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炮雷與導彈時代的承接者——蘇聯(lián)56型驅逐艦發(fā)展簡史

2020-09-03 13:09 作者:千本薔薇十字  | 我要投稿

對于蘇聯(lián)海軍來說,56型“平靜”級驅逐艦可謂是一型在其海軍發(fā)展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戰(zhàn)艦。56型驅逐艦是蘇聯(lián)戰(zhàn)后第一型全新設計并大規(guī)模量產的大型遠洋作戰(zhàn)艦艇,是蘇聯(lián)最后一型以火炮和反艦魚雷為主火力的大型驅逐艦,其改進型也是蘇聯(lián)第一款安裝使用反艦導彈的軍艦。因此,56型驅逐艦可謂是承接著蘇聯(lián)海軍從炮雷時代向導彈時代過渡的存在,她見證了海軍炮雷時代的落幕,同時又成為了新的導彈時代的先驅。盡管后世對這型驅逐艦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其在蘇聯(lián)海軍歷史中起到的里程碑般的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

1.戰(zhàn)后的十年計劃

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無條件投降,宣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歐洲結束。兩周后的5月21日,斯大林召集了蘇聯(lián)軍方的相關人士進入克林姆林宮開會,以明確戰(zhàn)后蘇聯(lián)軍隊的建設方針。在會議中,斯大林明確了不會在戰(zhàn)后削減陸軍坦克部隊和海軍規(guī)模的方針,海軍依舊需要以大規(guī)模遠洋海軍的思路發(fā)展。按照此指導思想,時任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制訂了一份詳盡的戰(zhàn)后建造計劃,這份計劃包括144艘大型驅逐艦和222艘艦隊驅逐艦,不過建造優(yōu)先級低于主力艦和巡洋艦。如若這份計劃獲得通過,這些驅逐艦最早也不會早于1950年開工。然而,飽受戰(zhàn)爭摧殘的蘇聯(lián)造船工業(yè)在這個時間點上,產能連戰(zhàn)前的一半都不到,因此這份龐大的計劃直接被蘇聯(lián)國防特設委員會駁回。

1945年9月27日,斯大林召集了國防部和海軍高層,以討論未來蘇聯(lián)海軍的建設計劃。負責艦船建造事務的人民委員諾森科提出,鑒于蘇聯(lián)造船廠的現(xiàn)狀,不應該新建任何新設計的艦艇型號,也應該減少新造艦的數(shù)量,應該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完成二戰(zhàn)時期的未完成艦和現(xiàn)有艦的改造上。斯大林并未完全采納他的意見,但是對于驅逐艦計劃,斯大林則完全同意諾森科的看法。出于對海軍各設計局在戰(zhàn)前研發(fā)的35型艦隊驅逐艦及戰(zhàn)時研發(fā)的40型大型驅逐艦方案的不滿,斯大林認為蘇聯(lián)海軍的驅逐艦應利用現(xiàn)有的最新型成熟設計(30型驅逐艦,“火力”級)改進,以滿足短時間內大量建造的需求。這項30型驅逐艦的改進方案隨后定名為30bis,斯大林計劃在未來10年內開工建造250艘30bis型驅逐艦。不過,在1946年,斯大林提出的造艦十年計劃實施的時候,出于對本國產能的考慮,斯大林將數(shù)量降低至188艘。

剛剛建成服役的30型驅逐艦首艦“火力”號,斯大林認為完成30型的建造并新建以其為基礎改造的30bis型將是蘇聯(lián)海軍迅速擴大驅逐艦隊規(guī)模的捷徑

斯大林提出的十年計劃中,包括3艘24型戰(zhàn)列艦和7艘82型重巡洋艦的建造,但是庫茲涅佐夫力主建造的航空母艦數(shù)量僅有2艘,他所喜愛的使用220mm主炮的重巡洋艦也沒有列入計劃。庫茲涅佐夫同時也是大型驅逐艦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大型驅逐艦在遠洋作戰(zhàn)和伴隨艦隊防空方面更有優(yōu)勢,但即便是這項要求也未能獲得斯大林的回應。由于戰(zhàn)后東西格局的形成,蘇聯(lián)對于即戰(zhàn)力的需求日漸升高,斯大林認為大型驅逐艦不僅會擠占資源,還會令訓練艦員的程序變得更為繁瑣,所有艦隊應統(tǒng)一裝備30bis型驅逐艦,這樣不僅可以簡化生產,也可以簡化訓練程序,以便迅速大規(guī)模成軍。斯大林叫停了所有大型驅逐艦方案的設計工作,兩艘在戰(zhàn)前開建的48型驅逐艦“基輔”號和“耶列萬”號也隨即被拆除。蘇聯(lián)海軍的驅逐艦建造開始以續(xù)建戰(zhàn)前開工的30型(續(xù)建以更換了新型電子系統(tǒng)的30K標準建造)及新建改進的30bis型為主。

