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家事·孟春紀】039柳下惠授詞卻敵 晉文公伐衛(wèi)破曹『東周列國志』
【閱前提醒】本系列『種花家事』專欄,是以種花家十二部信史流歷史演義小說為大綱底本,以種花家古典傳統(tǒng)歷史文獻為參照準繩,兼采歷史演義與歷代筆記小說為補充,最終雜糅整合而成。初步計劃中,『種花家事』系列有本紀十二,上起諸夏共和行政,下迄中華再造共和,其間兩千七百九十年:
孟春紀·東周列國志;仲春紀·前漢演義;季春紀·后漢演義;孟夏紀·兩晉演義;仲夏紀·南北史演義;季夏紀·唐史演義;
孟秋紀·五代史演義;仲秋紀·宋史演義;季秋紀·元史演義;孟冬紀·明史演義;仲冬紀·清史演義;季冬紀·民國演義……
本系列是采用“附經(jīng)而作”的整理模式,即先將“馮夢龍-蔡東藩”十二部歷史演義的公版原文抄錄于專欄;然后進行分段分節(jié),并添加小標題;之后對各部分進行梗述,置于節(jié)前;最后注解附錄于節(jié)后。由于工程量浩大,因此每篇專欄發(fā)表時并不完善,前期以跑馬圈地為主,寫得較為簡略,待第一遍完成后,會再進行第二遍、第三遍……增修,以趨于完善。若有生之年能夠完成本紀,會考慮是否要繼續(xù)搜集篩選演義小說,以整理世家、列傳。??
〇、山話嵓語
? ? ? ? 今天繼續(xù)更新馮夢龍先生的《東周列國志》,書接上回CV22925342,本篇是第39章回,主要講的是楚國北伐齊宋后,晉文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故事。本篇概要如下:??
? ? ? ? ①齊孝公為擺脫齊國困局,選擇對外轉(zhuǎn)移矛盾,悍然率兵侵魯。幸得魯國大賢柳下惠出手,暗授機宜,以辭令智退齊軍。
? ? ? ? ②楚國為徹底征服宋國,起兵伐宋,但久攻不下,進退維谷。魯國謀士見機,說服楚軍移師伐齊,奪齊谷地,以報孝公伐魯之仇。
? ? ? ? ③得勝后第二年,楚國傾全力再次伐宋。晉文聞訊,為報昔年宋襄重禮相待之誼,起兵拒楚。
? ? ? ? ④昔晉文流亡時,曹衛(wèi)兩國對其慢待甚至羞辱。而此時二國與楚相親,于是晉文決定新仇舊恨一起報。先奪衛(wèi)國五鹿,逐走衛(wèi)君,以報衛(wèi)先君不納之事;后破曹國,俘虜曹共公,以報昔年觀肋之辱。
一、齊國困局
? ? ? ??周襄王十年(魯僖公十八年,齊孝公元年,宋襄公九年,元始前642年)夏五月戊寅,宋襄公護送公子昭與齊國叛黨大戰(zhàn),宋襄公大勝,公子昭成功登基,是為齊孝公。 但是由于齊國這場五子奪嫡,導致齊國元氣大衰,齊桓霸業(yè)徹底終焉。而更糟糕的是,由于奪嫡之時,齊孝公最賢,因此被集火攻擊,導致實力反而最弱,以致于登基之后,不僅不能清算叛黨,還要讓渡不少權(quán)利進行拉攏,從而制衡宋、衛(wèi)等當初扶助孝公上位的外部勢力。
? ? ? ? 果然很快,齊孝公就內(nèi)外交困了。內(nèi)部就不說了,當時的奪嫡五子,除了公子無虧被殺外,其他三個昭公、懿公、惠公都是全須全尾的,且實力均得到保存甚至發(fā)展。這也就造成了后來孝公子繼位后被弒,昭公篡立;昭公子繼位后被弒,懿公篡立;懿公亂政被弒,齊人迎惠公繼位;總算徹底結(jié)束了這場綿延近半個世紀的五子奪嫡。
【《史記·齊太公世家》】桓公十有余子,要其后立者五人:無詭立三月死,無謚;次孝公;次昭公;次懿公;次惠公。孝公元年三月,宋襄公率諸侯兵送齊太子昭而伐齊。齊人恐,殺其君無詭。齊人將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太子走宋,宋遂與齊人四公子戰(zhàn)。五月,宋敗齊四公子師而立太子昭,是為齊孝公。宋以桓公與管仲屬之太子,故來征之。以亂故,八月乃葬齊桓公。
? ? ? ? 若說齊國此時的內(nèi)政是一塌糊涂,那外交就完全是災難級別的了:
? ? ? ? ①五子奪嫡時(元始前643年,周襄王九年,魯僖公十七年,齊桓公四十三年),本來是公子無虧吃雞成功,但不承想孝公次年就帶著外援宋襄公殺來。魯國出兵欲救公子無虧,但可惜功敗垂成,因此魯國就和孝公結(jié)下了梁子。〖《左傳·僖公十八年》: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wèi)人、邾人伐齊。夏,(魯)師救齊〗
? ? ? ? ②襄公謀霸時(元始前639年,周襄王十三年,魯僖公二十一年,齊孝公四年),齊孝公并不愿將齊桓霸位拱手相讓,因此雖然宋襄公有大恩于孝公,但齊孝公依然消極對待,在鹿上的齊、宋、楚大會上,齊孝公陽奉陰違,并不支持宋襄公。并且還在宋襄公謀霸失敗后落井下石,最終氣煞了傷重的宋襄公,以致于齊宋交惡。〖《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二十有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夏五月庚寅,宋公茲父卒。〗
? ? ? ? ③盂地會盟時(元始前639年,周襄王十三年,魯僖公二十一年,齊孝公四年),楚成王偷襲俘獲宋襄公但無法變現(xiàn),而齊孝公又拒絕與楚會盟調(diào)節(jié)此事,最后是魯國給了楚國一個臺階,在薄地和楚會盟,就下了宋襄公,解決了爭端。但齊楚關(guān)系也因此惡化。〖《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冬,(魯僖公)會于薄以釋之(宋襄公)。〗
? ? ? ? 就這樣孝公的一系列外交騷操作,很快就讓諸侯徹底離心,齊桓苦心經(jīng)營數(shù)十年的諸侯人望幾乎歸零。此時的齊國已是內(nèi)外交困!
