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央民族大學廣播電視考研專業(yè)目錄、招生人數、參考書目及備考經驗指導
本文將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師對2024年中央民族大學135105廣播電視專業(yè)考研進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塊:專業(yè)簡介、招生人數、考試科目、考試大綱、分數線、備考經驗等幾大方面。
?
一、專業(yè)簡介
旨在培養(yǎng)面向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及其相關領域行業(yè)、政府文化管理部門及文化企事業(yè)單位,具有寬廣國際視野,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良好職業(yè)道德,擁有強烈創(chuàng)新意識、較高藝術修養(yǎng),熟練掌握編導創(chuàng)作、攝影攝像、剪輯合成、播音主持等理論知識和業(yè)務技能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業(yè)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00 不區(qū)分研究方向
研究生畢業(yè)后主要去向:
電視臺、廣播電臺、網絡媒體、公共關系、廣告策劃等從事廣播、電視節(jié)目編導、藝術攝影、音響設計、音響導演、撰稿、編劇、制作、社教及文藝類節(jié)目主持等方面工作。
?
二、專業(yè)目錄
135105廣播電視(專業(yè)碩士)
招生年份:2023年
所屬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專業(yè)學位名稱:[1351]藝術
擬招生人數:30
學習形式:全日制
?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632廣播電視專業(yè)基礎
④840廣播電視專業(yè)綜合能力
?
三、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 632 科目名稱:廣播電視專業(yè)基礎?
I.考查目標
廣播電視專業(yè)基礎科目主要考察:
一、考生對于藝術學理論、影視藝術的理論認知和把握水平;
二、考生對于傳播學理論、新媒體等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考生用相關理論分析闡述視聽領域相關問題的專業(yè)能力。
II.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一)藝術學基本理論 約占30% (二)傳播學、新媒體 約占30%
(三)影視美學、視聽藝術及相關前沿議題 約占40%
四、試卷題型結構 (一)名詞解釋 (二)簡答題 (三)論述題
Ⅲ.考查范圍
第一部分 藝術學基本理論
【考察目標】
一、 對藝術學基本理論的熟悉與了解
二、 運用基本理論分析文藝創(chuàng)作
【考察范圍】
一、藝術的本質與特征 二、藝術的起源與功能 三、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法與思維方式
四、藝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 五、藝術的鑒賞與傳播
第二部分 傳播學與新媒體的基本理論
【考察目標】
一、對傳播學與新媒體基本理論的熟悉與掌握
二、能夠運用基本理論分析視聽傳播
【考察范圍】
一、傳播學基礎概念 二、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三、傳播的主要模式
四、圖像敘事與傳播 五、修辭與傳播 六、文化研究 七、新媒體的技術動力與技術變遷 八、新媒體傳播的基本特點 九、新媒體的用戶
第三部分 影視藝術理論
【考察目標】
一、對影視藝術基本理論的熟悉與掌握
二、能夠運用相關理論對具體問題進行學理闡釋
【考察范圍】
一、影視藝術的基本特性 二、作為文化的影視藝術
三、影視藝術的傳播 四、影視藝術的接受
?
科目代碼: 840 科目名稱:廣播電視專業(yè)綜合能力
I. 考查目標
廣播電視專業(yè)綜合能力科目主要考察:
一、考生對于廣播電視及視聽行業(yè)前沿動態(tài)的掌握了解;
二、考生對于廣播電視作品及新媒體視聽產品的策劃、編輯與傳播能力;
三、考生對于傳統(tǒng)平臺與網絡平臺不同類型視聽作品的分析能力;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一)視聽語言 約占40% (二)視聽節(jié)目 約占30%
(三)視聽新媒體 約占30%
四、試卷題型結構 (一)名詞解釋 (二)材料分析 (三)綜合應用題
Ⅲ. 考查范圍
第一部分 視聽語言
【考察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影視視聽語言基本概念
二、運用視聽語言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
【考察范圍】
一、畫面造型語言 二、鏡頭形式語言 三、剪輯與蒙太奇 四、聲音及聲畫關系
第二部分 視聽節(jié)目
【考察目標】
一、對視聽節(jié)目類型的掌握
二、對視聽節(jié)目基于相關理論進行評析
【考察范圍】
一、視聽節(jié)目類型 二、視聽節(jié)目編排
三、視聽節(jié)目創(chuàng)意與制作 四、視聽節(jié)目批評
第三部分 視聽新媒體
【考察目標】
一、對視聽新媒體內涵、特征與發(fā)展規(guī)律的掌握
二、綜合運用相關理論進行跨媒體產品策劃、創(chuàng)意、傳播與運營的能力
【考察范圍】
一、視聽新媒體的內涵 二、視聽新媒體的特征
三、跨媒體產品形態(tài) 四、視聽新媒體運營與管理
?
