這個臨界點游蕩,既然見到了鐵手,就問他,能不能和她在一起(哪怕那不是她想要的);聽聞了傅宗書要殺顧惜朝,就要回去救他的命,不能看著他死,這是本心;見到了顧惜朝,對他說相公我餓了,被他牽著手奔跑,發(fā)自內(nèi)心地笑,一切都很自然。她認命了,寧愿死在自己愛的人手上,用自己的命換他平安。顧惜朝湖邊的表態(tài),喚起了她愛的意志,晚晴醒來后想到了失憶的計策,事到如今要保住小顧的命,只有白切黑,對不起大家了。至此她完成了一場重大蛻變。
這里就有點像什么呢,像是晚晴被鐵手拒絕之后,她去靶場的尋死,放任看天意了。這一次是她被顧惜朝傷害了。傅宗書的密令對她來說,她尚有心理準備,前面文中說過她并不信任爹,“你想著救他,現(xiàn)在誰來救你”,她怨懟的是顧惜朝,也就是說小顧對她的態(tài)度,才直接影響到了晚晴生與死的抉擇,而且比靶場那時鐵手對她的影響更強烈。更強烈是指,在顧惜朝說出要將她送到鐵手那之后,晚晴決定跳崖,本來她是想死在杜鵑醉魚那湖邊的。從聽天由命、聽之任之,轉變?yōu)榱x無反顧為愛人做出犧牲,在跳崖前,晚晴更加大膽直白地將自己的心意告知了顧惜朝。
我認為,晚晴碰到了鐵手,讓他和自己在一起,是言不由衷的“鏡像”映射。她想和小顧在一起,想讓小顧帶她走,還想走上一萬年。這里是演員加入的臺詞,但也是晚晴說的,如果演員沒有發(fā)言權,那觀眾更無法貼近這個人物,觀眾對人物和情節(jié)的認知,來自于演員的演繹傳達,演員的演繹,自然需要對劇本的揣摩,或者劇組人員的討論。我不傾向于在具體分析劇情時,依據(jù)劇本的前稿,雖然它可以作為一定的參考。因為我們都知道,初稿是做不了準的,它是一個大致的勾勒,實際拍攝中可能會發(fā)生重大調(diào)整或刪改,包括對人物性格、情境的設計,故而我覺得應以定稿(劇實際的成品)為準。晚晴飾演者加入的這句化于大話西游的臺詞,不是可有可無的,就是晚晴說的,是能夠為她這個人物的分析擔當論據(jù)的。我這里用這句臺詞對白,來論證晚晴想跟著顧惜朝走,而不愿和鐵手走,應是沒有問題的。
那么,我所言的“鏡像晚晴”,劇里究竟有沒有佐證,有?。?/p>
可以看到,對顧晚愛情的塑造有兩個意境,一個存在于現(xiàn)實,一個存在于夢境(出現(xiàn)過大段的夢境描寫)。很多人分析過,他們在夢境里總是相背而行,一方苦追另一方,不斷地失去。夢境不等同“鏡像”,卻是對現(xiàn)實的映射,是鏡像的佐證??梢栽偻钕胍徊剑櫹С趺粗劳砬绲膲糁锌床坏交??在他看來,看不到花燈的晚晴是不會笑的,是不開心的,這里在他小屋掛花燈的時候有表達。

注意,他這時候已經(jīng)知道了晚晴當年不開心是因為鐵手

但晚晴不開心他也不開心,是花燈讓晚晴重拾笑顏,這些都是真的

換句話說,他顧惜朝對傅晚晴的心意,至今未改:

那么問題來了,他怎么知道晚晴的夢中,是不開心的居多?(這時他還沒有親耳聽到晚晴夢醒時分對他的呼喚,我指的是大帳那里)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我再提出一個觀點:夢境相通。
類似于顧晚的猜字謎,心有靈犀一點通,只在現(xiàn)實中心意相通還不夠,此處是對顧晚愛情的由實入虛。當然這里的理解因人而異,我說的只是我的體悟,劇里的情節(jié)設置,讓我想到兩個故事,一個是梁祝,一個是古代的志異小說。梁祝自不必說,晚晴與鐵手結伴游歷江湖,期間隱去身份并未告知,在兩人分別時,主動要鐵手來府上提親,這不是祝英臺勇敢追愛的橋段嗎。之后迷蝶花香怎么來的,我認為晚晴化了一次蝶,不是憑空而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品味,劇里前后是有呼應的。
再說志異小說,一些中國古代傳奇故事里,有夫妻間夢到同一場景,經(jīng)歷同一事情的創(chuàng)作。不知道本劇的編導有沒有聯(lián)想到,但我認為他們?nèi)×似湟猓ó吘箮谆鼗陦襞c君同的故事太多),就是說夢里也能感覺到彼此的心情。顧惜朝知道傅晚晴的夢中沒有花燈,這里應該不是他霸道的表現(xiàn)(要霸占晚晴的夢),因為他說完自己的想法后,發(fā)自內(nèi)心地笑出來,晚晴開心,他就開心。他做一切事,是想讓給晚晴帶去快樂,他不愿世俗中的爾虞我詐與憤恨,沾染了她純潔高貴的靈魂,從某種程度來講,那也是他心靈最后干凈的一角,晚晴就是照射進那一角的天光,給予他生命的依靠和源動力。既然夢境能相通,讓她在夢里看到花燈,又是什么難事呢,顧惜朝笑得很肯定。