? ? ? ? 話說晉文公定了溫、原、陽樊、攢茅四邑封境,直通太行山之南,謂之南陽。此周襄王十七年之冬也。時齊孝公亦有嗣伯之意。自無虧之死,惡了魯僖公。鹿上不署,彆了宋襄公。盂會不赴,背了楚成王。諸侯離心,朝聘不至。
二、孝公伐魯
? ? ? ??周襄王十八年(魯僖公二十六年,齊孝公九年,元始前634年),為打破齊國內(nèi)外交困的局勢,齊孝公決定對外轉(zhuǎn)移矛盾,以魯國貳于己為由,興兵伐魯,以改頹勢。
? ? ? ? 此戰(zhàn),孝公兵分兩路,一路自魯國西面進攻,這一路是佯攻,目的是將魯軍主力調(diào)出。果然,魯僖公中計,魯僖公帶領主力西拒齊軍,但齊軍得知后,立刻撤軍。魯僖公一直追到酅地,依然沒有見到齊軍,這才意識到上當,連忙回師,但可惜為時已晚。〖《左傳·僖公二十六年》:齊人侵我西鄙,公追齊師,至酅,弗及。〗
? ? ? ? 原來,齊軍的另一路才是主力,得知魯國中計,齊孝公立刻親率主力大軍從魯國北面殺奔而來。此時魯軍主力已經(jīng)被調(diào)到西部,根本來不及回援,眼看魯國即將危在旦夕……〖《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夏,齊人伐我北鄙。〗
? ? ? ? 孝公心懷憤怒,欲用兵中原,以振先業(yè)。乃集群臣問曰:“先君桓公在日,無歲不征,無日不戰(zhàn)。今寡人安坐朝堂,如居蝸殼之中,不知外事,寡人愧之!昔年魯侯謀救無虧,與寡人為難,此仇未報。今魯北與衛(wèi)結(jié),南與楚通,倘結(jié)連伐齊,何以當之?聞魯歲饑,寡人意欲乘此加兵,以杜其謀。諸卿以為何如?”上卿高虎奏曰:“魯方多助,伐之未必有功。”孝公曰:“雖無功,且試一行,以觀諸侯離合之狀。”乃親率車徒二百乘,欲侵魯之北鄙。
三、巧言退敵
? ? ? ??周襄王十八年(魯僖公二十六年,齊孝公九年,元始前634年)夏,齊孝公趁魯軍主力中計赴西的檔口,忽然動手,親率主力從魯國北面殺入。此時魯國北面軍力根本無法阻擋,而魯軍主力還在西部,一時又難以回援。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候,魯大夫臧孫辰向一籌莫展的魯僖公保舉一人,言其必能退齊。
? ? ? ? 魯僖公大喜連忙問此人名姓。大夫臧孫辰言道此人乃是先朝司空無駭之子,展氏獲名,字子禽,官拜士師,食邑柳下。【山注:這個柳下展禽,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正人君子柳下惠。柳下惠的這個惠字是其謚號,因此文中此處稱呼要么是“展禽”要么是“柳下”而沒有我們以往熟悉的“柳下惠”,因為這是其死后加上謚號的稱呼?!?/strong>【《列女傳·柳下惠妻》: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誠而與人無害兮,屈柔從俗,不強察兮,蒙恥救民,德彌大兮,雖遇三黜,終不蔽兮,愷悌君子,永能厲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幾遐年,今遂逝兮,嗚呼哀哉,魂神泄兮,夫子之謚,宜為惠兮。】
? ? ? ? 柳下惠得到詔命時,正好有疾。不過好在柳下惠有一弟名為展喜,頗得柳下真?zhèn)?,于是柳下惠暗授機宜后,便派展喜前去退敵。展喜攜帶國禮,趕在齊軍入境前見到了帶兵的齊孝公。奉上禮物后,便不卑不亢的與孝公進行辭令。展喜抓住齊孝公意欲謀霸的關(guān)鍵點,先述齊魯開國之君齊太公與魯周公的情誼,再談春秋首霸齊桓公尊王攘夷,以禮服天下終成霸業(yè)的壯舉,最后指出齊孝公此舉是“棄成王之命,違太公之誓,墮桓公之業(yè)”,及時成功破魯,也再不可能稱霸。齊孝公認為有理,于是便班師還朝了。魯國之危,遂解!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臣犒執(zhí)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饼R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d在盟府,大師職之?;腹且约m合諸侯,而謀其不協(xié),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齊侯乃還。】
? ? ? ? 邊人聞信,先來告急。魯正值饑饉之際,民不勝兵,大夫臧孫辰言于僖公曰:“齊挾忿深入,未可與爭勝負也,請以辭令謝之!”僖公曰:“當今善為辭令者何人?”臧孫辰對曰:“臣舉一人,乃先朝司空無駭之子,展氏獲名,字子禽,官拜士師,食邑柳下。此人外和內(nèi)介,博文達理,因居官執(zhí)法,不合于時,棄職歸隱。若得此人為使,定可不辱君命,取重于齊矣?!辟夜唬骸肮讶艘嗨刂淙耍癜苍??”曰:“見在柳下。”使人召之,展獲辭以病不能行。臧孫辰曰:“禽有從弟名喜,雖在下僚,頗有口辯。若令喜就獲之家,請其指授,必有可聽?!辟夜珡闹U瓜仓亮?,見了展獲,道達君命。展獲曰:“齊之伐我,欲紹桓公之伯業(yè)也。夫圖伯莫如尊王,若以先王之命責之,何患無辭?”展喜復于僖公曰:“臣知所以卻齊矣?!辟夜丫呦玛麕熤?,無非是牲醴粟帛之類,裝做數(shù)車,交與展喜。