1968年攝于地中海的30bis型驅逐艦“認真”號,該型驅逐艦基于斯大林的要求而大量生產,相比于30型加固了艦體,使用了新型鍋爐和高射炮,并將魚雷發(fā)射管變更為5聯(lián)裝(30型為三聯(lián)裝)。30bis型驅逐艦共建成70艘,還曾出口至埃及、印度尼西亞和波蘭

2.大型驅逐艦的火種

由于斯大林本人的指令,蘇聯(lián)大型驅逐艦的設計工作在1945年9月被叫停。10月份,30bis型驅逐艦的設計工作正式開始,這似乎預示著蘇聯(lián)大型驅逐艦的命運已經走到了盡頭。不過,與斯大林不同,包括庫茲涅佐夫在內的一眾海軍部高層依舊希望蘇聯(lián)海軍能夠裝備一型大型驅逐艦,并且希望在250艘的驅逐艦中能有接近半數(shù)的大型驅逐艦。在9月27日的會議接近尾聲時,由于海軍人民委員會的據(jù)理力爭,斯大林勉強同意保留40型驅逐艦的設計成果,并在完成十年計劃中的30bis型驅逐艦的開建后,建造4艘大型驅逐艦以做觀察。

盡管會議為大型驅逐艦留了一線生機,但是斯大林對40型驅逐艦的不滿是顯而易見的。40型驅逐艦的設計工作源于1942年,不過由于戰(zhàn)爭的影響,至1944年底蘇聯(lián)海軍才明確了40型驅逐艦的技術指標——3200噸的標準排水量、36節(jié)航速、6000海里續(xù)航里程、使用最新型的雷達、火炮和魚雷武裝。在庫茲涅佐夫眼中,40型驅逐艦就應該是蘇聯(lián)海軍未來的主力。1944年~1945年期間,蘇聯(lián)海軍第17中央設計局(TsKB-17)和科學技術委員會分別展開了對40型驅逐艦的設計工作,兩方的設計方案均計劃裝備3座全新的SM-2-1型雙聯(lián)裝130mm主炮,不過布置方式有所不同。TsKB-17還提出了兩種不同的艦型——平甲板型和艏樓型。不過,尚未等到選型工作開始,40型驅逐艦的設計工作就被斯大林叫停。雖然斯大林叫停40型的設計工作主要是考慮到海軍驅逐艦隊需要快速形成規(guī)模,但他本人對40型的不滿則是源于其設計噸位過大,如若真的建造無疑會浪費很多資源。因此,對于蘇聯(lián)大型驅逐艦的這一線生機,顯然不能再指望40型驅逐艦去抓住。方案變更勢在必行。

使用艏樓船型的TsKB-17的40型驅逐艦方案,注意其裝備的SM-2-1型主炮表明這是1944年之后的方案,而1942年的初案計劃使用B-2-U型主炮。除此之外他們還提出了一個平甲板船型,科學技術委員會還有一個主炮塔呈前1后2布置的方案,也使用了艏樓船型