四、參考書目
632廣播電視專業(yè)基礎
1.?《藝術概論》王宏建
2.?《藝術學概論》彭吉象
3.?《傳播學概論》胡正榮
4.?《新媒體導論》彭蘭
5.?《影視美學》彭吉象
840廣播電視專業(yè)綜合
1.?《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大衛(wèi)
2.?《視聽新媒體節(jié)目制作》周建青
3.?《視聽新媒體導論》郭小平
補充拓展:
《中國當代廣播電視文藝學》張鳳鑄
《電視文藝編導基礎》游潔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中國文藝評論》
?
?
?
五、2022年復試分數線
2023:總分386;政治40;外語40;業(yè)務課一100;業(yè)務課二100
2022:總分364;政治40;外語40;業(yè)務課一100;業(yè)務課二100
?
六、22錄取數據
擬招生計劃20
?
七、復試內容
1.招生名額與復試差額比例:
專業(yè)
招生名額(普通計劃)
復試差額比例
新聞傳播學
15(不含推免名額)
120%
新聞與傳播(全日制)
104(不含推免名額)
120%
藝術碩士(廣播電視)
32(不含推免名額)
120%
新聞與傳播(非全日制)
19(接收調劑)
200%
最終擬錄取人數以學校公布的為準。
注:新聞與傳播(非全日制)的調劑條件以調劑系統(tǒng)中的信息為準。
?
2.復試成績權重與最終成績計算
類別
復試成績權重
最終成績計算辦法
一志愿過線考生(含所有專項計劃)
50%
初試總分÷5×50%+復試成績(換算為百分制)×50%
調劑考生
50%
初試總分÷5×50%+復試成績(換算為百分制)×50%
?
3.考核要求
全日制各專業(yè)考生的考核內容
(1)專業(yè)筆試滿分為100分(其中外語占20分),筆試成績占復試成績的30%。筆試主要考察考生對所報考專業(yè)領域基本理論、核心概念的掌握,對所報考專業(yè)行業(yè)動態(tài)和最新發(fā)展的了解,以及外語應用能力。
(2)綜合面試占復試成績的70%。綜合面試主要考察考生的專業(yè)能力、綜合素養(yǎng)、人文社科基本常識、英語聽說能力,以及考生對國情校情院情的認識??忌杼崆皽蕚?分鐘的外文主題演講(含題目),演講內容須與所報考專業(yè)領域高度相關,以陳述事實和分析為主。此環(huán)節(jié)考官有可能進行追問。請考生在綜合面試前提交6份紙質版外文主題演講稿。
非全日制考生(含一志愿考生與調劑考生)的考核內容
非全日制考生在復試環(huán)節(jié)只參加綜合面試,考察考生的專業(yè)能力、綜合素養(yǎng)、人文社科基本常識、英語聽說能力,以及考生對國情校情院情的認識??忌杼崆皽蕚?分鐘的外文主題演講(含題目),演講內容須與所報考專業(yè)領域高度相關,以陳述事實和分析為主。此環(huán)節(jié)考官有可能進行追問。請考生在綜合面試前提交1份電子版外文主題演講稿。
?