我簡要總結一下,我前文所言,皆指向一點:晚晴由于外界巨大的打擊,而行至蛻變的臨界點,因為神思恍惚,進入到“鏡像”中,朦朧的濾鏡,如夢的渲染。如果問“鏡像”與夢境有什么區(qū)別,可以這么理解,“鏡像”是夢境在現(xiàn)實中的投射,而夢境是現(xiàn)實在夢里的映照。
人在照鏡子的時候,看到的是相反的現(xiàn)實,以及真正的自己(誰說鏡中的自己就不是自己),鏡像+現(xiàn)實+夢境,三者是統(tǒng)一整體,這是一種自我認知。顧晚的現(xiàn)實處境,由誰創(chuàng)設,不言而喻,那顧晚的夢境掌握在誰之手呢?夢境是更加形而上的東西,它可以虛之又虛,玄而又玄。晚晴“主動”地問鐵手,能不能和她在一起,放棄追捕戚少商的任務,這是顧惜朝的噩夢,也是顧晚心意相通的契合點。
這是什么意思呢,晚晴能不知道她這樣問鐵手,顧惜朝會怎么想嗎?她在安順客棧為什么對鐵手突然冷漠,她當然知道,她在乎小顧。這里她面對著鏡像中的自己,在顛倒混淆的世界中,有意無意地制造出了一個顧惜朝的噩夢。濾鏡展示出,她那構筑于愛情信仰上的心靈之境,此時已是近于崩塌、死寂、迷惘、頹然、幻滅的。她說的是心底最想說的話,問的卻不是自己想問的那一個人,那個人在哪,她弄丟了,以為被背叛,失去了。
諸葛小花后面帶著鐵手,來找晚晴談條件的時候,看起來美好(虛假的HE),卻沒有濾鏡出現(xiàn),因為晚晴這個時候,她的意識是萬分清醒的,甚至清醒到可以無視小玉的生命,她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就是要保傅宗書、要救顧惜朝,這些比世上任何人或事都重要。她在裝失憶,裝聽不懂,和之前的“鏡像”(真迷惘)是反過來的。晚晴進入過幾次“鏡像”?我認為就一次。
說了這么多,要解決開篇提出的問題了。晚晴靶場尋死、答應求婚前跑去找鐵手,她對鐵手的感情是怎樣的。有人說,初戀為什么一定要忘了,晚晴很傳統(tǒng),她有感情潔癖,對自己要求太高了。我以前也這么認為,但是我現(xiàn)在不這么想。我認為,晚晴她不是遵從傳統(tǒng),而是遵循自己的心。
無疑,晚晴開始的時候,沒有忘掉鐵手,當她聽到鐵手的消息,有過幾度短暫沉思,哪怕是在顧惜朝面前(馬車上的對話),雖然她反應極快,中斷了分神,切換回來了,沒有讓小顧察覺。在她獨處的時候,和小玉趕著馬車,千里尋夫那里,因為偶遇戚少商,她想到了鐵手,這時她的思緒可以說是自由且自然,她并沒有強行讓自己停止回憶鐵手。為什么呢,她真心對待過鐵手,付出了真切的感情和期許,丟臉的事情也做過,換句話說,她放不下的是自己,她忘不掉的是癡情于一個人的感覺,而那三片柳葉是她對愛情爭取過(所得到)的東西(標志),在不知不覺中,這個標志早過渡到了顧惜朝身上,成了小顧“送給”晚晴的東西了。
可能會有人不認同我的觀點,那我可以舉出一個證明:為什么對三片柳葉,晚晴許下的愿望,除了第一個以外,其他兩個都和顧惜朝有關,都指向了她對顧惜朝的愛,這明明本該是晚晴和鐵手之間的定情物,不是嗎。有人會說,不是啊,第三個愿望不是,她不是要鐵手和她在一起嗎。