1946年初,海軍人民委員會將新型大型驅逐艦的設計任務指派給了新成立的第53中央設計局(TsKB-53),總設計師為尼基汀——他此前供職于17局,TsKB-17的40型方案即出自他手(如果大家對我此前專欄有印象的話,此人也負責69工程的設計)。新項目代號為41,海軍初期并未制訂詳細的要求,只是希望41工程的噸位能夠比此前的40型驅逐艦小,以求能夠過得了斯大林這一關。海軍科學技術委員會率先提出,可以在41工程上采用與30bis類似的武裝——兩座雙聯(lián)裝主炮與兩座5聯(lián)裝魚雷發(fā)射管的主武備組合??茖W技術委員會首先基于他們此前自行研究的40型驅逐艦方案繪制了草圖,TsKB-53隨后也根據(jù)這項提議開始設計。尼基汀計劃在平甲板型的40型上做改動,將原本40型上安裝的三座SM-2-1型主炮拆除一座,上層建筑也得以縮小,據(jù)此可以省出近300噸的噸位——TsKB-17的40型方案標排接近3300噸,而41型只有3000噸。由于采用了與40型相同的兩臺蒸汽輪機與4座高壓鍋爐的動力組合,41型的預計航速可以達到36節(jié)以上——這與40型驅逐艦基本持平。防空武器方面,41型計劃安裝4座SM-16型雙聯(lián)裝45mm高炮和2座4M-120型四聯(lián)裝25mm高炮。

盡管40型驅逐艦慘遭腰斬,但是簡配版的41型令蘇聯(lián)的大型驅逐艦保有一線生機

1947年6月,41工程的草圖被提交至蘇聯(lián)國防委員會,TsKB-53的方案被接受以進入下一步的詳細設計工作。在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布爾加寧的支持和游說下,斯大林相信41型是未來取代設計早已過時的30bis型的現(xiàn)代化量產型解決方案,因此并未阻撓這項計劃。海軍部由此計劃,在修改過的十年計劃的188艘驅逐艦中,加入108艘41型(剩余為70艘30bis和10艘30K型)。1948年8月,TsKB-53的41型方案詳細設計完成,不過由于戰(zhàn)后繁重的建設任務,41型的建造計劃通過則要等到1949年9月。1950年7月5日,41型首艦正式在列寧格勒的日丹諾夫造船廠動工,并獲得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不懼”。同年12月,4艘同型艦也陸續(xù)在同一造船廠開工建造。

1951年1月,正在準備進行下水的41型驅逐艦首艦“不懼”號

3.41型的曇花一現(xiàn)與56型的接班

1951年1月29日,“不懼”號驅逐艦下水,同時一系列艦體試驗工作也展開。一切看上去十分順利,但是1951年6月2日的蘇聯(lián)部長會議卻給41型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部長會議指出,41型驅逐艦噸位依舊過大,會給蘇聯(lián)造船廠帶來嚴重負擔,而且其作戰(zhàn)性能相比30bis并無明顯優(yōu)勢;41型驅逐艦只有36節(jié)的設計航速對于驅逐艦來講不夠用,無法滿足蘇聯(lián)為漫長的海岸線提供屏障的需求。部長會議決定變更41型驅逐艦的技術要求,并指定30bis型的總設計師費舍爾來負責整個項目,41工程的全部建造計劃則遭到取消,但是已經下水的“不懼”號則獲準完成建造,以測試其上應用的新裝備的可靠性。

41型驅逐艦的線圖,盡管其已經是簡配版,但是蘇聯(lián)人依舊認為她噸位尺寸過大

6月2日的部長會議通過了1867-891號決議,該決議對41型驅逐艦的指標變更要求如下:滿載排水量從3770噸降低至3150噸;設計航速從36節(jié)變更至39節(jié);續(xù)航里程從5500海里/14節(jié)變更至4000海里/14節(jié);海上自持力從20天變更至10天;45mm高射炮從可靠性較差的雙聯(lián)SM-16型變更為較新的四聯(lián)SM-20型。此外,該項決議還明確了新型驅逐艦的作戰(zhàn)任務:使用魚雷和火炮打擊敵方軍艦、為艦艇編隊提供防空反潛支援、敵情偵察、布雷和對岸火力支援。這個新項目隨后獲得了“56”的項目代號。

1951年8月,“不懼”號驅逐艦開始展開一系列系泊試驗,次年一月開始了海試。不過,海試結果不甚理想——“不懼”號計劃出力66000馬力的輪機實際上出力只有64000馬力,試航中完全無法達到36節(jié)的設計航速?!安粦帧碧柌坏貌环祻S進行檢修,但是無論蘇聯(lián)工程師們使用什么辦法都無法解決這項頑疾,最終只能將其技術標準修改,標稱航速降低至33.5節(jié)。1954年8月,“不懼”號交付蘇聯(lián)海軍。海軍在接艦后的初步測試中發(fā)現(xiàn),其適航性和操控性較差,艦艏上浪嚴重,艦體搖擺和振動也令高速航行時進行火炮射擊極為困難。更有甚者,在主機停機的狀態(tài)下,艦上的輔機竟不能保證全艦的電力供應。問題重重的“不懼”號只得再度返廠維修,直至1955年9月才正式服役。

