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本質上是認知管理:怎樣化解垃圾情緒

這是單華偉的第一百二十一篇原創(chuàng)文章(part2)
?
有些不好的,無法利用起來的情緒,我們可以叫它『 垃圾情緒 』:因為伴侶經(jīng)常性的缺席而火冒三丈,或者在公開場合習慣性的緊張情緒,又或者在工作中對那些無意義的形式主義過度反應,嚴重影響自己的狀態(tài)……都是典型。
?
對待垃圾情緒,相信不少人都嘗試過這樣一些解決方案:
?
一是『 抑制 』,嘗試不要去想這些不好的東西,但是沒有人能“不去想那只大象”(如果我現(xiàn)在告訴你,“請你不要想象一只大象”,那你腦海里只會出現(xiàn)一只大象),越是壓抑一個念頭,你越在提醒自己它的存在,這種方法往往會走向失敗。
?
二是『 代替 』,既然直接拋棄行不通,那就想辦法替換掉,逼迫自己“積極思考”,每當出現(xiàn)一個不好的念頭,就馬上嘗試構建一個完全相反的“積極”說法,以此自我說服。但最后往往會發(fā)現(xiàn)這連自我欺騙都算不上,因為你根本不會相信那些想法——認知改造不是拆裝一個零件,這種方法,也行不通。
?
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開始求助于各種暢銷書了,最終往往會發(fā)現(xiàn)第三種方法,那就是嘗試『 重新編寫自己的故事 』,垃圾情緒是由一個個錯誤的認知,和對某件事錯誤的解讀方式層累的形成的,所以,我們就嘗試深挖一個垃圾情緒產生的所有元素,從記憶里把這些東西找出來,洗洗曬曬,拍打拍打,重新塑形,希望改善自己的情況。
?
但最后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方法本質上還是一種『 替代 』策略,很多思想是不能被這樣簡單替代掉的。
?
以上三種方法,便是路斯·哈里斯在《幸福的陷阱》這本書中大力批駁的『 控制策略 』,總是想要去“馴化”情緒,總覺得我們應該有能力改造自己的情緒認識體系,從此遇萬事波瀾不驚,活得輕松自在。

?
實際上,正確的做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哈里斯所推薦的『 接納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ACT),這個方法的核心在于,每當發(fā)現(xiàn)自己被某種垃圾情緒控制的時候,便停下來,仔細梳理一下這個情緒是什么。
?
比如,因為多次在某件事上的挫敗,你可能會陷入一種極度灰敗,極度自我否定的情緒當中,這個時候,不妨先靜下來,把自己這些想法條分縷析的列出來,它們可能包括『 我覺得我在這件事上沒有天分 』,『 這個行業(yè)已經(jīng)是一片紅海,飽和度很高了,我的機會太少了 』,『 努力了這么久,也沒有人注意到我,也許這就是命吧 』……你想到的任何自認為靠譜不靠譜的東西,都可以整理出來。
?
然后,對這些想法進行二次認知,每一次再想到它們,就在前面加上一句『 我有一個想法 』,比如:“我有一個想法,我可能在在這件事上并沒有天分”,又比如:“我有一個想法,這個行業(yè)已經(jīng)是一片紅海,飽和度很高了,我的機會太少了”……
?
敏銳的讀者已經(jīng)頓悟了這個方法的精髓所在,所謂接納承諾療法,就是要正視自己的所有想法,并且,最重要的一點,要讓自己明白:這只是『 “我”的一個想法 』而已。
?
通過這個過程,我們便可以清晰的意識到這些所謂的『 認知 』不過是大腦中飄過的文字,僅此而已——那些曾經(jīng)被我們當做現(xiàn)實的想法,再次回到其本來面目:想法本身。
?
對于那些沒有辦法通過這個簡單的過程完成對自己的『 認知 』的解構的人,哈里斯還提供了其他方法:你可以一邊這樣思考,一邊哼唱某首曲子的旋律,把這些文字唱出來;也可以幻想一個動畫人物或者影視劇當中的人物代替你說話,或者對你說這些話……
?
此外,筆者也推薦用寫作的方式來認知這些想法,通過對患有一定心理創(chuàng)傷的人群四到六個月的持續(xù)調查表明,寫日記能夠較好的幫助他們和那些痛苦的記憶共處,而不是去抗拒或者被折磨(Pennebaker,1990)。

?
有的人可能認為這個方法很扯淡,這樣就能消除那些垃圾情緒了?
?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那你還是沒有明白這個方法的本質。接納承諾療法是要幫助我們意識到這些想法只是想法,并且不再與之對抗,而是與之共存;它不是把這些東西消除,因為我們永遠沒辦法消除它。
?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這些所謂的『 垃圾情緒 』還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 憂患意識 』,所謂“未雨綢繆”表現(xiàn)出來不就是焦慮和過度的準備工作嗎?
?
所以這些想法沒辦法消除,也不應該被消除;但是,如果被這些想法完全左右,卻又陷入了另一個誤區(qū),這就是我們需要接納承諾療法的原因所在。
?
允許自己為人,去主動感受,接納那些不好的想法。
?
讀到這里,相信你對『 情緒管理本質是認知管理 』又有了新的理解,不管是處理消極情緒還是垃圾情緒,都只能通過改造認識,并且配合以方法去解決——我們采取的態(tài)度是包容,吸收,而不是什么『 硬核破解 』。
?
認知不是堅船利炮,它沒法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認知,更像一片蘆葦?shù)?,一塊兒棉花糖,它柔軟的包容一切的存在,理解其合理性,然后,溫和地將其融化。
?
(END.)
(這個“情緒管理Ⅱ”系列文章共有兩篇,請到筆者主頁查看完整內容哦~)
--------------------
我是單華偉,一個看書和寫作的人,筆者在自己的公眾號「單華偉」上分類整理了所有的文章,如果覺得小單寫的東西對你有用,別忘了關注,轉發(fā)和分享一波哦~
我寫的文章都會不斷修改更新,加上(2.0)或者(3.0)之類的后綴重新發(fā)表。所有從別處參考的內容都會在文末標出,沒有標注的部分,那便是個人所思所想。如果對文章中的內容有任何疑問,希望得到解答和幫助,或者有任何建議,請在公眾號后臺留言。
本文受維權騎士版權保護,任何包括但不限于圖文、音視頻形式的侵權行為將被追責。商業(yè)轉載與合作請私信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