? ? ? ? 喜至北鄙,齊師尚未入境,乃迎將上去。至汶南地方,剛遇齊兵前隊,乃崔夭為先鋒。展喜先將禮物呈送崔夭。崔夭引至大軍,謁見齊侯,呈上犒軍禮物,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臨于敝邑,使下臣喜奉犒執(zhí)事。”孝公曰:“魯人聞寡人興師,亦膽寒乎?”喜答曰:“小人則或者膽寒,下臣不知也。若君子,則全無懼意?!毙⒐唬骸叭陣臒o施伯之智,武無曹劌之勇,況正逢饑饉,野無青草,何所恃而不懼?”喜答曰:“敝邑別無所恃,所恃者先王之命耳。昔周先王封太公于齊,封我先君伯禽于魯,使周公與太公割牲為盟,誓曰:‘世世子孫,同獎王室,無相害也。’此語載在盟府,太史掌之?;腹且跃藕现T侯,而先與莊公為柯之盟,奉王命也。君嗣位九年,敝邑君臣,引領望齊曰:‘庶幾修先伯主之業(yè),以親睦諸侯?!魲壋赏踔?,違太公之誓,墮桓公之業(yè),以好為仇,度君侯之必不然也。敝邑恃此不懼?!毙⒐唬骸白託w語魯侯,寡人愿修睦,不復用兵矣。”即日傳令班師。潛淵有詩,譏臧孫辰知柳下惠之賢,不能薦引同朝。詩云:北望烽煙魯勢危,片言退敵奏功奇。臧孫不肯開賢路,柳下仍淹展士師。
四、一箭三雕
? ? ? ? 周襄王十八年(魯僖公二十六年,齊孝公九年,元始前634年),齊孝公率軍伐魯,魯國在柳下惠的幫助下,用外交辭令勸服孝公退軍。但轉(zhuǎn)危為安的魯國受此大辱并不愿意就此罷休,但也不能直接硬來,畢竟實力差距太大,并且剛被饒就反水,那還不被諸侯笑死。于是魯僖公決定來個以夷制齊。
? ? ? ? 很快,機會就來了,因宋與晉交好,楚遂伐宋。當年冬,楚國派子玉攻打宋國緡地。但緡地軍民頑強不屈,堅決抗楚。致使楚軍根本不能得手,只能選擇下策圍緡苦耗。但一時半會兒根本無法耗死緡地。而楚將子玉又不愿撤軍,畢竟這是其主持領導的大戰(zhàn),一旦無功而返,那其未來的政治軍事生涯可能就全都泡湯了。
? ? ? ? 正當子玉左右為難之時,魯僖公卻看到了機遇,立刻派說客前往子玉帳下,獻計子玉改道伐齊。子玉聞計大喜,遂突然轉(zhuǎn)向,攻取齊國谷地。正在看戲的齊國,根本想不到會有這變故,一時不慎竟被楚軍輕取。正當齊國大怒,準備出兵時,魯國毒計的后招發(fā)動了。
? ? ? ? 魯國謀士緊緊抓住齊國群公子不服孝公的命門,提議楚國籠絡齊國群公子。楚王遂封齊桓之子七人為楚國大夫,然后順勢將其中位份最大的公子雍封于齊國谷地,另命前齊國大臣易牙為公子雍之相,之后楚國才派楚申公叔侯率大軍駐扎谷地。這樣名義上此戰(zhàn)就變成了齊公子雍在齊地自己家找了個安身之所,再憑公子雍與易牙在齊國內(nèi)的人脈從中掣肘,齊國竟然連出兵都做不到。〖《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宋以其善于晉侯也,叛楚即晉。冬,楚令尹子玉、司馬子西帥師伐宋,圍緡。公以楚師伐齊,取谷。凡師,能左右之曰以。置桓公子雍于谷,易牙奉之以為魯援。楚申公叔侯戍之?;腹悠呷?,為七大夫于楚。〗
? ? ? ? 齊孝公面對這局勢根本無從下手,因為從道理上實在難以挑出毛病,也就自然無法統(tǒng)一內(nèi)部意見進行征伐。什么?你說公子雍是在楚國的幫助下拿下的陽地,屬于里通外國;那你齊孝公又是靠誰拿下的齊國?你說公子雍不應該擅自居于陽地,應該討伐;那你其他兄弟是不是也可以用這個理由被討伐?……就這樣,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 ? ? ? 此計可謂是一箭三雕:一則,子玉出兵有了交代,不僅避免了無功而返,而且成功破局,立功不小,可真是面子里子都有了;二則楚國得擴一地,在北方楔進了一枚釘子,一個不錯的戰(zhàn)略支撐點;三則楚國勢力楔進齊國后,那齊國想再次伐魯,就自然要顧慮身邊的楚國,從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齊國,從而也就保障了魯國自身的安全。
? ? ? ? 展喜還魯,復命于僖公。臧孫辰曰:“齊師雖退,然其意實輕魯。臣請偕仲遂如楚,乞師伐齊,使齊侯不敢正眼覷魯,此數(shù)年之福也?!辟夜詾槿弧D耸构铀鞛檎?,臧孫辰為副使,行聘于楚。
? ? ? ? 臧孫辰素與楚將成得臣相識,使得臣先容于楚王,謂楚王曰:“齊背鹿上之約,宋為泓水之戰(zhàn),二國者,皆楚仇也。王若問罪于二國,寡君愿悉索敝賦,為王前驅(qū)?!背赏醮笙?。即拜成得臣為大將,申公叔侯副之,率兵伐齊。取陽谷之地,以封齊桓公之子雍,使雍巫相之。留甲士千人,從申公叔侯屯戍,以為魯之聲援。成得臣奏凱還朝。
五、於菟老矣
? ? ? ? 周襄王十九年(魯僖公二十七年,楚成王三十九年,元始前633年),楚國準備再次舉兵伐宋,以徹底打廢這個曾妄圖謀霸的不臣之國。去年子玉出兵不利,因此楚成王此次想請令尹子文帶兵伐宋,但可惜歲月流逝,此時的子文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揮斥方遒的楚之於菟了!
? ? ? ? 楚相子文,即斗榖於菟,春秋猛人。於菟者,老虎也,榖者谷也。榖於菟者,即言子文出生時以虎乳為食而活,實打?qū)嵉恼婷腿恕:鬄槌?,其為推動楚國改革,直接從自己家下刀。本身就彪悍再站住道德制高點,自然迫使楚國權(quán)貴不得不讓渡利益,接受改革。這也就為楚成王之后的肆虐中原打下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若非楚成王生不逢時,一連遇到齊桓晉文兩代霸主,那春秋五霸恐就有楚成王之名了,而子文也將媲美管仲,到那時則諸夏危矣!