試航中的“不懼”號,其前甲板上浪比較嚴重,而且輪機出力不達標,導致航速不能滿足要求

盡管41型問題重重,但好在蘇聯(lián)人早已決定放棄其設計,轉而去研制更新型的56型驅逐艦。由于部長會議只是修改了41型的一些技術指標,因此費舍爾領導下的TsKB-53馬上便在41型的方案基礎上開始了56型的設計工作。由于要求是噸位、續(xù)航力和自持力降低而航速升高,因此TsKB-53決定將41型的艦體縮小,減少存儲空間,同時將41型上裝備的25mm高射炮撤除以節(jié)省甲板空間。此外,4座45mm高射炮炮塔也按照艦橋前一座、艦舯部兩座、艦艉一座的菱形排列布置,而非41型上前2后2的矩形布置。動力系統(tǒng)沿用自41型,但是為了達到更高的速度,鍋爐蒸汽壓力提升,以使輪機出力能夠達到72000馬力。由于艦體設計沿用自41型,因此為了在較小的56型艦體上擁有與41型類似的理論適航性,56型使用了一個上揚角度更大的艦艏,并在艦舯部安裝了一對可伸縮的減搖鰭。不過,由于縮小的艦身令艦內設備的安置空間變得極為拮據(jù),TsKB-53決定不按比例縮小上層建筑,因此56型驅逐艦上擁有一個與41型大小相似的艦橋,不過這也導致盡管上層建筑使用硬鋁合金建造,56型驅逐艦實際上還是有些超重。41型上大規(guī)模使用的一些新技術和裝備則被保留下來,例如幾乎全部使用焊接技術連接的艦體(僅縱梁使用鉚接)、三層甲板的內部設計、新型的Pegas艦艏聲吶和炮塔內安裝的專用測距雷達、全封閉的艦體和空調系統(tǒng)(為了三防能力),等等。

56型驅逐艦基本就是縮小版的41型,不過在甲板武器布置上依舊有一些明顯的不同
56型在艦型上與41型最大的區(qū)別便是上揚角度更大的艦艏,這個設計也使得56型擁有比41型更好的適航性。由于蘇聯(lián)海軍艦艇的舷號經常變,所以恕我無法說出各艘56型具體的艦名

由于56型與41型的高度相似性,TsKB-53直接跳過了草圖繪制階段,進入了詳細設計階段。1952年4月,56型驅逐艦的設計方案被接受,但是由于此時41型驅逐艦已經開始海試并暴露出動力不足的問題,因此56型的定型工作被暫時擱置。不過,蘇聯(lián)海軍在進行了一些小改進后,還是決定按照計劃開始56工程的建造工作。1953年4月3日,編號701和702的頭兩艘56型在日丹諾夫造船廠開工,分別獲名“平靜”、“明亮”。跟原方案相比,開工建造的56型驅逐艦更換了一個更具流線型的艦艉,兩個方向舵也被減少為一個,三葉螺旋槳更換為直徑更大的四葉螺旋槳。蘇聯(lián)工程師希望這些改進能夠多少降低一些輪機出力不足的影響。1954年4月4日,蘇聯(lián)部長會議發(fā)布了第1648-592號決議,決定根據(jù)現(xiàn)有方案放寬56型的技術指標要求,噸位限制被提升至3230噸,航速要求下降至38.5節(jié),56型驅逐艦設計上存在的超重問題自此也不再是一個問題。

一艘正在建造中的56型驅逐艦,注意其艦艉的單舵設計

4.56型的后續(xù)改進與衍生型號

斯大林在世時,曾經計劃將41型的建造計劃全部以56型代替,因此56型最少要建造100艘,不過斯大林去世后,庫茲涅佐夫重新制定了一份更為現(xiàn)實的造艦計劃,預計在1965年以前開工建造46艘56型驅逐艦。不過,庫茲涅佐夫的這項計劃也未能獲得蘇聯(lián)部長會議的通過,最終只有27艘56型和4艘改進的56M/EM型被建造出來。

