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恒河的悲劇:500萬只甲魚泛濫成災,為何白送中國都不要?

? ? ? ?釣翁之意不在魚,在乎山水之間也。文明釣魚,保護資源,人人有責!

? ? ? ?說起甲魚,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絕對是餐桌上的一道珍饈。人工飼養(yǎng)的甲魚其價格都要賣到幾十元一斤,比一般的淡水魚要貴上好幾倍。而野生的甲魚更是供不應求,由于國內(nèi)野外的水域環(huán)境經(jīng)常受到污染,以及人為的過度捕撈,野生甲魚的數(shù)量正在逐年減少,但很多人偏偏又好這一口,?因此野生甲魚的價格更是突破了幾百元一斤,而且體積越大越昂貴。若是在野外水域垂釣時能中獲一只甲魚,那絕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

????????但在我們鄰國印度的恒河里,甲魚這種生物估計有300-500萬只。前段時間一段恒河甲魚泛濫成災的視頻就在網(wǎng)上引發(fā)熱議。視頻中的甲魚不僅數(shù)量眾多,個體也是大的驚人,有些甲魚定有十幾斤重!若我們國內(nèi)某個水域有這等數(shù)量和體型的野生甲魚,被某人發(fā)現(xiàn)了,那必定得發(fā)一筆橫財。當然印度也想過把這些甲魚出口到其他國家,一來可以減輕對生態(tài)的壓力,二來可以掙一筆不菲的外匯,簡直是一舉兩得,但我國卻將其拒之門外,本文就由我來帶大家一窺究竟。
????????第一節(jié):了解一下恒河和恒河甲魚

???????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它發(fā)源于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經(jīng)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后,進入孟加拉國,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nèi)的下游賈木納河,最后注入孟加拉灣。其次恒河流域面積占印度領土1/4,養(yǎng)育著高度密集的人口,被印度人尊稱為“圣河”或“印度的母親”。?

??????同時恒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它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圣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圣地遺存。其實在一些印度教徒的心中,他們對于恒河的迷戀程度或許還遠不止如此,大多數(shù)印度教徒終生懷有4大樂趣:敬仰濕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飲用恒河圣水、結(jié)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由此可見恒河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就同比于我們中國的母親河——黃河。?

???????至于恒河中的甲魚,剛剛上文提到已泛濫成災,但卻沒有達到滿河盡是甲魚,挪不開視線的程度。它們大多分群聚居,十幾個群落聚居在人們生活的碼頭、淺灘附近覓食。其次恒河中的甲魚或許不止一個品種,其主要品種的學名叫做恒河鱉,分布于恒河流域、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和默哈納迪河,以及印度、孟加拉國和尼泊爾等地的水域。其次中國本土也有野生的恒河鱉,已于2018年被核準為1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但這并不意味著恒河甲魚可以隨意販賣到中國來。
????????第二節(jié):恒河甲魚為何會泛濫成災?

???????恒河甲魚之所以會泛濫成災,首先跟印度恒河兩岸居民的宗教信仰有關。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個國家的人基本都信教,80%的人是印度教,少數(shù)人是伊斯蘭教。而恒河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他們堅信這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讓圣河洗凈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yè)。因此關于恒河的一切,包括里面生存的生物,對于印度人來說,尤其是印度教徒都會將其奉若神明,一般也不會考慮去吃它們,所以恒河里的甲魚才能野蠻的生長。

???????其次恒河甲魚的泛濫還跟印度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很難再找出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能夠像印度一樣具有如此明顯的宗教色彩。因為印度大多數(shù)人都信教,所以一半的國民基本都吃素食,至于那些印度教徒更是嚴格吃素,不沾葷腥。另外在印度也沒有野味店,不僅野生動物無人問津,就是黃鱔、泥鰍、甲魚這些在中國人看來是珍饈的食物,它們也基本不吃,所以印度恒河里的甲魚才能長到十幾斤,像鍋蓋一樣那么大。

