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楊清語口吃結巴矯正好不好
我們接收過這樣的案例高**,4歲1個月,在某康復中心進行康復訓練前未上過幼兒園,也未接受過系統的學習,3歲多時被診斷為自閉癥譜系障礙。其自閉癥特征明顯,存在無意識語言,且攻擊性行為問題較為突出,在語言矯正過程中經常出現抗拒學習并伴隨哭鬧行為,對老師的指令不能自主完成并存在打人行為。
我發(fā)現這個孩子每天總是拿著一個綠色的塑料杯子作為玩具,并常常用它來敲桌子。在對他做個訓時,我先是看著他獨自玩他的塑料杯子,我走進他,和他面對面坐下來,認真地看著他玩,然后大聲說:“哇,杯子好漂亮啊,你很喜歡你的杯子嗎?”他無視我的關注和問話繼續(xù)把玩著杯子。
我從身后拿出幾粒彩色珠子也放在手上玩著,他看了一眼珠子又轉頭繼續(xù)玩杯子,我自言自語,把珠子放到杯子里會怎樣呢?隨后我把珠子放進他的杯子,并手把手地和他一起搖動杯子。杯子里珠子碰撞發(fā)出了動聽的聲音。他被這種全新的聲音所吸引了,不停地晃動杯子,這時我一邊拍手一邊說,“真好聽啊,也讓我搖一下。”他把杯子給我搖,我搖完再給他,并且說“輪到你了,你來?!?/p>
在這樣的一個小游戲之中他學會了從能夠看著我搖晃杯子到慢慢地和我有了目光接觸,并且懂得耐心等待我搖晃杯子之后他再搖晃,和老師的溝通也越來越多。
在之后的語言矯正訓練回合中,我還和他一起玩了滾珠子,夾珠子等的游戲,孩子也從原來的只會緊緊抓住杯子,到后來能夠用杯子玩晃動珠子的游戲,到放下杯子主動找我玩各種游戲了。在這一訓練中,老師始終遵循了地板時光療法的幾個操作原則。
(1)始終和孩子面對面,讓對方看到你的面部表情,聽到你的聲音,和孩子握著手,并保持目光接觸。
(2)老師以孩子正在玩塑料杯子作為介入的基礎,從他的喜好和興趣出發(fā),把自己作為孩子的一個游戲玩伴,在和孩子建立了親密接觸的基礎上,通過愉悅的互動,在孩子做出老師期待的行為時,老師不斷的表揚與鼓勵,讓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悅和交往的樂趣。
(3)在搖杯子和揀珠子的游戲中,老師所充當的角色又不僅僅是與孩子游戲的跟隨者,老師更是一個有建設性的協助者,和孩子采用輪流的方式互動,讓孩子參與、等待、輪流、遵從指令,而這些都是社會交往的基本技能。
干預的結果如何呢?
與干預前相比,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明顯減少,在康復中心的哭鬧行為目前已經減為0次,可謂效果顯著。另據家長反饋,小高在課堂外的攻擊性行為也明顯減少,體現在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不會再把打人、哭鬧作為主要應對方式,而是學會了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