1955年,56型開始交付海軍進行海試。由于使用了和41型幾近相同的設計,因此56型也存在著輪機出力不足和振動過大的問題。與此同時,由于鍋爐效率遠低于預期,56型驅逐艦的續(xù)航里程實際上達不到4000海里/14節(jié)的要求,而只有3880海里。不過,由于在艦艉造型、方向舵和螺旋槳上實施了改進,56型的航速實際上能夠滿足要求,而上翹角度較大的艦艏也令其適航性遠高于41型“不懼”號,實際測試中完全沒有上浪的問題。針對振動過大的問題,蘇聯(lián)人唯一的解決方案便是加固船體與上層建筑——因為沒有任何辦法能夠減輕振動,只得將其影響降至最低。27艘56型均在經過類似改進后,于1956年~1957年相繼加入蘇聯(lián)海軍服役。

就在56型解決著試航時暴露出來的問題時,蘇聯(lián)海軍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威脅——彈道導彈核潛艇。1956年,蘇聯(lián)情報部門獲知美國正在研發(fā)“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如若攜帶這種導彈的潛艇進入蘇聯(lián)周邊海域,此前專注于對抗水面艦艇而建設的蘇聯(lián)海軍將沒有太好的手段去應對?;诖?,1957年12月,蘇聯(lián)海軍決定強化一批56型驅逐艦的反潛能力,14艘56型被選中進行反潛強化改裝,改裝方案為:拆除艦艉深水炸彈投射器和后部魚雷發(fā)射管,后部魚雷發(fā)射管位置安裝反潛控制中心,前部魚雷發(fā)射管增加發(fā)射反潛魚雷的能力;艦艏安裝兩座RBU-2500型16管火箭深彈發(fā)射器,艦艉安裝6座RBU-1000型6管火箭深彈發(fā)射器;將艦艏的Pegas聲吶更換為性能更好的Pegas-2M型。這14艘強化反潛型的56改進型被稱作56-PLO。

一艘經過56-PLO改裝的56型驅逐艦,注意其艦橋右前方的RBU-2500型火箭深彈發(fā)射器和艦艉的RBU-1000型火箭深彈發(fā)射器

不過,盡管56-PLO型驅逐艦強化了56型應對現(xiàn)代威脅的能力,但是只有火炮作為對空武器的56型相比于西方裝備防空導彈的同類型艦,在對空能力上又差了一截。彼時,由于艦載噴氣機和巡航導彈的發(fā)展,水面艦艇面對的空中威脅再也不是幾挺高射炮就能應付得了的,因此1959年8月,蘇聯(lián)海軍決定在“威武”號上測試安裝一套新研制的艦空導彈系統(tǒng),該套系統(tǒng)使用M-1“波浪”型艦空導彈(北約代號SA-N-1)。為了安裝這套系統(tǒng),“威武”號的二號煙囪后部的所有武備,包括桅桿均被拆除,并新安裝了一個塔式桅桿以安放導彈制導雷達天線,艦艉部安裝一個雙臂導彈發(fā)射架以發(fā)射M-1型導彈。安裝防空導彈系統(tǒng)后的“威武”號被稱作56K型。由于“威武”號此前也經歷過56-PLO的改造,因此該艦在安裝防空導彈后排水量大幅上升,航速和穩(wěn)定性則大受影響,因此56K的改進并未大規(guī)模應用。

56K型唯一一艦“威武”號,艦舯部的高射炮和造型奇特的后煙囪是其在外觀上與56A型最明顯的區(qū)別

吸取了56K的教訓后,蘇聯(lián)海軍決定在此基礎上做出改進,改進的對空強化方案稱為56A。針對安裝防空導彈系統(tǒng)后帶來的穩(wěn)定性問題,蘇聯(lián)工程師們決定在船底添加壓艙物,并在艦體內安裝了一個主動穩(wěn)定器。與此同時,水雷設備也被拆除。在武備方面,56A采用和56K一樣的防空導彈系統(tǒng),但是原本位于艦舯部的45mm高射炮則被拆除以節(jié)省重量,艦艏則安裝了兩具RBU-6000型反潛深彈發(fā)射器。共8艘56型驅逐艦接受了56A標準的改造,其中三艘還在1970年安裝了兩座AK-230近防炮。不過由于成本和艦體潛力問題,盡管蘇聯(lián)隨后不斷有新型號的艦空導彈問世,但是56A型卻一直將M-1用到了退役。

