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中考前一定要背會


1.科學探究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2.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3.生物圈的含義:地球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領城的總稱。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 表面。范圍在海平面以下約1u000米和海平面以 上約10000米之間,
4.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5.生態(tài)系統(tǒng)。(1)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比如一片草原、一條河流、一個池塘,甚至一片農(nóng)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個生態(tài)系統(tǒng)。(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無論大小,都應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7.生物的特征:應激性,生長,繁殖,新陳代謝,
8.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溫度、空氣和土壤等。(2)生物因素: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生物之間主要有捕食、競爭、合作等關系。捕食關系:指一種動物以另一種動物為食的現(xiàn)象。如蜜蜂采花蜜等。競爭關系:比如水稻與程草之間互相爭奪陽光、養(yǎng)料、生存空間等,

9.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環(huán)境的影響。但生物能夠適應環(huán)境.也影響著環(huán)境.甚至改變環(huán) 境。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互相影響的,生物與環(huán)境是一個整體。
第二單元
一、顯微鏡的使用。
1、顯微鏡的構造。
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安放:右手揭鏡臂.左手托鏡座。安裝目鏡和物鏡。
(2)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 通光孔: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
孔一只眼注視目鏡內,另一只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
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3)觀察: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
光孔中心:轉動租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 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防一定要看著物輸,以免物鏈壓破玻片標本).一縣眼向目輸內看同時道時針方向轉動租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清晰

3、顯微鏡的使用原理: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目鏡與物鏡放 大倍數(shù)的乘積。
二、臨時裝片的制作與觀察
1洋蔥表皮臨時裝片的制作,擦一滴一撕一浸—展—蓋-染
擦,用紗布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
滴: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撕取一小片洋蔥上表皮。
浸:將表皮浸入清水滴中。
展:用攝子將表皮展平。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 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輕輕蓋在水滴上。染:即染色,在蓋玻片一側邊緣滴一滴稀碘液,然后用吸水紙在蓋玻片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玻片標本。
3.人體口臉上皮臨時裝片的制作:與洋蔥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一樣,但是在“滴”這一步驟時要用生理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