? ? ? ? 此時令尹子文已經(jīng)年老,而以子玉為首的少壯派則是虎視眈眈。子文不欲攬權(quán)招禍,于是就打算退位讓賢,但楚成王知道子文乃老成謀國之人,堅決不允許其退隱,并堅持讓子文帶兵伐宋。
? ? ? ? 但可惜老虎老了,小老虎就不服管了。子文也知道自己的處境,因此雖勉強奉命整軍,但卻沒有嚴明軍法,只弄了一早上,就草草了事。直到本為副手的子玉出手整軍,子玉雄心勃勃,欲一雪去年圍宋不克之恥。因此自然是要好好表現(xiàn),于是直接整軍一日,期間鞭刑七人,貫耳三人,由此楚軍皆敬畏不已。
? ? ? ? 楚王見狀,不得不默許子文的放權(quán),從而將軍政逐漸轉(zhuǎn)移給子玉。子文身退設宴,親朋前來祝賀,皆盛贊子文的大義讓賢。唯有一呂家小兒呂賈,不僅不賀,反直言子文此是誤國之舉,并斷言子玉領軍必因驕而??!眾人皆不悅,但見其只是一孩童,也就并未為難,而是以童言無忌,揭過此事。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終朝而畢,不戮一人。子玉復治兵于 ,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國老皆賀子文,子文飲之酒。 賈尚幼,后至,不賀。子文問之,對曰:“不知所賀。子之傳政于子玉,曰:‘以靖國也?!钢T內(nèi)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子玉之敗,子之舉也。舉以敗國,將何賀焉?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茍入而賀,何后之有?”】
? ? ? ? 令尹子文時已年老,請讓政于得臣。楚王曰:“寡人怨宋,甚于怨齊。子玉已為我報齊矣,卿為我伐宋,以報鄭之仇。俟凱旋之日,聽卿自便何如?”子文曰:“臣才萬不及子玉,愿以自代,必不誤君王之事。”楚王曰:“宋方事晉,楚若伐宋,晉必救之。兩當晉、宋,非卿不可,卿強為寡人一行。”乃命子文治兵于睽。簡閱車馬,申明軍法。子文滿意欲顯子玉之能,是日草草完事,終朝畢事,不戮一人。楚王曰:“卿閱武而不戮一人,何以立威?”子文奏曰:“臣之才力,比于強弩之末矣。必欲立威,非子玉不可?!背醺沟贸贾伪陉?。得臣簡閱精細,用法嚴肅,有犯不赦,竟一日之長,方才事畢??傆嫳奁呷酥?,貫三人之耳,真?zhèn)€鐘鼓添聲,旌旗改色。楚王喜曰:“子玉果將才也!”子文復請致政,楚王許之。乃以得臣為令尹,掌中軍元帥事。
? ? ? ? 群臣皆造子文之宅,賀其舉薦得人,致酒相款。時文武畢集,惟大夫呂臣有微恙不至。酒至半酣,閽人報:“門外有一小兒求見?!弊游拿偃?。那小兒舉手鞠躬,竟造末席而坐,飲酒啖炙,傍若無人。有人認識此兒,乃呂臣之子,名曰賈,年方一十三歲。子文異之,問曰:“某為國得一大將,國老無不賀,爾小子獨不賀,何也?”賈曰:“諸公以為可賀,愚以為可吊耳!”子文怒曰:“汝謂可吊,有何說?”賈曰:“愚觀子玉為人,勇于任事,而昧于決機。能進而不能退,可使佐斗,不可專任也。若以軍政委之,必至僨事。諺云‘太剛則折’,子玉之謂矣!舉一人而敗國,又何賀焉?如其不敗,賀未晚也。”左右曰:“此小兒狂言,不須聽之?!辟Z大笑而出,眾公卿俱散。
六、報恩齊宋
? ? ? ??周襄王十九年(魯僖公二十七年,楚成王三十九年,元始前633年)冬,楚國糾合陳蔡鄭許四國之兵共伐宋國。五國之兵圍宋,宋國兵力捉襟見肘,于是宋國公孫固入晉求援。昔晉文流浪之時,常遭諸侯冷遇,幸有齊桓宋襄識得英雄,以厚禮相待。如今晉文聽說兩國有難先后被楚國所侵,遂決定發(fā)兵拒楚。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節(jié)選)】
? ? ? ? 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span>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衛(wèi),若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庇谑呛跎L于被廬,作三軍,謀元帥。趙衰曰:“郤縠可。臣亟聞其言矣,說禮、樂而敦《詩》、《書》。《詩》、《書》,義之府也;禮、樂,德之則也;德、義,利之本也?!断臅吩唬骸x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湓囍??!蹦耸灌S縠將中軍,郤溱佐之;使狐偃將上軍,讓于狐毛,而佐之。命趙衰為卿,讓于欒枝、先軫。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為右。
? ? ? ? 晉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義,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將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庇谑呛醴ピ允局?。民易資者,不求豐焉,明征其辭。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禮,未生其共?!庇谑呛醮笊L以示之禮,作執(zhí)秩以正其官。民聽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釋宋圍,一戰(zhàn)而霸,文之教也。
【山注:關(guān)于原著中郤縠折旗之事,我暫未于其他文獻中找到出處,可能是原著作者原創(chuàng),暫時闕疑。】
? ? ? ? 明日,楚王拜得臣為大將,親統(tǒng)大兵,糾合陳、蔡、鄭、許四路諸侯,一同伐宋,圍其緡邑。宋成公使司馬公孫固如晉告急。晉文公集群臣問計。先軫進曰:“方今惟楚強橫,而于君有私恩。今楚戍谷伐宋,生事中原,此天授我以救災恤患之名也。取威定伯,在此舉矣!”文公曰:“寡人欲解齊、宋之患,如何而可?”狐偃進曰:“楚始得曹而新婚于衛(wèi),是二國又皆主公之仇也。若興師以伐曹、衛(wèi),楚必移兵來救,則齊、宋寬矣?!蔽墓唬骸吧?。”乃以其謀告公孫固,使回報宋公,令其堅守。公孫固領命去了。
