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推命(一):八字發(fā)展簡史及排法
八字發(fā)展簡史
參考書目:陸致極《命運的求索》
一.孕育階段
1.隋代?蕭吉《五行大義》:
匯總了先秦到隋代的五行學(xué)說,并基本明確了天干和地支合、沖、刑、害、會和四時旺衰的規(guī)則。
?
2.唐代?呂才《敘祿命》:
第一次嘗試以年柱為核心,使用納音、神煞、合沖刑會規(guī)則去驗證五位君王的生平
?

二.形成階段
1.唐代?李虛中《命書》:
李虛中參考五星術(shù)(七政四余,代表作《果老星宗》),提出八字的第一個理論模型。和今天不同的是,該模型是以年支為核心,加入胎柱實際上是五柱,這條古法路基本止于明代《蘭臺妙選》。
《命書》第一次提出“五行喜 剛?cè)岬弥小?,?/span>五行中和平衡列為一種優(yōu)選標(biāo)準(zhǔn)。
?
2.北宋?徐子平與徐大升《淵海子平》:
徐子平提出了另一種以日干為核心的四柱八字模型,將五行生克制化理論的重要性提高到納音之上,并加入六親十神、天干的十二長生理論,提出命局-大運-流年作用方式(命局為本),寬泛確立了取格局、定強弱的標(biāo)準(zhǔn)。由其徒孫徐大升整理匯總為《淵海子平》一書傳世。
后人稱為子平法,是如今主流八字理論的源頭。受限于文化水平,詩訣多有表達不清之處。
此后在明代,萬明英《三命通會》一書再次對子平法進行了詳細總結(jié)(說人話),包括以天干對應(yīng)天文、地支對應(yīng)地理,五行應(yīng)諧和中庸、過猶不及,天干相合、地支合沖等。
到了近代,李峰再次整理、全面評價《淵海子平》
?

三.深化階段
1.明代?張楠《神峰通考》:病藥說
2.明代?陳素庵《命理約言》:生克扶抑說和體用說(從格)
3.清代?沈孝瞻《子平真詮》:
格局論(上層富貴)
4.(宋?京圖,可能為托名)
明代?劉基《滴天髓闡微》
(清代?任鐵樵 注):
形象論(底層旺衰)
5.清代?余春臺?整理《窮通寶鑒》:
調(diào)候論? ,也就是要形成寒暖燥濕平衡,比如
1)冬天(亥、子、丑月)(日干)木凋、土凍、金冷
2)春天(寅、卯、辰月)土虛

四.現(xiàn)代階段
1.清末民國?袁樹珊《命理探源》:全新總結(jié)
1)從命譜到用神
2)參考其他因素:
時間地點,山川風(fēng)水,生時風(fēng)雨,人情地理,門第世德
3)星家十要(行業(yè)道德準(zhǔn)則):
學(xué)問,言語,敦品,勸勉,警勵,治生,濟貧,節(jié)義,戒貪
2.民國?徐樂吾《子平粹言》:取用神法
3.民國?韋千里《命學(xué)講義》:簡潔概論

當(dāng)代其他分支舉例:
1.盲派:《淵龍命學(xué)》,《段氏理象學(xué)》
2.新派:《命理金鑒》
格局旺衰、大運流年作用、六親中心論

八字排法
1.五虎遁
年上起月:月干=2*年干+月份(mod 10)
日上起時:時干=2*(日干—1)+時支(mod 10)
*區(qū)別在于一年從寅3正月始,一日從子1時起
*不存在普適的月上起日法
早在大衍筮法那篇就提到五歲再閏之說法,(年和節(jié)氣是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月是月球繞地球公轉(zhuǎn),因此農(nóng)歷實際是陰陽混合歷)相差十一天多,大約是五年置閏加兩個月,當(dāng)代更精確,19年置7個閏月,仍有一定偏差,因此月有大小之分(30天、29天)來校正
2.大運之始
1)陽(年干甲丙戊庚壬)男、陰(年干乙丁己辛癸)女順行至下個節(jié)氣交節(jié)時辰,將差值放大120倍
如:差三天,就是一年,一歲之后起大運
*農(nóng)歷一年360“天”,地球繞公轉(zhuǎn)的橢圓以太陽焦點為中心360度等分,所以走的是角速度,轉(zhuǎn)過一度是一“天”,每“天”時間不等于公歷的天(地球自轉(zhuǎn)),一個節(jié)氣15“天”,實際是十幾天不等的
2)陰男、陽女逆行至上個節(jié)氣交節(jié)時辰
3.未交大運以前月柱為大運
之后從月柱往后排大運,也是按陽男陰女順、陰男陽女逆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