????????最后印度恒河里的甲魚能夠泛濫成災,除了沒有人為因素的干擾,還跟它自身的一些原因有關。恒河里的甲魚主要以恒河鱉為主要品種,它們繁殖能力強,每年5-8月產(chǎn)卵,體重在500克以上的雌鱉可產(chǎn)卵24-30枚,一般可產(chǎn)卵3-4次,最多一次可產(chǎn)近40枚。另外恒河鱉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強,各種惡劣的水質(zhì)基本都能生存,并且恒河鱉還是偏肉食的雜食性動物,恒河里的魚蝦蟹及蛙類、腐肉等都可以成為其口下之物,并且它們在恒河幾乎沒有什么天敵,所以才可以泛濫。
????????第三節(jié):為何恒河甲魚中國不敢收?

???????恒河的甲魚在印度泛濫成災,但在中國的恒河鱉卻被列為1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而且中國人也喜歡吃甲魚,市場需要大,那為什么中國不敢引進印度的恒河鱉呢?首先印度的恒河鱉和我國本土的恒河鱉雖然官方學名是一樣的,但畢竟這兩者生活的地域水質(zhì)不同,其體內(nèi)的基因等特性就容易發(fā)生變化,說到底印度的恒河鱉就是外來物種,盲目的引進容易引起不可估量的生態(tài)災難,就像廣西廣東等地泛濫的清道夫和埃及鯰魚一樣,所以我國在這方面必須做到慎之又慎。

??????純野生健康無污染的甲魚必定是我們中國人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佳肴,但如果從小就是在污水溝里生長到大的甲魚,就算有個十幾斤,白送給旁人那也不敢吃,而恒河里的甲魚就是如此,甚至有過之無不及。恒河的污染程度就如同中國的污水滲坑,沿岸城市將廢水排入河道中,而由無法分解的塑膠所包裹的工業(yè)廢料及宗教祭品更加深了流經(jīng)人口稠密區(qū)時所造成的污染,可印度教的人們對此視而不見,依然在恒河中進行洗浴、洗衣、焚尸、刷牙等活動。?

??????其次印度的恒河早在2007年就被評為世界五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有檢測人員在恒河流域瓦拉納西附近所測得的水中糞生大腸桿菌群的數(shù)量,已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準值的100倍以上,并有權威報告指出:印度水污染造成的保健費用約占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3%,并且印度人八成的疾病及1/3的死因都與水傳疾病有關。同時恒河里的污染物不僅會對人類造成危害,也會對140種魚類、90種兩棲類及瀕危的恒河豚造成威脅,其中也包括在恒河里生活的近500萬只甲魚。
????????最后總結(jié)

???????甲魚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道美味珍饈,但在印度的恒河中卻生活著數(shù)百萬只甲魚,可以說是泛濫成災,于是印度也想將甲魚出口到他國,一來可以減輕對生態(tài)的壓力,二來可以掙取外匯,但我國卻將其拒之門外。要知曉其中原因可以從恒河和恒河中的甲魚入手,首先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也是印度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在印度人民,特別是印度教徒的心中占據(jù)著極高的地位,至于恒河中的甲魚估計不止一個品種,其主要品種叫做恒河鱉,在恒河流域等地廣泛分布。?

??????其次恒河中的甲魚為什么會泛濫成災呢?首先跟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有關,大部分印度人信印度教,他們把恒河奉若神明,自然也尊崇里面的動物。其次還跟他們的飲食習慣有關,印度半數(shù)人吃素,也沒有野味店,對甲魚泥鰍等食材不感興趣,最后恒河里的甲魚也沒啥天敵,自然繁衍速度極快。那為什么我國又要將恒河的甲魚拒之門外呢?首先它是外來物種,隨意引進有風險,其次恒河的水質(zhì)實在太差,里面生存的甲魚也不大衛(wèi)生,容易使人染病,所以還是不吃為好。
???????備注: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通知侵權必刪。
???????碼字不易,點個關注唄!我會繼續(xù)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