? ? ? ? 文公以兵少為慮。趙衰進曰:“古者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我曲沃武公,始以一軍受命。獻公始作二軍,以滅霍、魏、虞、虢諸國,拓地千里。晉在今日,不得為次國,宜作三軍?!蔽墓唬骸叭娂茸?,遂可用否?”趙衰曰:“未也。民未知禮,雖聚而易散。君盍大蒐以示之禮,使民知尊卑長幼之序,動親上死長之心,然后可用?!蔽墓唬骸白魅?,必須立元帥,誰堪其任?”趙衰對曰:“夫為將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學。君如求智勇之將,不患無人。若求有學者,臣所見惟郤縠一人耳??e年五十馀矣,好學不倦,說《禮》、《樂》而敦《詩》、《書》。夫《禮》、《樂》、《詩》、《書》,先王之法,德義之府也。民生以德義為本,兵事以民為本。惟有德義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蔽墓唬骸吧?。”乃召郤縠為元帥,縠辭不受。文公曰:“寡人知卿,卿不可辭!”強之再三,乃就職。
? ? ? ? 擇日,大蒐于被廬,作中上下三軍。郤縠將中軍,郤溱佐之,祁瞞掌大將旗鼓。使狐偃將上軍,偃辭曰:“臣兄在前,弟不可以先兄。”乃命狐毛將上軍,狐偃佐之。使趙衰將下軍,衰辭曰:“臣貞慎不如欒枝,有謀不如先軫,多聞不如胥臣?!蹦嗣鼨柚⑾萝?,先軫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為車右,趙衰為大司馬。郤縠登壇發(fā)令。三通鼓罷,操演陣法,少者在前,長者在后,坐作進退,皆有成規(guī)。有不能者,教之;三教而不遵,以違令論,然后用刑。一連操演三日,奇正變化,指揮如意。眾將見郤縠寬嚴得體,無不悅服。方欲鳴金收軍,忽將臺之下,起一陣旋風,竟將大帥旗桿,吹為兩段,眾皆變色。郤縠曰:“帥旗倒折,主將當應之。吾不能久與諸子同事,然主公必成大功?!北妴柶涔剩e但笑而不答。時周襄王十九年,冬十二月之事也。
七、五鹿應讖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楚成王四十年,元始前632年)春,為救宋援齊,晉文發(fā)兵征討曹、衛(wèi)。昔年,晉文流浪時,衛(wèi)國拒絕接待,而曹君就更過分了,竟然趁晉文沐浴之時,強闖入內(nèi),以觀駢肋。而如今曹國與楚盟誓,衛(wèi)國與楚結(jié)親。正是新仇舊恨一起算的時候。
? ? ? ? 開戰(zhàn)之初,晉文打算先打曹國,畢竟衛(wèi)國只是與楚結(jié)親,其意未彰。于是晉文就決定先給衛(wèi)國一個機會,向衛(wèi)國借道,只要衛(wèi)國同意,就相當于納了投名狀了,就可以逼衛(wèi)依附,從而少動干戈。但可惜衛(wèi)國看穿了晉國的目的,一意謀求中立,拒絕借道于晉。晉文大怒,改道從南河渡,然后連伐曹衛(wèi)。
? ? ? ??正月戊申,晉軍奪取衛(wèi)國五鹿,正應了重耳流亡時,五鹿賜土之讖。昔晉文流亡衛(wèi)國,衛(wèi)文公拒絕接待,致使重耳一行斷糧,至五鹿時,重耳決定脫掉孔乙己的長衫,向農(nóng)人乞食。本以為自己已經(jīng)做到這一步了,農(nóng)人應該榮幸的將食物贈予自己。但卻不承想,農(nóng)人不僅拒絕贈食,而且給重耳一塊泥塊以示羞辱。士可殺不可辱,重耳欲于農(nóng)人決死拼命,幸得手下狐偃及時阻止,言此乃上天借野人之手賜公子五鹿之土?。≈囟牶?,向農(nóng)人鄭重一禮,以謝農(nóng)人授土之德。如今五鹿果入晉手!〖《左傳·魯僖公二十三年》:過衛(wèi),衛(wèi)文公不禮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span>
? ? ? ? 晉文得五鹿之土,乃是一件極有象征性意義的事件,這不只是一座城邑,更是天下之兆。溯源五鹿,此處乃是西周穆王得白鹿之地,意義非凡無比。穆王十六年九月十六日己巳,周穆王南巡至此,狩獵百獸,竟得白鹿一牾,穆王大喜,名之五鹿【山注:一般認為五鹿是鹿牾的倒文變稱】。〖《穆天子傳》:穆王十六年九月十六日己巳,穆天子往南巡行,住宿在菹臺。辛未,獵菹之獸,于是白鹿一遻椉逸出走。天子乘渠黃之乘馳焉?!酰I字)。天子丘之,是曰五鹿 〗
? ? ? ? 正月,五鹿失守,衛(wèi)國大懼。好在正當晉國準備再接再厲,直接平了衛(wèi)國時,晉中軍統(tǒng)帥郤縠竟于二月病卒,晉文不得不暫緩攻勢,衛(wèi)人立刻前去求和,但此時晉文還豈會善罷甘休,嚴詞拒絕了衛(wèi)國的求和,并立刻命原軫接手中軍,繼續(xù)伐衛(wèi)。
? ? ? ? 而衛(wèi)人也是干脆,竟然直接將衛(wèi)君攆走,以示衛(wèi)國知錯,這一家伙給諸侯搞不會了。而衛(wèi)君也是光棍,先是逃到襄牛,打算等楚國擊敗晉國后再反攻倒算。結(jié)果就等來了楚國大敗的消息。因擔心晉文算賬,衛(wèi)君就直接跟著楚國敗軍逃入了楚國,直到風頭過去了,才悄悄返衛(wèi)復位。
【《左傳·魯僖公二十八年》: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假道于衛(wèi),衛(wèi)人弗許。還,自南河濟。侵曹伐衛(wèi)。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晉郤縠卒。原軫將中軍,胥臣佐下軍,上德也。晉侯、齊侯盟于斂盂。衛(wèi)侯請盟,晉人弗許。衛(wèi)侯欲與楚,國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說于晉。衛(wèi)侯出居于襄牛?!?/span>
【《左傳·魯僖公二十八年》:衛(wèi)侯出奔楚?!拢l(wèi)侯鄭自楚復歸于衛(wèi)。衛(wèi)元咺出奔晉。】
? ? ? ? 而衛(wèi)國這一番騷操作,給盟友也干不會了。昔魯衛(wèi)立洮之盟后,齊孝公伐魯西鄙北鄙,衛(wèi)國極為仗義的前去援助,雖未名言戰(zhàn)果,但不能排除柳下惠之弟以辭令拒齊時,齊孝公也是有衛(wèi)援這方面的顧慮。因此此次晉文伐魯,魯國也是極為仗義的派公子買前去保衛(wèi)衛(wèi)國,而楚國也派軍前去援助衛(wèi)國。但可惜被衛(wèi)國這一番騷操作后,親楚的衛(wèi)君被逐,直接導致局勢崩盤,魯公子買只能回國。
? ? ? ? 魯國此次援救不成還惹了一身騷,很快晉文派人詰問魯國為什么援助衛(wèi)國與晉為敵。魯僖公也是光棍,直接殺了保衛(wèi)衛(wèi)國的魯公子買。待晉國使者滿意的離開后,楚國不干了。咋了?你魯國是在給晉納投名狀嗎?而魯僖公也是妙人,竟然說是因為公子買沒有保衛(wèi)好盟友衛(wèi)國才被殺的。這才將楚使忽悠回去。論腹黑,魯僖公絕對滿級!