1983年,在地中海上由美軍拍攝的56A型驅逐艦“機智”號,注意其后煙囪形狀
1981年攝于印度洋的56A型驅逐艦“激昂”號,是三艘安裝了AK-230速射炮的56型之一,安裝位置在后煙囪兩側

相比于服役后再進行改進的56-PLO、56K和56A型,56M/EM型則是在建造階段就已經決定的。由于蘇聯(lián)在1953~1955年期間對反艦巡航導彈研究的突破,因此選定了一艘未完工56型驅逐艦——“魯莽”號,以對新研制的“狗魚”反艦巡航導彈(正式名稱P-1“箭”,北約代號SS-N-1)進行測試,測試項目被稱作56E。1957年,“狗魚”導彈研制完成,隨即便安裝至“魯莽”號上。為了發(fā)射這款導彈,“魯莽”號并未安裝主炮、反潛武裝、魚雷武裝和艦艉高炮,而是在艦艉安裝了一座SM-59型滑軌發(fā)射架,艦橋前方則為了保持原本的高射炮火力,在原本前主炮位置布置了一座45mm高射炮炮塔。在1957年2月和12月的兩輪測試中,“魯莽”號均成功使用導彈擊中了一艘靶船(這兩艘靶船分別為48型“耶列萬”號驅逐艦和82型“斯大林格勒”號重巡洋艦),令蘇聯(lián)海軍十分滿意,隨即決定建造4艘同型艦。不過由于56E畢竟屬于試驗艦,因此新艦依舊需要做一些現(xiàn)代化和適應性改進,改進方案主要為增加反潛火箭深彈和反潛魚雷發(fā)射管、將45mm高炮替換為57mm ZIF-75型高炮、將三腳式主桅更換為更穩(wěn)定的四腳式主桅。改進方案被稱作56M型,而試驗的“魯莽”號則成為56EM型。不過,由于更大型的57bis的出世,56M實際上只建了三艘。而作為先導者的56EM“魯莽”號,則成為世界上第一艘裝備反艦導彈的驅逐艦,也自此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

56EM“魯莽”號是世界上第一艘裝備反艦導彈的驅逐艦,圖為試航狀態(tài)的“魯莽”號,尚未完成全部舾裝工作
56M型驅逐艦在外觀上與56EM最大的區(qū)別除了體積更大的ZIF-75型57mm高射炮炮塔外,就是艦舯部的兩座雙聯(lián)裝533mm魚雷發(fā)射管,可以用來發(fā)射反艦魚雷或重型反潛魚雷

1972年,三艘56M型進行了現(xiàn)代化改裝,拆除了過時的SM-59發(fā)射架,不再使用“狗魚”導彈,而是改為在后煙囪兩側安裝了4套向后發(fā)射的P-15導彈(北約代號SS-N-2)發(fā)射箱,而艦艉原本安裝SM-59發(fā)射架的位置則安裝了兩座AK-726型艦炮。這個改進型被稱作56U,而56U也是56型驅逐艦最后一個衍生型。

除“公正”號外,全部其余30艘56型驅逐艦及衍生型均在1987~1991年間退役,由于服役在冷戰(zhàn)期間,并無太多大事。所有56型均在日常執(zhí)勤中展現(xiàn)了優(yōu)良的可靠性,而當30bis型驅逐艦因性能落后不敷使用而退居二線時,也正是眾多56型撐起了蘇聯(lián)海軍的一線勤務。至于“公正”號則在1970年加入波蘭海軍服役,彼時她以56A的標準改造過。1986年,改名“華沙”的“公正”號早于她所有的蘇聯(lián)姊妹艦先行退役。

