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道德困境
道德困境是指當面對兩個選擇之時都有值得去選的道德原因,但是也都因為另一選擇也是符合道德的,而選擇這一道德便是背棄另一個選擇的道德,于是進入一種兩難的境地,這種情況就叫做道德困境。
但其實道德這一事物其實也是有自己的道德困境的。道德是一種來自人內(nèi)心的約束,所以本質(zhì)是一種約束,它會促使人們?nèi)ミx擇一個更加辛苦的選項,比如犧牲自己的利益。
約束自然違背了“自由”。其中已知的最出名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道德綁架”,比較出名的情況是在車上如果年輕人不讓座或者讓座的晚了一點,老年人就會大罵說這個人沒有道德。目前是會認為,老年人的這一行為是錯誤的,他在用道德去綁架或者說用道德去強迫年輕人以獲得利益。細究下來也是侵犯了年輕人的自由,年輕人有選擇讓座或者不讓座的自由但是他卻通過道德這一說法使得年輕人不得不讓座,因為如果不讓就是一種“道德敗壞”。于是年輕人便被強迫的選擇了非自愿的選項。這只是其中一個表現(xiàn)。而我要提到的還有更多。
寫上面的例子,我只是想將道德的約束性指示出來。接下來就要更加深入這一問題。
道德本質(zhì)上是一種束縛,再比如網(wǎng)絡上總會有鍵盤俠他們站在道德高點去審視別人,吹毛求疵的挑出別人“錯誤”,但是細究下來,他們或許與他說的不好的人都相差很大。目前也是認為鍵盤俠是不正確的。于是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道德不是讓你去約束別人的,而是通過道德來規(guī)束自己”也就是說不去道德綁架別人而是道德綁架自己,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因為我們或多或少不了解別人,在不了解具體情況下就隨便說別人不道德反而使人覺得這一行為是不道德的。他很簡單的說幾句道德高地的言論,就好像抒發(fā)了自己的道德感,但其實幾句輕飄飄的話總是比具體做事情要簡單太多,于是我們會去反對鍵盤俠的行為。
截止到這里我可以說將“道德的不道德”寫了出來,并且也指出來解決辦法。即向內(nèi)約束自己而不是道德綁架別人。這是指日常我們自己行為的。
但是仍有一些情況比較復雜。比如我們在看到一些新聞或者之類的事情,也就是說我們參與不進去但是我們的道德卻不能容忍的一些社會惡性事件時,應當如何。這種情況就是我們用道德去強迫別人而且是必須去強迫別人。
我們往往能聽到一些惡劣的社會事件。這里假設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殺了,那么確實需要對殺人者進行法律制裁,這里“自由”這一說法是不管用的。因為人們擁有的自由也是有限度的自由并非是無限的,這一點上述的例子相信可以證明。并沒有觸犯法律,但是它觸及了人們的道德下線。
這里用兩個例子來分析一下。
“同性戀”在很久之前甚至是違法的,一但被發(fā)現(xiàn)就會有相應的懲罰,但是現(xiàn)在人們逐漸開放也開始了接受了“同性戀”。我們可以看看“同性戀”并沒有傷害任何人的利益,但是在當時大多數(shù)人的眼里他們是違反道德的。甚至立法去迫害他們。這里的“道德”自然是一種壞角色,它是一部分“保守者”的道德,是一種片面的道德。也就是說我們要給予他人足夠的自由。
第二個是我最近看到的,我們中國現(xiàn)在有一部分人熱愛“裹腳文化”,并且一部分人也開始實踐裹腳。當時看的時候,看的很多人群情激奮,這可是封建文化的糟粕、傷害身體等等諸如此類的說法。在這里他們同樣是基于“道德”以禁止、反對別人。但是我卻開始迷茫了。我其實也是想反對這一現(xiàn)象的,但是我卻發(fā)現(xiàn)我似乎是沒有資格去反對別人。這兩個例子倒也是有一定的相似性?!肮_文化”確實會傷害身體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這卻是他們個人的愛好,他們并沒有傷害他人。也就是說他們是基于自己的愛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不希望通過道德去強制別人,尤其它很難去評定。傷害身體的愛好其實也很多,但是它們卻在大眾容忍的范圍之內(nèi),比如在高樓上跑來跳去,我曾經(jīng)看過失誤集錦,人直接從幾百米的高空掉下去,完全沒有存活的可能。單是以傷害身體為由來反對在我看來理由是不夠充足的。于是我情緒上確實不愿意接受這一情況,但是理性上我卻無法反對。當然如果有人反對我這一觀點我也是很理解的。這里我不只是說我所提到的這幾個東西,其實它包括很多類似的處于大眾關注角落的一些愛好的情況。
我曾經(jīng)看過羅翔老師的一個視頻,他講了反對代孕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但是我并不是很贊成這一說法。
他說過不加限制的自由必然會導致強者對弱者的剝削,這一點我十分贊同。他的結論只是就一個問題去說,這自然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將它放在一個社會大環(huán)境下,似乎顯得不那么正確了。
他曾提過一個例子說有一個在街上走著突然對另一個說的你把睪丸買給我吧,我給你多少多少錢,對方一聽就同意了,因為他本來就已經(jīng)窮途末路,反正也用不上,還不如把睪丸賣掉,得到一筆錢。羅翔老師非常反對這一現(xiàn)象,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失去了的尊嚴。于是他說不加限制的自由必然會導致強者對弱者的剝削。相應的我就不多描述了。
他只是關注了在這一種情況下的強者對弱者的剝削。但是卻忽略了弱者為何愿意被剝削。假設一個人的父母或者孩子生病了,他需要錢,但是卻湊不齊。于是他選擇上述的方式來獲取金錢,但是就因為有人以反對“強者對弱者的剝削”為由使得他失去了機會。我曾經(jīng)聽說過一件事,有一個叫“老八”的主播直播吃屎,于是我十分鄙夷他,為了錢怎么做到這種地步?但是我后來聽說他是因為母親生病而他繼續(xù)一筆錢,于是他才這么做到。這時候我只剩下了鄙視我自己。
這種情況所造成的結果是因為你的“道德”所以你堅決反對一些事情,結果那些人得到了對于他們來說更加不愿意看到的結果。我或許可以體諒這個情況,但是那些人怎么原諒呢?