【《左傳·魯僖公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衛(wèi),楚人救衛(wèi),不克。公懼于晉,殺子叢以說焉。謂楚人曰:“不卒戍也。”】
? ? ? ? 明年春,晉文公議分兵以伐曹、衛(wèi),謀于郤縠??e對曰:“臣已與先軫商議停當矣。今日非與曹、衛(wèi)為難也,分兵可以當曹、衛(wèi),而不可以當楚。主公宜以伐曹為名,假道于衛(wèi),衛(wèi)、曹方睦,必然不允。我乃從南河濟師,出其不意,直搗衛(wèi)境,所謂迅雷不及掩耳,勝有八九。既勝衛(wèi),然后乘勢而臨曹。曹伯素失民心,又惕于敗衛(wèi)之威,其破曹必矣!”文公喜曰:“子真有學之將也!”即使人如衛(wèi)假道伐曹。
? ? ? ? 衛(wèi)大夫元咺請于成公曰:“始晉君出亡過我,先君未嘗加禮。今來假道,君必聽之。不然,彼將先衛(wèi)而后曹矣。”成公曰:“寡人與曹共服于楚,若假以伐曹之路,恐未結(jié)晉歡,而先取楚怒也。怒晉,猶恃有楚,并怒楚,將何恃乎?”遂不許。晉使回報文公。文公曰:“不出元帥所料也!”乃命迂道南行。渡了黃河,行至五鹿之野,文公曰:“嘻!此介子推割股處也!”不覺凄然淚下,諸將皆感嘆助悲。魏犨曰:“吾等當拔城取邑,為君雪往年之恥,何用嘆息?”先軫曰:“武子之言是也。臣愿率本部之兵,獨取五鹿。”文公壯其言,許之。魏犨曰:“吾當助子一臂。”二將升車前進。先軫令軍士多帶旗幟,凡所過山林高阜之處,便教懸插,務要透出林表。魏犨曰:“吾聞兵行詭道,今遍張旗表,反使敵人知備,不知何意?”先軫曰:“衛(wèi)素臣服于齊,近改事荊蠻,國人不順,每虞中國之來討。吾主欲繼齊圖伯,不可示弱,當以先聲奪之?!?/p>
? ? ? ? 卻說五鹿百姓,不意晉兵猝然來到,登城了望,但見旌旗布滿山林,正不知兵有多少。不論城內(nèi)城外居民,爭先逃竄,守臣禁止不住。先軫兵到,無人守御,一鼓拔之。遣人報捷于文公。文公喜形于色,謂狐偃曰:“舅云得土,今日驗矣!”乃留老將郤步揚屯守五鹿,大軍移營,進屯斂盂。郤縠忽然得病,文公親往視之。郤縠曰:“臣蒙主公不世之遇,本欲涂肝裂腦,以報知己。奈天命有限,當應折旗之兆,死在旦夕!尚有一言奉啟。”文公曰:“卿有何言?寡人無不聽教?!笨e曰:“君之伐曹、衛(wèi),本謀固以致楚也。致楚必先計戰(zhàn),計戰(zhàn)必先合齊、秦。秦遠而齊近,君速遣一使結(jié)好齊侯,愿與結(jié)盟。齊方惡楚,亦思結(jié)晉。倘得齊侯降臨,則衛(wèi)、曹必懼而請成,因而收秦。此制楚之全策也?!蔽墓唬骸吧??!彼烨彩雇ê糜邶R,敘述桓公先世之好,愿與結(jié)盟,同攘荊蠻。
? ? ? ? 時齊孝公已薨,國人推立其弟潘,是為昭公。潘,葛嬴所生也,新嗣大位。以取谷之故,正欲結(jié)晉以抗楚。聞知晉侯屯軍斂盂,即日命駕至衛(wèi)地相會。衛(wèi)成公見五鹿已失,忙使寧速之子寧俞,前來謝罪請成。文公曰:“衛(wèi)不容假道,今懼而求成,非其本心。寡人旦夕當踏平楚丘矣?!睂幱徇€報衛(wèi)侯。時楚丘城中,訛傳晉兵將到,一夕五驚。俞謂衛(wèi)成公曰:“晉怒方盛,國人震恐,君不如暫出城避之。晉知主公已出,必不來攻楚丘。然后再乞晉好,保全社稷可也?!背晒珖@曰:“先君不幸失禮于亡公子,寡人又一時不明,不允假道,以至如此。累及國人,寡人亦無面目居于國中!”乃使大夫咺同其弟叔武攝國事,自己避居襄牛之地;一面使大夫?qū)O炎,求救于楚。時乃春二月也。髯翁有詩云:患難何須具主賓?納姬贈馬怪紛紛。誰知五鹿開疆者,便是當年求乞人!