那我再反問,為什么她結局以死來感情綁架鐵手,直言這是第三件事:

(艾瑪,我寫這篇文也是拼了,連這圖都敢截,心電圖告急,需要顧晚腦補治療,Help~)
有沒有覺得這兩段重復得很詭異,為什么呢,因為“鏡像”啊,同志們?!扮R像”中的愿望,非真實愿望,晚晴自己根本沒做數(shù),這說明什么,說明她當時對鐵手說的那些話,讓他和自己在一起云云,她心里不當真的。
她耍賴了,耍賴的理由在給鐵手下毒的時候,鐵手就應該明白了。晚晴跳崖前碰到鐵手,讓鐵手和自己在一起,在她跳崖后,就對鐵手下毒了,那么反推在跳崖前,晚晴對鐵手說的是真話嗎?
三片柳葉,顧惜朝此前定然沒有見過,晚晴之前將柳葉藏在哪里,鐵手就藏在她心里的哪里,在一個角落里放著放著,就放不見了。這就是晚晴對鐵手的感情。人不在了,柳葉還在,附著在這柳葉愛情意義之上的,是顧晚之愛。這不是變心,而是認清自己的心,晚晴是什么時候認清了自己的心,是在她想到可以用三片柳葉對鐵手提出要求時,也就是在避雨的時候。不得不說我們觀劇,有時也會陷入一種“障”,以往看這一段時,總是分開來理解,根據(jù)晚晴在馬車上的內(nèi)心獨白得出,她沒有忘掉鐵手的結論,后面看到她對小顧的剖白就感到違和,卻沒意識到,該段落是一個進展描述,顧惜朝一直跟著晚晴后面,分了兩小節(jié),敘事沒完。也即是說,一小節(jié)是晚晴重遇鐵手,另一小節(jié)是晚晴和鐵手分開之后,作為同一段落敘述的證明(共通關聯(lián)點)是顧惜朝的跟隨,這一段描述,實際是由顧惜朝的跟蹤始,由顧惜朝的現(xiàn)身終:
“長時間來,一直想設法忘掉他”—>誰知道在不知不覺中,已然忘掉(放下了)—>重逢讓晚晴知道了自己還可以利用鐵手—>她唯一愛的只是顧惜朝。之后的一系列表白秀恩愛(以及她對與鐵手那段過往的竭力否認),就連上了。
晚晴在答應小顧的求婚前去找鐵手,可以認為是她給過往自己這段感情付出的結語,給自己一個徹底放下鐵手的理由,她沒有遺憾了。她對感情負責,對鐵手的感情,有始有終。而鐵手對晚晴,顯然是有始無終。那么小顧對晚晴是這樣的呢,如果當時鐵手回心轉意,晚晴隨鐵手而去,那對小顧公平嗎?
我不得不得出這樣的結論,感情中沒有公不公平,只有心甘不甘,情愿不愿。就算顧惜朝被拋棄,那也是他甘之如飴的選擇(承受),他在主動追求晚晴之前,就該想到失敗的可能。就像他明知道以賤籍的身份赴考,哪怕考中了,也可能會被除名一樣。人做一個事情,不可只想到成功,必然也會有對失敗的預期,尤其小顧這樣聰明的人。我這樣說是有證據(jù)的:
“從那天起,我就一直跟著她陪她”,靶場初見,顧惜朝被晚晴打了一巴掌,屁顛屁顛跟著,魂不守舍,是不是有些著了魔。我這里不說愛情的力量,我說他的想法,他顯然是想更進一步,很有自信去追求晚晴的,如果能拿下她,攻下她的心,便順勢向她求婚,根本不會猶疑、拖延、考慮的(與鐵手的諸多顧慮形成對比)。因為后面有“陪著”,所以“跟著”肯定就是字面的意思,比如說時常守在她不遠處,在她不知道的地方安靜地望著她、保護她。小顧跟著晚晴,是癡情、情難自禁,也是策略,他敢追這樣的神女(他心目中的),難道沒有一點憂患意識嗎,必須要防止任何可能的潛在威脅,不給其他人靠近的機會。傅晚晴在感情中有小心機,顧惜朝就沒有嗎?

