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wǎng)最全,沒有之一】丹霞地貌超詳細講解,顛覆你的認知

丹霞
1、What
丹霞地貌:巨厚的紅色砂、礫巖層經(jīng)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沿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堡狀、塔狀、針狀、柱狀、方山狀或峰林狀地形

2、Where

丹霞地貌——以陡崖為特征的陸相紅層地貌
【世界】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
中國分布最廣(1939年著名地質(zhì)學家陳國達首次用誕“丹霞地形”命名這種紅石地貌,這是中國科學家獨立發(fā)現(xiàn)、命名、展開深入研究并推向國際的地貌類型)
【中國】廣泛分布在我國28個省級行政區(qū)
多達1000余處
三個集聚區(qū)分別在東南(40%)、西南(24%)降水充沛、西北(18%)干旱,半干旱
3、Why
①巨厚沉積巖(砂、礫巖)是怎么來的?
㈠外力作用——流水帶來碎屑物在低處沉積,然后固結(jié)成巖
㈡沉積環(huán)境——陸相沉積為主
㈢沉積物質(zhì)——砂巖、礫巖為主
(粒徑:砂巖<礫巖)
②為什么是紅色?
巖石中的鐵元素被氧化成紅色的三價鐵

不同階段 不同地區(qū) 形態(tài)各異


4、How




?我國南方地帶性植被以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圖中東南及西南的丹霞山的植被一定都是這個類型的嗎?
?不一定,氣溫、海拔、溫度和水分條件、土壤條件不同,植被也會有所不同
分析:

從山頂?shù)牡匦魏屯寥赖慕嵌确治?,分析山頂植被多?/strong>陡崖(參照物)的原因
山頂:平緩,土層較厚,土壤保水性好,土壤含水量多,植物種類和數(shù)量較多
丹霞地貌山頂植被類型相對于山麓(參照物)地區(qū),發(fā)生了變異,請說明原因
山頂:面積小,土層較薄,保水分性差;風力較大,陽光充足,蒸發(fā)量大,導致山頂較山麓更干旱,發(fā)育耐旱植被



山腰:植被種類和數(shù)量較少

山麓:植被的物種數(shù)量和生物量較多


5、兩個提醒
①彩丘VS丹霞


②喀斯特VS雅丹VS丹霞

(外力)沉積→(內(nèi)力)地殼抬升→外力改造、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