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釵記》
古代中國南戲劇本。其作者說法不一。明徐渭《南詞敘錄·宋元舊篇》著錄《王十朋荊釵記》為無名氏作,明初有李景云改編本。歌頌了“義夫節(jié)婦”,生死不渝的夫婦之愛。
作者不詳,一說是元人柯丹邱所著,王國維卻考定作者為明太祖第十七子寧王朱權(quán)?!肚G釵記》與《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琵琶記》號稱“五大傳奇”。
《荊釵記》全劇四十八出,敘述王十朋、錢玉蓮的故事,內(nèi)容豐富,但結(jié)構(gòu)及描寫不佳。錢玉蓮拒絕巨富孫汝權(quán)的求婚,寧肯嫁給以“荊釵”為聘的溫州窮書生王十朋。后來王十朋中了狀元,因拒絕萬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職。孫汝權(quán)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書為“休書”,哄騙玉蓮上當﹔錢玉蓮的后母也逼她改嫁,玉蓮不從,投河自盡,幸遇救。經(jīng)過種種曲折,王、錢二人終于團圓。
徐渭的《南詞敘錄》說,《王十朋荊釵記》有兩個版本,一本是宋元間無名氏,王十朋是南宋溫州樂清縣人,字龜齡,號梅溪,官至龍圖閣學(xué)士?!肚G釵記》借用了他的名字,劇中情節(jié)卻與他的生平事跡不符?!懂T江逸志》說是權(quán)臣由于受到王十朋彈劾,便指使門客寫了這個劇本誣蔑他。另一說,錢玉蓮本娼家女子,在王十朋中狀元后遭到拋棄,憤而投江。在現(xiàn)存《荊釵記》中,王十朋是被肯定的人物。另一是明初李景云作。千古名聯(lián)“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即出自其手。《荊釵記》雖是用了他的名字,但劇中情節(jié)卻與他的生平大不相同。
清張大復(fù)《寒山堂新定九宮十三攝南曲譜》中則作“吳門學(xué)究敬仙書會柯丹丘著”。此劇今存本均經(jīng)明人修改,以影鈔明嘉靖姑蘇葉氏所刻溫泉子編集、夢仙子校正《原本王狀元荊釵記》較近古本,文詞質(zhì)樸自然,較少雕琢痕跡。全劇48出,敷演王十朋、錢玉蓮的婚姻故事。王劇本贊揚了他們不因富貴貧賤而轉(zhuǎn)移的愛情,以及對權(quán)貴、豪紳的反抗精神。
書生王十朋幼年喪父,家道清貧,與母親相依為命。貢元錢流行見王十朋聰明好學(xué),為人正派,便將自己與前妻所生的女兒玉蓮許配給王十朋。十朋母親因家貧,便以荊釵為聘禮。而玉蓮繼母嫌貧愛富,欲將玉蓮嫁給當?shù)馗缓缹O汝權(quán)。玉蓮不從,只愿聽從父親安排,嫁給王十朋?;楹蟀胼d,試期來臨,王十朋便告別母親與妻子,上京應(yīng)試,得中狀元,授江西饒州僉判。
丞相萬俟見十朋才貌雙全,欲招他為婿。十朋不從。萬俟惱羞成怒,將十朋改改調(diào)廣東潮陽任僉判,并不準他回家省親。十朋離京赴任前托承局帶回一封家書。不料信被隨十朋至京的孫汝權(quán)騙走,加以篡改,詐稱十朋已入贅相府,讓玉蓮另嫁他人。孫汝權(quán)回到溫州后,即找玉蓮繼母,再逼玉蓮嫁給汝權(quán)。玉蓮誓死不從,投江殉節(jié)。幸被新任福建安撫錢載和救起,收為義女,帶至任所。錢載和來到福任上后,即差人去饒州尋找王十朋。差人打聽到新任饒州太守也姓王,到任不久便病故,回來告知玉蓮。玉蓮誤以丈夫已死,悲痛欲絕。而十朋在赴任前接取母親與妻子來京城,聽說玉蓮已投江而亡,十分悲慟。
五年后,王十朋調(diào)任吉安太守,而錢載和也由福建安撫升任兩廣巡撫,赴任途中路過吉安府,王十朋前去碼頭拜謁。當錢載和知道了王十朋就是玉蓮的丈夫后,就在船上設(shè)宴,使十朋與玉蓮得以團圓 (另一系統(tǒng)演出本則作夫婦在玄妙觀追薦亡靈時,意外重逢,最終相聚)。
舞臺上常演的有《見娘》、《男祭》、《投江》等幾折。
《荊釵記》歌頌了“義夫節(jié)婦”生死不渝的夫婦之愛,與當時“關(guān)風(fēng)化”、以書生為歌頌對象、強調(diào)倫理道德的創(chuàng)作風(fēng)向相一致,但在許多方面突破了儒家價值觀,如王十朋誤認為妻子死后,雖無子嗣也誓不在娶,就不符合”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錢玉蓮重才輕財,為了自己的信念,甘赴一死,但更多體現(xiàn)了“富貴不能動其志,威逼不能移其情”的品質(zhì)。
明王世貞稱“《荊釵》近俗而動人”(《曲藻》)所謂近俗,正好說明它具有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一面。
《荊釵記》情節(jié)結(jié)構(gòu)頗為精巧,戲劇性較強。它利用荊釵這一道具貫穿全劇,層次分明的展開沖突與糾葛,因而以“情節(jié)關(guān)目勝”(明徐復(fù)祚《曲論》),特別適于舞臺表演。此外,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也相當高,呂天成說它“以真切之調(diào)寫真切之情,情文相生,最不易及?!保ā肚贰罚?。
目錄
第一出 家門
第二出 會講
第三出 慶誕
第四出 堂試
第五出 啟媒
第六出 議親
第七出 遐契
第八出 受釵
第九出 繡房
第十出 逼嫁
第十一出 辭靈
第十二出 合巹
第十三出 遣仆
第十四出 迎請
第十五出 分別
第十六出 赴試
第十七出 春科
第十八出 閨念
第十九出 參相
第二十出 傳魚
第二十一出 套書
第二十二出 獲報
第二十三出 覓眞
第二十四出 大逼
第二十五出 發(fā)水
第二十六出 投江
第二十七出 憶母
第二十八出 哭鞋
第二十九出 搶親
第三十出 ? ? 祭江
第三十一出 見母
第三十二出 遣音
第三十三出 赴任
第三十四出 誤訃
第三十五出 時祀
第三十六出 夜香
第三十七出 民戴
第三十八出 意旨
第三十九出 就祿
第四十出 ? ?奸詰
第四十一出 唔壻
第四十二出 親敘
第四十三出 執(zhí)柯
第四十四出 續(xù)姻
第四十五出 薦亡
第四十六出 責(zé)婢
第四十七出 疑會
第四十八出? ? 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