? ? ? ? 是月,郤縠卒于軍。晉文公悼惜不已,使人護送其喪歸國。以先軫有取五鹿之功,升為元帥。用胥臣佐下軍,以補先軫之缺。因趙衰前薦胥臣多聞,是以任之。文公欲遂滅衛(wèi)國。先軫諫曰:“本為楚困齊、宋,來拯其危,今齊、宋之患未解,而先覆人國,非伯者存亡恤小之義也。況衛(wèi)雖無道,其君已出,廢置在我。不如移兵東伐曹,比及楚師救衛(wèi),則我已在曹矣?!蔽墓黄溲浴?/p>
八、曹伯應災
?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楚成王四十年,元始前632年)三月,擺平衛(wèi)國的晉文揮師伐曹。昔重耳流浪之時,曹共公為驗重耳駢肋異象,曾夜闖浴室,強觀重耳其肋。親眼驗證后,明知重耳不凡,卻仍不在意,那此時其就該知道這個異象意味著什么。
? ? ? ? 晉軍攻城,起初曹國精力尚足,晉軍未能得手。然后曹共公就開始作妖了,其竟然命曹軍收集攻城死去的晉軍尸體,然后摞在城上,以期晉軍投鼠忌器。但這可就破壞了諸侯默認的戰(zhàn)爭規(guī)則。你敢做初一,那晉自然就敢做十五。晉文立刻下令全軍撤到城外曹人們的祖墳處扎營,并作掘墳態(tài)。
? ? ? ? 由于曹共公的自作聰明,一下將曹國置于尷尬之地。眼看曹國軍民有嘩變之危,曹共公只得趕緊命人將晉軍尸首棺斂,并鄭重其事的送還晉國。但曹國軍民不能確定自己家的祖墳是否被挖,導致軍心不穩(wěn),最終被晉文抓住機會,于三月丙午攻入曹都,俘虜曹共公。之后更是將奪到的曹國之田贈予宋國,以報宋襄厚禮之待!
【《左傳·魯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晉侯入曹,執(zhí)曹伯。畀宋人。】
【《左傳·魯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謀曰:“稱舍于墓?!睅熯w焉。曹人兇懼,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兇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數(shù)之以其不用僖負羈,而乘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狀。”】
? ? ? ? 三月,晉師圍曹。曹共公集群臣問計。僖負羈進曰:“晉君此行,為報觀脅之怨也。其怒方深,不可較力。臣愿奉使謝罪請平,以救一國百姓之難?!辈芄补唬骸皶x不納衛(wèi),肯獨納曹乎?”大夫于朗進曰:“臣聞晉侯出亡過曹,負羈私饋飲食,今又自請奉使,此乃賣國之計,不可聽之。主公先斬負羈,臣自有計退晉。”曹共公曰:“負羈謀國不忠,姑念世臣,免殺罷官?!必摿b謝恩出朝去了。正是:閉門不管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張。
? ? ? ? 共公問于朗:“計將安出?”于朗曰:“晉侯恃勝,其氣必驕。臣請作為密書,約以黃昏獻門。預使精兵挾弓弩,伏于城壖之內(nèi),哄得晉侯入城,將懸門放下,萬矢俱發(fā),不愁不為虀粉?!辈芄补珡钠溆嫛x侯得于朗降書,便欲進城。先軫曰:“曹力未虧,安知非詐?臣請試之?!蹦藫褴娭虚L須偉貌者,穿晉侯衣冠代行。寺人勃鞮自請為御。黃昏左側(cè),城上豎起降旗一面,城門大開,假晉侯引著五百馀人,長驅(qū)而入。未及一半,但聞城壖之內(nèi),梆聲亂響,箭如飛蝗射來。急欲回車,門已下閘??上РL及三百馀人,死做一堆!幸得晉侯不去,不然,昆岡失火,玉石俱焚了。
? ? ? ? 晉文公先年過曹,曹人多有認得的,其夜倉卒不辨真?zhèn)?。于朗只道晉侯已死,在曹共公面前,好不夸嘴!及至天明辨驗,方知是假的,早減了一半興。其未曾入城者,逃命來見晉侯。晉侯怒上加怒,攻城愈急。于朗又獻計曰:“可將射死晉兵,暴尸于城上,彼軍見之,必然慘沮,攻不盡力。再延數(shù)日,楚救必至,此乃搖動軍心之計也?!辈芄补珡闹?。晉軍見城頭用枰竿懸尸,累累相望,口中怨嘆不絕。文公謂先軫曰:“軍心恐變,如之奈何?”先軫對曰:“曹國墳墓,俱在西門之外。請分軍一半,列營于墓地,若將發(fā)掘者,城中必懼,懼必亂,而后乃可乘也?!蔽墓唬骸吧啤!蹦肆钴娭袚P言:“將發(fā)曹人之墓?!笔购⒑嚷仕恐?,移屯墓地,備下鍬鋤,限定來日午時,各以墓中髑髏獻功。城內(nèi)聞知此信,心膽俱裂。曹共公使人于城上大叫:“休要發(fā)墓,今番真正愿降!”先軫亦使人應曰:“汝誘殺我軍,復磔尸城上,眾心不忍,故將發(fā)墓,以報此恨!汝能殯殮死者,以棺送還吾軍,吾當斂兵而退矣?!辈苋烁苍唬骸凹热绱?,請寬限三日!”先軫應曰:“三日內(nèi)不送尸棺,難怪我辱汝祖宗也!”曹共公果然收取城上尸骸,計點數(shù)目,各備棺木,三日之內(nèi),盛斂得停停當當,裝載乘車之上。先軫定下計策,預令狐毛、狐偃、欒枝、胥臣整頓兵車,分作四路埋伏,只等曹人開門出棺,四門一齊攻打進去。