56U型驅逐艦“遠見”號,注意其后煙囪兩側安裝的P-15導彈發(fā)射箱和艦艉的AK-726艦炮

5.56型的孩子們——57bis與051型驅逐艦

1956年,就在蘇聯(lián)決定在56型驅逐艦“魯莽”號上安裝“狗魚”導彈的進行測試的同時,由于56型噸位較小,海軍內同時希望能有更大型的導彈艦使用。TsKB-53于是與56M項目同步進行了項目代號57的方案設計。57項目基本就是在56型的艦體上安裝了兩套SM-59滑軌發(fā)射裝置以發(fā)射“狗魚”導彈,但是蘇聯(lián)海軍高層認為這樣會嚴重影響艦體的適航性和穩(wěn)定性,因此決定先行建造比較成熟的56M方案,同時責令設計局改進57型的設計。TsKB-53此后放大了56型的艦體,并使用了更大功率的發(fā)電機,高射和反潛武器維持與56M相同的水平,同時將56型上層建筑使用的硬鋁合金材料重新?lián)Q成41型上使用的鋼。改進型稱為57bis,這個方案獲得了海軍的認可,隨后開建了9艘。不過,由于“狗魚”導彈的迅速過時,9艘57bis隨后進行了防空強化改裝,成為了57A型專職防空艦,一直服役至90年代初退役。

57bis型是由56型艦體放大而來的“狗魚”導彈專用搭載艦,注意其前后兩座SM-59滑軌式發(fā)射架

1957年,蘇聯(lián)將部分56型驅逐艦的設計資料交給中國,而中國由于極度缺乏制海艦艇,便開始在56型圖紙的基礎上和蘇聯(lián)專家的支援下展開仿制。不過,60年代初中蘇交惡,蘇聯(lián)方面撤走了所有的專家,導致仿制工作一度暫停。然而由于洲際導彈試射任務的需要船隊進行遠洋測量,而當時中國僅僅擁有4艘“鞍山”級驅逐艦,此型艦并不適用于此項任務,因此研制新型遠洋型驅逐艦的任務迫在眉睫。1961年,中國海軍組建艦艇研究院,決心根據(jù)手中所有的56型驅逐艦的資料,自行研制出一型戰(zhàn)艦來。1966年,項目代號051的新驅逐艦項目正式啟動,051型的艦型設計與56型如出一轍,動力系統(tǒng)也是以當年蘇聯(lián)專家?guī)淼臉訖C為參考仿制,主炮也是SM-2-1的仿制品。不過051型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舍棄了56型上安裝的反艦魚雷,其位置改為兩座三聯(lián)裝“海鷹”-1型反艦導彈發(fā)射箱。1968年,051型驅逐艦正式設計定型,首艦“濟南”在年底開工。1971年12月31日,“濟南”號服役,從此中國海軍開啟了051時代。

051型導彈驅逐艦是中國海軍基于手頭的56型驅逐艦的資料仿制的,雖說是仿制,但是在60年代蘇聯(lián)嚴密的技術封鎖下,中國薄弱的造船工業(yè)依舊能依據(jù)手頭不完整的資料完成研制,甚為可貴

051型的建造從1968年持續(xù)至1991年,期間共17艘各種改型的051建成服役。若不考慮仍在建造中的052D型驅逐艦,051型是中國海軍建造數(shù)量最多的一型驅逐艦。051還包括051D、051Z、051DT、051S、051G1/G2等多種改型。這型驅逐艦在中國海軍中活躍了近50年,而在2020年8月28日,隨著“湛江”號與“珠?!碧柕耐艘郏?51型也為自己的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隨著“珠?!碧柡汀罢拷碧杻膳炌艘?,051型和56型家族的故事都就此畫上了句號??梢宰⒁獾?,屬于051G1/G2型的“湛江”、“珠?!眱膳炍鋫渑c基本型的051也有較大的差別


炮雷與導彈時代的承接者——蘇聯(lián)56型驅逐艦發(fā)展簡史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城固县| 卓资县| 武川县| 将乐县| 青浦区| 融水| 杭州市| 九龙城区| 漯河市| 曲阳县| 纳雍县| 通辽市| 洛川县| 尉氏县| 景洪市| 青铜峡市| 威海市| 宣武区| 马鞍山市| 沾益县| 安国市| 玉山县| 长海县| 古田县| 云阳县| 内丘县| 杨浦区| 郎溪县| 河池市| 湟源县| 汉源县| 金秀| 右玉县| 祁连县| 玛沁县| 收藏| 南郑县| 子洲县| 镇坪县| 泾阳县|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