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重點】大一上學(xué)期文獻知識總結(jié)
金文、鐘鼎文、鐘鼎彝器銘文等,是鑄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尚書》六體:典,謨,訓(xùn),誥,誓,命
《逸周書》記載了上自周文王、武王,下迄周靈王約600年的歷史。其《克殷解》記周武王在牧野戰(zhàn)勝殷紂事。
秦火后,漢初傳授《詩經(jīng)》共有四家:齊、魯、韓、毛。今天所見《詩經(jīng)》,即毛詩一派的傳本。《七月》是《豳風(fēng)》中的杰作,是《國風(fēng)》中最長的是,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最早、最全面反映農(nóng)夫生活的詩篇
《左傳》按魯國公十三個君主的順序編寫,起自魯隱公元年(BC722),終于魯?shù)抗哪辏˙C454),計269年?!蹲髠?宋楚泓之戰(zhàn)》記述了春秋時期宋楚爭霸的歷史,充分描寫了宋襄公固守“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陰歷每月月首初一稱“朔”,月中十五稱“望”,月末三十稱“晦”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經(jīng)家之有門戶,自《春秋》三《傳》始,然迄能并立于世。其間諸儒之論,中唐以前則《左氏》勝,啖助、趙匡以逮北宋則《公羊》、《榖梁》勝。孫復(fù)、劉敞之流,名為棄《傳》從《經(jīng)》,所棄者特《左氏》事跡,《公羊》、《榖梁》月日歷耳?!?/p>
《國語》是春秋時期國別史,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8語,共有21篇
《戰(zhàn)國策》;西漢末年劉向校錄宮廷藏書,發(fā)現(xiàn)這些不同寫本,始刪除重復(fù),取長補短,合編成33篇,記載《春秋》以后迄楚漢之起共245年間歷史?!俺枷蛞詾閼?zhàn)國時游士輔所用之國,為之策謀,宜為《戰(zhàn)國策》
《世本》是戰(zhàn)國趙國通史性著作。為避李世民諱。唐代改稱《系本》或《代本》
《史記》由五帝本紀第一、夏本紀第二、殷本紀第三、周本紀第四、秦本紀第五、秦始皇本紀第六、項羽本紀第七、高祖本紀第八、呂太后本紀第九、孝文本紀第十、孝景本紀第十一、孝武本紀第十二組成
《史記》三家注:南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和張守節(jié)《正義》
《史記》、《漢書》中經(jīng)濟類名篇:《史記.平準書》《史記.貨殖列傳》《漢書.食貨志》《漢書.貨殖傳》
班固《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其記事始于漢高祖劉邦元年終于王莽地皇四年,記載了整個西漢一代和新莽時期的歷史
《漢書》在《司馬遷傳贊》中批評《史記》的一句名言:“其是非頗繆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jīng),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其所蔽也?!?/p>
南朝宋時范曄作《后漢書》,記東漢一朝195年史事,只完成紀傳部分。今本合刊的《后漢書》紀傳和志的作者、注者:《后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章懷太子李賢注。北宋時,把晉朝司馬彪《續(xù)漢書》志三十卷,(梁)劉昭注,與之合刊,成《后漢書》(《后漢書》書中之至30卷是梁劉昭注時,取司馬彪《續(xù)后漢書》之志而合入)
《后漢書.黨錮列傳序》暴露了東漢后期社會后期矛盾銳化的一個側(cè)面。
裴松之《三國志注》,一反傳統(tǒng)做法,把重點放在史實的增加和考訂方面?!度龂?讓縣自明本志令》可看作曹操五十五歲前的自傳
《世說新語.儉嗇》講述晉朝六大名士(和嶠、王戎、衛(wèi)展、王導(dǎo)、庾亮、郗愔)貪財而吝嗇的面目
魏晉南北朝最有價值的三大名注:裴松之《三國志注》酈道元《水經(jīng)注》與劉孝標《世說新語注》
北魏三大奇書:楊衒之《洛陽伽藍記》酈道元《水經(jīng)注》賈思勰《齊民要書》
《魏書.釋老志》記錄北魏王朝對待佛教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