? ? ? ? 到第四日,先軫使人于城下大叫:“今日還我尸棺否?”曹人城上應曰:“請解圍退兵五里,即當交納。”先軫稟知文公,傳令退兵,果退五里之遠。城門開處,棺車分四門推出。才出得三分之一,忽聞炮聲大舉,四路伏兵一齊發(fā)作,城門被喪車填塞,急切不能關(guān)閉,晉兵乘亂攻入。曹共公方在城上彈壓,魏犨在城外看見,從車中一躍登城,劈胸揪住,縛做一束。于朗越城欲遁,被顛頡獲住斬之。晉文公率眾將登城樓受捷。魏犨獻曹伯襄,顛頡獻于朗首級,眾將各有擒獲。晉文公命取仕籍觀之,乘軒者三百人,各有姓名,按籍拘拿,無一脫者。籍中不見僖負羈名字,有人說:“負羈為勸曹君行成,已除籍為民矣?!蔽墓嗣鏀?shù)曹伯之罪曰:“汝國只有一賢臣,汝不能用,卻任用一班宵小,如小兒嬉戲,不亡何待?”喝教:“幽于大寨,俟勝楚之后,待聽處分?!逼涑塑幦偃?,盡行誅戮,抄沒其家,以賞勞軍士。僖負羈有盤飧之惠,家住北門,環(huán)北門一帶,傳令:“不許驚動,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斬首!”晉侯分調(diào)諸將,一半守城,一半隨駕,出屯大寨。胡曾先生詠史詩云:曹伯慢賢遭縶虜,負羈行惠免誅夷。眼前不肯行方便,到后方知是與非。
九、報恩僖氏
?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楚成王四十年,元始前632年)三月丙午,晉軍攻入曹都,俘虜曹共公。但入城之后,晉文卻嚴令任何人不得騷擾曹大夫僖負羈。原來昔重耳流亡時,在曹被曹共公所辱,是曹大夫僖負羈識得英雄,冒險轉(zhuǎn)圜保護,這才讓重耳能順利出曹。臨別更是美玉贈君子,雖被婉拒,但贈玉之恩卻還是被重耳銘記了。故此時晉文自當還恩報答,直接下令保護曹大夫全族。
? ? ? ? 但可惜,由于晉軍的連番勝仗,使一些將領有些驕縱。其中魏犨、顛頡最甚,因為二人是曾跟隨重耳流亡的從龍之臣,論功絕不遜色于僖負羈贈玉之情。其見自己立下大功都沒有受到什么重賞,反倒是僖負羈,就送了塊玉,還沒送成,卻能比自己過得還滋潤。就有點吃味。然后二人因看不慣僖負羈在高宅大院中,住的比自己好,就仗著資歷違抗軍令,趁夜燒了僖宅,以讓其也沒地兒住,好讓自己能心理平衡一下。
? ? ? ? 第二日,晉文就接到了匯報,大怒!立刻命人調(diào)查,很快就查到了魏犨、顛頡二人頭上。之所以這么容易,是因為魏犨放火時,不知是不是忘恩負義上天不佑,竟然讓其被火傷了胸腹。畢竟魏犨顛頡都是跟著重耳流亡的老人,也算是受了僖負羈之恩的,如此行事,自當應劫。而大將出事根本遮掩不住,因此很快就真相大白了。
? ? ? ? 然后這件事應如何處置就很棘手了,畢竟二人都是追隨重耳流亡的從龍之臣,與重耳都有過命交情。若是嚴懲,那會顯得過于絕情;而若是輕輕放過,那其他的從龍之臣會怎么想,而且二人是公然違抗自己的軍令,若不嚴懲還如何治軍。晉文公一時間左右為難,無法決斷!
【《左傳·魯僖公二十八年》:令無入僖負羈之宮而免其族,報施也。魏犨、顛頡怒曰:“勞之不圖,報于何有!”爇僖負羈氏。魏犨傷于胸?!?/span>
? ? ? ? 卻說魏犨、顛頡二人,素有挾功驕恣之意,今日見晉侯保全僖氏之令,魏犨忿然曰:“吾等今日擒君斬將,主公并無一言褒獎。些須盤飧,所惠幾何,卻如此用情,真?zhèn)€輕重不分了!”顛頡曰:“此人若仕于晉,必當重用,我等被他欺壓,不如一把火燒死了他,免其后患。便主公曉得,難道真?zhèn)€斬首不成?”魏犨曰:“言之有理?!倍讼嗯c飲酒,候至夜靜,私領軍卒,圍住僖負羈之家,前后門放起火來,火焰沖天。魏犨乘醉恃勇,躍上門樓,冒著火勢,在檐溜上奔走如飛,欲尋僖負羈殺之。誰知棟榱焚毀,倒塌下來,撲陸一聲,魏犨失腳墜地,跌個仰面朝天。只聽得天崩地裂之聲,一根敗棟刮喇的,正打在魏犨胸脯上。魏犨大痛無聲,登時口吐鮮血,前后左右,火球亂滾,只得掙起來,兀自攀著庭柱,仍躍上屋,盤旋而出。滿身衣服,俱帶著火,扯得赤條條,方免焚身之禍。魏犨雖然勇猛,此時不由不困倒了。剛遇顛頡來到,扶到空閑去處,解衣衣之,一同上車,回寓安歇。
? ? ? ? 卻說狐偃、胥臣在城內(nèi),見北門火起,疑有軍變,慌忙引兵來視。見僖負羈家中被火,急教軍士撲滅,已自焚燒得七零八落。僖負羈率家人救火,觸煙而倒,比及救起,已中火毒,不省人事。其妻曰:“不可使僖氏無后!”乃抱五歲孩兒僖祿奔后園,立污池中得免。亂到五更,其火方熄。僖氏家丁死者數(shù)人,殘毀房舍民居數(shù)十馀家。狐偃、胥臣訪知是魏犨、顛頡二人放的火,大驚,不敢隱瞞,飛報大寨。那大寨離城五里,是夜雖望見城中火光,不甚明白,直到天明,文公接得申報,方知其故。即刻駕車入城,先到北門來看僖負羈,負羈張目一看,遂瞑。文公嘆息不已。負羈妻抱著五歲孩兒僖祿,哭拜于地。文公亦為垂淚,謂曰:“賢嫂不必愁煩,寡人為汝育之?!奔磻阎邪轂榇蠓?,厚贈金帛,殯葬負羈,攜其妻子歸晉。直待曹伯歸附之后,負羈妻愿歸鄉(xiāng)省墓,乃遣人送歸。僖祿長成,仍仕于曹為大夫。此是后話。
? ? ? ? 當日文公命司馬趙衰,議違命放火之罪,欲誅魏犨、顛頡。趙衰奏曰:“此二人有十九年從亡奔走之勞,近又立有大功,可以赦之!”文公怒曰:“寡人所以取信于民者,令也。臣不遵令,不謂之臣,君不能行令于臣,不謂之君。不君不臣,何以立國?諸大夫有勞于寡人者甚眾,若皆可犯令擅行,寡人自今不復能出一令矣!”趙衰復奏曰:“主公之言甚當。然魏犨材勇,諸將莫及,殺之誠為可惜!且罪有首從,臣以為借顛頡一人,亦足警眾,何必并誅?”文公曰:“聞魏犨傷胸不能起,何惜此旦暮將死之人,而不以行吾法乎?”趙衰曰:“臣請以君命問之,如其必死,誠如君言。倘尚可驅(qū)馳,愿留此虎將,以備緩急?!蔽墓c頭道:“是?!蹦耸管髁指竿兕嶎R,使趙衰視魏犨之病。不知魏犨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