顧惜朝在馬車后一路跟著晚晴,是很自然的,自然到讓我想,他是不是以前經(jīng)常這樣。他問晚晴知道自己是怎么找到她的嗎,晚晴說我知道,你能感覺到我,顧惜朝卻搖頭否認了她這個正確的猜想,講了一個顯然是不可能的笑話,晚晴的話值得推敲:

“你總是有辦法讓我開心”
小顧為什么講個笑話呢,因為在逗她,他想看她高興。一個人即便是能夠感覺另一個人在想什么,心有靈犀,又怎么能夠總有辦法讓另一個人開心呢。從小顧的角度而言,他跟著晚晴,在他心中與神女始終有一步之遙的距離,這是他對愛的信念,不可逾越、不可褻瀆的,是他的克制,顧惜朝對傅晚晴情之所起一往而深。而從晚晴的角度而言,顧惜朝能讓她開心,恰恰證明了她對小顧這個人頗有好感。很難想象,一個人總能被ta不喜歡的人,給逗開心,更何況顧晚是在交心,而不是消遣。顧晚達到心意相通的程度,再次證明,如果晚晴是將小顧當做備胎的,她不會這么懂他,也不必去懂他,更不會真正地開心。


和一個人在一起開心,不見得是愛,晚晴追求鐵手的時候,只從自己的心情出發(fā),恐怕沒有想過鐵手是否開心。什么是愛,真正的愛就像晚晴自己說的,不愿意那個人有一點點的為難和不開心。這種心情,她只對顧惜朝有過,所以我不認為晚晴以前真的愛過鐵手。

愛是什么,劇中也給我們作出了明確回答:

晚晴為她對鐵手的感情,付出過什么代價嗎?沒有。付出代價的是鐵手,他決心不再做四大名捕了,終于明白到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柳葉只有三片,命只有一條,獻給愛的人,沒有值得或不值得。(這就是晚晴和小顧的愛情觀)
這個話題就講完了,本來是想寫成小記的,一下寫多了,就干脆掰徹底。
下面說兩個插花一談:
第一個是,有人認為顧惜朝跟在晚晴馬車后面,鐵手內(nèi)功深厚,怎會不知被人跟蹤?
我有兩個解釋,鐵手再遇晚晴,心神大亂,晚晴和他講到顧惜朝的時候,他笑了一下,晚晴問他笑什么,他說因為想起了一些事,什么事情呢,除了和晚晴的過往,還有顧惜朝,從他后來在毀諾城與顧惜朝見面,對顧惜朝的質問來看:“若用這王法制裁你的話,顧公子,想你也法網(wǎng)難逃吧”,他是聽聞過這個人的一些做派的。在避雨的時候,他想到了太多情緒化的東西,分了神,沒留意到被跟蹤。另一個解釋就是,顧惜朝跟著晚晴,他那“一步之遙”的距離,是虛寫,主要是延續(xù)長期以來他心理上(和神女)的慣性距離,覺得自己配不上所愛之人,只遠遠地望著她。這里顧惜朝更是拿不準晚晴的心思了(后來小屋爭執(zhí)那里他才再次確定了),這里他實際上沒有站那么近。之所感覺那么近,是對小顧心里的描寫,因為他看得清清楚楚,晚晴和鐵手兩個人在他眼前,被無限拉近放大。
第二個是,在得知晚晴助小顧練成魔功后,為什么黃金鱗那么激動。
我說我自己的看法,因為晚晴這時候是在假裝失憶,直到晚晴歸家,黃金鱗都還不知道她是在假失憶:


黃金鱗對小顧練功,是持放任的態(tài)度(絕不會幫他,但出于傅宗書的命令,也不會出手使絆子),成與不成,他都可以。由于對晚晴的愛慕,和對顧惜朝的反感,黃金鱗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希望顧惜朝最好是在練功時走火入魔死掉。所以黃金鱗不會讓別人幫助小顧渡過難關,他萬萬沒想到,失憶的晚晴,還能發(fā)揮出這樣的助力作用。他震驚、氣惱,“你幫他練成了九幽神君的魔功?”言下之意是,早知如此,我就分開你們了。原本以為顧惜朝大概率會自生自滅的,挺不過這一關,哪怕被晚晴砍下一只胳膊來也好。這里黃金鱗惱怒中,用力抓過晚晴的胳膊,也是一個對比,他再愛慕晚晴,也沒有顧惜朝愛,小顧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情緒失控,傷害過晚晴分毫。當然,這不能作為晚晴選擇誰的理由,晚晴選擇小顧,只因為她愛這個人,沒有別的原因。
黃金鱗如此別有用心地推波助瀾,都不留給我們分析的余地,小顧一眼看穿:


