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處方
學問不單單只是累積知識的工具:
學問不單單只是累積知識的工具。
應該著重于修養(yǎng)人格或個性,成為一位大丈夫。
大丈夫不會只考慮自己,
還會為了他人、為了這個世界而動,
具有宏大的志向。
“大丈夫”原指頂天立地的男子,但這里指的是舍棄私利私欲,為了這個世界、為了他人盡力而為的人。
在這段文字之后,漱石繼續(xù)寫道:
但若不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一項一項思考什么才是為他人好、何為日本當前急務等重大問題,便不能輕易明白自己的志向。思考這些問題,即需要知識。
學習知識不僅是為了通過考試,更不是為了成為問答王。
知識,有它真正的用途。
不舍棄人心而獲得金錢、武力或權(quán)力:
勝者必敗。
尤其是金錢及權(quán)力上的勝者,必然是心靈的敗者,
我認為這才是進化的原則。
“盛者必衰,勝者必敗”,這條法則似乎無形之中是存在著的。強盛者懈怠而無法常保榮華富貴,失敗者則傾盡全力一圖雪恥,因此勝利者的常勝是受到挑戰(zhàn)與威脅的。
而金錢、武力或權(quán)力上的勝利者,常是心靈上的失敗者,但是否“必然”則不可得知。
這是因為,金錢、武力或權(quán)力上的勝利者們,為了得勝,經(jīng)常是舍棄了人心的。
在那個時間點當下,他們便已將心靈上的勝敗置之度外了。
無論如何,有錢有權(quán)的人總是伴隨著孤獨,而這也可說是心靈上的失敗者。
若有方法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舍棄人心而獲得金錢、武力或權(quán)力”,選擇這條方法就是幸福了。
養(yǎng)成勇往直前的心性,不要害怕這個世界:
害怕這個世界,就會過得不舒服,連活著都很痛苦吧。
我勸你要再大膽一點。
勸你不要害怕這個世界。
勸你養(yǎng)成一股心性,正視自己內(nèi)心后,若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即使面對千萬人,亦勇往直前。
勇往直前,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困難。面對千萬敵人,是提不起戰(zhàn)斗意愿的。
說要大膽一點,要怎么做才能大膽一點呢?說不要害怕,但沒辦法就是害怕。
漱石很有才能,所以才能這么說。
的確如此。
不過,否定漱石的這番話,又能得到什么呢?
在此就姑且聽從漱石所言,養(yǎng)成勇往直前的心性吧。
為了養(yǎng)成勇往直前的心性,首先要認真深入地思考,面對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要有殉難的覺悟以及與千萬人為敵的勇氣。
提出批評、批判的人,以及接受的人,為了要讓雙方都有進步,發(fā)言的姿態(tài)就要堂堂正正、循規(guī)蹈矩、滿懷關愛
白玉微瑕:
白玉微瑕。
假設在要給對方一個評價時,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你會從哪個開始說起呢?
如果先講好的,再講不好的,個性扭曲的人會做如此想:說不好的才是真正的目的,好的只是附加上去的。
不過,反過來先講不好的,再講好的的話,好的地方卻無益于治療受傷的心靈。
怎么講都免不了遭到反彈。
這種時候漱石是怎么做的呢?他用了“白玉微瑕”這個詞。意思是潔白而美好的寶石上僅有那么一點傷痕。
“整體而言,是有白玉微瑕之處?!?/p>
稱贊基本上是顆寶石。不好的地方,只是整體中那么微小的部分。
用這種說法,再怎么扭曲的人,都不會認為是為了說不好的地方才端出白玉的。
對方會相信自己的表現(xiàn)是顆白玉,心情一定會很好。
如果不是那種擁有壓倒眾生的才能、不輸任何人的努力,又受到上天眷顧的幸運兒,就無法靠這行吃飯。
無法靠這行吃飯指的,不只是會餓肚子,還會背負一身輕蔑。如果要從事這份工作,就幾乎確定會遭遇到這些艱辛。
那么,要怎么活呢?那該是覺悟的時候了。
如果不是那種擁有壓倒眾生的才能、不輸任何人的努力,又受到上天眷顧的幸運兒,就無法靠這行吃飯。
無法靠這行吃飯指的,不只是會餓肚子,還會背負一身輕蔑。如果要從事這份工作,就幾乎確定會遭遇到這些艱辛。
那么,要怎么活呢?那該是覺悟的時候了。
當快要挫敗時,要想起這句話:
“我們要生于此世,則骯臟的事物、不愉快的事物、討厭的事物,都不可逃避。若不勇往直前沖進那些事物,到頭來將一事無成。”
人生在世,難在如何和解。視如何與這世間、與自己和解,生活、工作會失色或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