但是我并不是說我支持代孕之類的事,它本來就是一個“道德困境”。或者說道德的道德困境,不管站在那一邊都似乎對又不怎么對。我是反對他一邊倒的支持某一邊,也就是說,我覺得兩邊都有道理,但是其中一邊道理大家已經(jīng)知道了,那我就把另一邊的道理提出來。而不是說我就支持那另一邊的選擇。
羅翔老師的錯誤點在與他沒有分情況就很籠統(tǒng)的得出了結果。有的問題是要視情況而定的,于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必然是一部分情況是合理的,但是另一些情況則被“誤傷”了。
當然這一情況的解決方法大致三個方向:
1.正當來錢(不認同那些方式政府政策或者社會援助)
2.不正當?shù)膩礤X(認同那些方式但是加以正確處理)
3.就是這個人能想開,安然看待親人的離去。大致這三個方向。當然它可能還有其他符合條件但是我沒有提及的情況。
最后我發(fā)現(xiàn)其實“不加限制的自由必然會導致強者對弱者的剝削”這句其實也沒有錯,是我理解錯了,因為“限制”并不代表“禁止”所以這句話同樣也是支持我的。
無視別人的意愿而通過道德以替別人選擇里壞的情況中(有好的情況),最著名的那句就是“他們雖然一無所有,但是他們自由了”
另外,在道德高點我們可以要求別人是合理的情況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因為在這種情況孩子是需要進行教育的,于是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其進行教育是合理的,但是關于這一點其實也有一定的討論。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是要有一定限度的。這里就不多討論了。
道德的行為即你向其他人施以援手之時,最不好的情況就是對方不想要你的幫助,比如“你媽覺得你熱”的情況以及即使某個人確實身處困境但是對方或許不想得到幫助,因為對方認為自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只能以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去為對方好,于是其不好的一面便呈現(xiàn)出來,當然大多的情況的幫助并沒有這種現(xiàn)象。道德就具有強制性,但是一些情況下的強制卻呈現(xiàn)出了“惡”,這一點我們應當警惕。
道德的道德困境就是因為它的強制性侵犯了人的自由的權利,于是它也成了惡的一種。當然道德也并非完全不可取,在很多范圍內(nèi)還是很大的效果這一點我們也不可置疑。
最后再說一下第一個例子,即公交車讓座。有一種討論認為,或許年輕人當時很累,而老年人其實就算站那一會也可以,也就是說在往常中我們認為老人是弱者,年輕人是強者,強者保護弱者是道德的。而在這一情況中我們以為的強弱者其實是顛倒的,甚至老人應該向年輕人讓座,因為他或許加了一晚的班等等,而老年人精神飽滿。這些要視情況而定。我們其實并不反對道德也不反對道德的強制性,但是我們反對偽道德。
當然,在那個老人看來或許還是覺得自己是對的,因為向老人讓座確實是符合我們往常認為的道德的,而年輕人也覺得自己的行為是符合道德的,也就是說存在兩種道德。而這兩種道德當然也自有其道理,而且各自符合自己的利益。他們通過自己的表述來獲得人們的支持以獲得自己的道德高點。如果細分的話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的道德觀,當然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是相同的,但是卻也會有一小部分的不同。那么誰是誰非就很難講清楚了,社會生活都是一種求同存異的過程所以這一點倒也不用擔心。但是我相信道德觀之類的也是會越來越進步的而非退步。也就是說年輕人的大獲全勝在我看來是正確的。年輕人通過自己的表述來獲得道德高點的這一行為也代表著一種從老年人手里的“奪權”即道德的評定權,也就是話語權的爭奪。也顯示著一種新的道德觀在緩緩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