ps:其實晚晴也看穿了,很反感這種兩頭挑撥的人,好在他們夫妻兩的感情不是黃金鱗能挑撥得動的。

后記:(以上正文已結,后記可忽略)
說些題外話吧,我是顧晚黨,但對鐵手和黃金鱗,都并不反感。我最開始看劇的時候,顧晚cp還沒有深入腦海,cp沒有站穩(wěn),我覺得晚晴有很多選擇,比如鐵手、黃金鱗,也許那時太年輕吧,尚不懂什么是愛,這里的愛是泛指,泛指人世間一切的感情。
顧晚的愛情,看起來是先婚后愛,其實換湯不換藥,還是先戀后愛,沒有夫妻之實的純愛。一開始并沒有很抓眼球,在一眾古裝劇中并不特殊(當年的優(yōu)質劇太多了)。后來看到顧惜朝沒有遵從丞相的命令,要帶晚晴逃走,不惜為了她放棄一切,我才真的開始愛上這對cp,它很不一樣(我就沒有看過哪部劇中,有做出這樣選擇的反派)。顧晚的感情,我可以用完美來形容,沒有給我留下任何的觀劇陰影(我只看了他們兩人在一起的部分)。那時候剪輯,我的mv作品中沒有深刻的感情,我很羨慕剪輯大神、大師們,技術上的可以漸漸摸索,但對情感的表達怎么提高?所以這個疑問我留在了心里,不去費神想。直到有一天和冰大閑聊的時候,我才知道她原是癡情、長情之人,心下甚為感慨,難怪她的剪輯具有那么深厚的感染力??上?,這恐怕是我永遠做不到的了。
我還讀過一劍一心寫的惜晴筆記,具體不記得了,應該說絕大部分都認同,少部分不認同,但現(xiàn)在都記不得了,她那篇文章,就算再過十年,我也寫不出來,我不善于寫感情深、見識廣的東西(我也剪輯不了那樣的作品)。我從來沒有和一劍一心這位前輩交流過,沒有那個際遇,我就記得她文中提出一個觀點,跳崖是顧晚愛情的重要節(jié)點,晚晴在跳崖后才真正愛上了顧惜朝(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個論斷在我心里就像扎了根似的,我一直是這么認為的,當年受到了前輩觀點的指引。
許多年之后的今天,大神們已然神隱,我寫《顧晚的多面看待》緣起是心里憋著口氣,我覺得網(wǎng)絡這個地方變了,變得膚淺、庸俗、虛偽、人善被人欺,與往過那段真誠時代相比,黯然失色。沒來由地,我想抓住一些東西,拿喜愛又熟悉的顧晚著手,推翻一些既定的成見,人活一世對事物要有自己的見解,我認為是怎樣的,就是怎樣的,不要和我說,那些是正當?shù)模ㄓ顾祝?、是理所當然的(虛偽),或是在我面前自欺欺人。明明不存在的友情,和我說存在,明明是自私,卻對我說不得已。我不是傻子,我是對于那些曾經(jīng)在乎過的人,心太善良,我不把人往壞的一面去揣測。
但有的人,天生就與我的價值觀念相悖,她們來到網(wǎng)絡中,只是為了找消遣而已,道不同,勉強去談感情,終究是徒勞的。好像晚晴和鐵手,顧惜朝和戚少商。這幾篇文,我主要從晚晴的劇情線切入,沒有涉及到過小顧完整的劇情線,這是因為,愛顧惜朝的人太多,我怕。開個玩笑,是因為我覺得由顧惜朝入手的話,不好下筆,我做不到一劍一心前輩那樣,隨心切換顧惜朝與晚晴的心態(tài),對顧晚的愛情,我充其量只能作為一個旁觀者來評說。我其實很想寫戚少商和顧惜朝之間的友誼,因為很扯淡。但我怕收不住筆,寫跑了題。
雖然我不反感鐵手或黃金鱗(或許因為他們都是懂得真情的人,我對這樣的人物會有一定偏好),但他們很討厭,尤其晚晴對鐵手的感情,是當年我心中一根刺,我當然要將它挑出來了。我想我是做到了。我認為晚晴從來沒有愛過鐵手,她對鐵手的感情,其實是為烘托顧晚愛情而有意創(chuàng)設的陪襯。當然我也不反對他人的觀點,深情之人,或許會對這樣的情節(jié)設置有共鳴,比如有人認為鐵手就是她的前男友,忘不掉很正常。這我是不懂的了,我也不想懂。說實話,我不是一個很懂感情的人,和那些深情、癡情、長情的人比起來,(我)較為幼稚,畢竟知情才能寫得好情嘛,故而這幾篇文章,顧晚之間如何看待,只不過閑筆之作罷了,我所提出的一些觀點,不見得每個人都認同,也沒有必要百分百理解,觀點嘛,本該如此,各人自有看法,不盡相同,無需勉強。或許我有說得不對地方,將來再推翻自己的一些觀點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