八、備考建議
如果說將考研的戰(zhàn)線拉成六個月,我認為7~8月是準備期,9~10月是鞏固期,11~12是沖刺期
英語
英語二7~8月時以背單詞,背詞組為主要任務,可以用扇貝,百詞斬等小程序來背誦,便攜性更高,我當時是一天背誦150復習100,一輪背完就繼續(xù)背第二輪,第三輪,直至最后能夠熟知每個單詞的意思,在背單詞時也可以著重于單詞的熟詞癖意,考研英語經常會考察我們對于熟悉單詞不熟悉意思的理解和應用。9~10月聽課背單詞,閱讀占考研英語的大部分,所以閱讀是重中之重,需要投入相當大的經歷,很多人會糾結真題到底什么時候開始做,我認為真題在十月底做最為適宜,不要過早也不要過晚,做完真題后要能總結閱讀中失利的部分,比如長難句的分析,比如沒有背下來的單詞,收納進錯題本與單詞本中,方便自己下次復習。11~12月對真題進行不斷的滾動刷,盡量做到在刷題時不出錯,這一階段可以做一些模擬題,雖然都說真題與模擬題之間有差異,但是真題數量畢竟相對較少,適當做些模擬題能夠保持自己對題目的輸入性,背單詞一定要貫穿整個英語學習生活,但要更注重每個時段的側重性。
政治
政治幾乎均分在六七十左右,想拿八十分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北京地區(qū)。對于政治的學習我是從8月開始的,要晚于英語??梢韵认到y(tǒng)的學習一些基礎課,把馬原,毛概,思修,史綱,毛中特的部分系統(tǒng)化的通讀學習,針對每個模塊進行訓練。進入到10月份,對毛中特的投入要加重一些,聽一聽課,在老師的幫助下對考頻較高的知識點深入學習,如果時間相對充??梢赃m當的背誦一下,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在做選擇題的時候不至于太茫然。11月份就需要開始刷題了,模擬題是重點,在政治這一學科中,真題并沒有那么重要,多做一些模擬題并總結其中重復性較高的熱點可以納入到題庫中多次練習,復盤知識點。12月份給予政治的比重要多于英語,對老師押的大題要一遍一遍的背誦,但追求神似而非形似,不要一模一樣的默寫,在考場中適當結合材料在模版的基礎上進行主觀性的發(fā)揮,老師更喜歡有自己觀點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
專業(yè)課
我備考時是從5月份開始介入專業(yè)課,最初的一個月先通讀了兩本必備數目,自己歸納了名詞解釋,因為市面上名次解釋的模版很多,大同小異,如果想要出彩一些還是需要自己進行歸納總結,7月份在嘗試著寫大題時閱讀一些美學書籍,不要完全按照學長學姐所寫的背,要自己擁有案例庫,怎么能給老師眼前一亮的感覺呢,這就體現(xiàn)出案例庫的重要性,在不斷的打磨摸索中能夠實現(xiàn)題目與案例的有效結合。8月份幾乎已經歸總出自己的背誦本,9月份開始一遍遍背,在背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對題目進行豐富完善。10月份開始練習真題,最開始時可能沒法做到在3個小時內完成體量如此豐富的試卷,但還是要盡力寫盡量完成,在一次次的鍛煉中提升自己的寫題速度,12月份完成模擬題的訓練,保持答題的感覺,堅持就是勝利。
復試
進入復試的同學就像跨進了研究生的半條腿,更應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如果是初試成績不高的同學更要借此逆風翻盤,復試相較于筆試的應試而言更考察人的應變與心態(tài)。首先既然能夠進入復試想必理論知識上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堅持初試學習的方式每日介入專業(yè)知識的輸送,保持對新鮮話題的理解。但這一時期需要更加注重即興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與研友互相模擬面試,洞察自身的不足之處。其次,在復試過程中需要考慮到作品集,如果本科時有過相關的實踐經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會更具優(yōu)勢,如果跨專業(yè)沒有經驗的同學可以利用初試與復試的間隙盡量充實自己的經歷,提高與影視相關的鏈接。最后,復試與老師進行溝通是不可避免的,心態(tài)要放平穩(wěn),不要過度緊張反而失去了這可貴的機會,對于不會的知識也不要直接說不會,要發(fā)散性思維持續(xù)的輸出,盡管可能在理解上有偏差但老師依然會覺得你自身是有內容的!
總而言之,扎實的基本功,仔細努力是關鍵,并在學習的同時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相信大家既然選擇了考研這條路定會不忘初心,風雨兼程。
?
【來源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師,未經允許,禁止轉載與抄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