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忱;父母和子女的關系為什么會不好?
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說對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們說謝謝。
最終我們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Casual Season》
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系本應是最純粹最質樸的,我們從父母的臂彎里學習認識這個世界,這種影響是會持續(xù)到深遠的一生的,不僅僅是童年的發(fā)展極端。和父母之間的關系不好,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婚姻包括對子女的教育都會有影響。
父母和子女的關系為什么會不好呢?童年的創(chuàng)傷、父母的錯誤。的確,現在我們的諸多問題,都是父母不夠合理的教養(yǎng)方式造成的。然而,現在的我們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過去那個無助的、沒有能力的、依賴父母而生存的'孩子了。
成年后對父母的不滿,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的需要。這種不滿可以幫我們將困難合理化,把生活的一切不順利推到父母的頭上。
想象如果父母當年怎樣做,或者沒有怎樣做,我或許就不是今天的樣子,這讓我們從自己的責任中解脫出來,同時也放棄了創(chuàng)造新的命運的可能。
近年來,隨著心理學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探尋自己為什么成為今天的樣子時,會提到“原生家庭”。也有人質疑,如果把一切都歸結為童年,是不是在為當下的不如意找借口?
很多人原本都沒意識家庭對其本身的影響,以為我還是很正常順利地長大了,總是擺出一副不以為意的態(tài)度,倔強地表示自己不需要父親,但也是在自己經歷親密關系斷裂之后,才回頭去發(fā)現這一件事,看見原來自己內心一直是脆弱、受傷的。
“覺察”本身是一件不簡單的事,你能夠不只是被情緒、想法綁架,而跳脫出原本的情境,去看見這件事情的狀況,不再只是被漩渦卷著走,就開始了改變的契機。
很多人都會急著想做些什么,去“改善”家庭關系,不過我覺得要先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去看見家庭到底影響了自己什么。
也許,大多數人站在子女的立場上,會認為孩子作為下一代,感受到的矛盾和壓力會更明顯。但是,據調查發(fā)現,父母在情感團結的感受上,總體上要高于子女,但他們對關系中壓力的感受,也比孩子更強。
這里,根本的原因在于父母認為,在雙方的關系中自己有更多的付出。因而,當與孩子產生不一致或沖突的時候,他們所感受到的負面情感往往會更多,也更容易產生反芻思考,即帶著負面的情感去反覆咀嚼已經發(fā)生的事,并且更多地關注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
此外,比起孩子來說,父母對孩子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包括事業(yè)、婚姻、家庭等各方面)有更大的期待,他們的角色認同、幸福感會更多地與孩子綁定在一起,認為孩子是否成功,是他們自己是否成功的一部分。
因此,當子女認為自己受到童年創(chuàng)傷的困擾時,會更容易對父母產生矛盾的情感。但在現實中,很多情況是雙方并未就此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處理,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有所虧欠,但父母甚至從來都不知道,自己過去的行為曾經對孩子造成過什么樣的傷害,或者不明確造成傷害的原因。
因此,處理你的童年創(chuàng)傷可能是第一步,你可以試著與專業(yè)人士溝通,或者與父母坦誠、深入地探討你們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