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獸聞汐報]〈「獸迷/獸控」是什么?一位臺灣學術迷的觀察〉(侵權刪)

2021-10-24 17:45 作者:琉璃汐陽  | 我要投稿

原文發(fā)表時間:Nov 21,2020(2020年11月21日)


原文鏈接:https://cyterwolf.medium.com/%E7%8D%B8%E8%BF%B7-%E7%8D%B8%E6%8E%A7-%E6%98%AF%E4%BB%80%E9%BA%BC-%E4%B8%80%E4%BD%8D%E5%AD%B8%E8%A1%93%E8%BF%B7%E7%9A%84%E8%A7%80%E5%AF%9F-2ba04610a204


原文作者:Rascal

More from Rascal(Rascal簡介):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畢,臺聯(lián)大亞際文化研究學程碩士生。喜歡聽音樂、打遊戲、吃拉麵、下棋、游泳。email: rascal3779@gmail.com


原文標題:

〈「獸迷/獸控」是什麼?一位學術迷的觀察〉


原文發(fā)表于 Medium 網(wǎng)站平臺



Title Card Credit: Untitled by HAP$

有鑒于獸迷在主流文化當中越來越可見,像是公開出柜為獸迷的前議員候選人賈柏楷、實況主好色龍、前幾年在 FlyingV 募資平臺上蠻紅的獸人戀愛養(yǎng)成游戲《家有大貓》(該游戲后續(xù)的各種黑歷史請容我略過)。然臺面上許多有關于獸迷的論述,仍呈現(xiàn)莫衷一是的現(xiàn)狀;我希望透過提出論述的方式,以達到拋磚引玉、論述積淀的成效。而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我也會不斷地修正、更新。

(最后更新日期:2020/12/20)


先談論一下我自己的背景,我目前就讀于臺聯(lián)大亞際文化研究所,主修是性別研究,同時,我也是一位獸齡十年的獸迷。

我從大學時期開始便開始研究獸迷社群,因此我也體驗過許多有志研究獸迷社群的人的困境,諸如文獻很難找、受訪對象很難找(除非是圈內(nèi)人)、不知道如何理論構(gòu)框、不知道從何開展問題意識,這些問題我都體驗過,因此很了解有志于投入獸迷研究的朋友的焦慮。除此之外,我還跟幾位朋友創(chuàng)立「臺灣獸人文化研究社」的社團,試圖以學術普及的方式向圈內(nèi)、圈外人介紹獸圈。

這篇文章主要擴寫自我自己撰寫的〈獸人文化概介〉,當時只有簡單列了五點條列式。本文篇文章試圖用更完整的論述方式進行介紹,或許能夠讓人理解獸圈是什么樣的存在,同時也提供一點方向給其他有志研究獸圈的朋友。

首先,獸人迷文化(或稱為獸圈)源自于1980年代美國的科幻迷文化(Science-fiction Fandom),早期獸迷會將《星艦迷航記》中的角色改寫為動物角色,甚至畫這些動物角色的色情創(chuàng)作,因此被主流的科幻迷排擠,不能理解他們的喜好,因此,獸迷開始逐漸獨立出來發(fā)展屬于自己的文化。從早期獸迷創(chuàng)作中(如:由 Steve Gallacci 等人出版的漫畫 Albedo Anthropomorphics)有許多科幻元素也可以窺見一二。

有獸迷認為,可以將過往原初宗教的動物崇拜現(xiàn)象與獸迷做連結(jié),因此獸迷社群的歷史應該可以拉到更長遠的歷史脈絡 — — 我自己目前比較不信任這個說法。我認為透過擬人動物來建立自我認同、形成想像社群是當代的產(chǎn)物,同時我們很難論證「獸迷」的現(xiàn)象與先民對動物精神性的追求,是相同或具可比性的存在。最多我覺得可以說現(xiàn)今的獸圈挪用了古代的動物神祇的元素,例如古埃及的胡狼神阿努比斯被獸圏作為二次創(chuàng)作的原料。

而臺灣的獸迷社群,則是與網(wǎng)路時代幾乎同時期的產(chǎn)物。 1994年,HiNet 正式成為可連接至國際的商用網(wǎng)路。而大約在1990年代末期就有零星幾個個人網(wǎng)站,放置獸迷自主創(chuàng)作的圖片至網(wǎng)路上,如:克狼、wolflsi 都是當時較知名的創(chuàng)作者。過去我向克狼詢問自身接觸獸的經(jīng)驗時,克狼也提到當時在網(wǎng)路上沒什么類似的東西,只好到國外網(wǎng)站上自己去找資料。可見當時獸迷社群幾乎沒有發(fā)展,只是單獨幾位愛好擬人動物的粉絲自發(fā)性到國外網(wǎng)站找尋資料、發(fā)布創(chuàng)作。

2002年5月,J.C. 創(chuàng)立論壇「獅迷閑聊天堂」后,才正式開啟了論壇的時代,以迪士尼動畫《獅子王》為號召,吸引同樣愛好擬人動物的人們。而后《野性疆界》、《狼之樂園》論壇出現(xiàn),臺灣獸圈逐漸壯大,也逐漸有了「獸圈」的社群意識。直到2010年后,社群網(wǎng)站時代來臨,獸迷才開始轉(zhuǎn)移到臉書、噗浪等社群網(wǎng)站活動,形成較為松散的次文化社群。

獸,或獸人,英文稱為「Furry」,原本意思是「毛茸茸的」的意思。這個字在1986年由 Mark Merlino 和 Rod O’Riley 所挪用,以 Furry 將自己的活動與其他科幻迷的活動區(qū)隔開來,漸漸地,獸迷開始用 Furry 稱呼自己、同時也將自己喜歡的東西稱為 Furry 。

對于 Furry 一詞的翻譯,其實眾說紛紜,不過一般來說,稱為「獸」或「獸人」是比較主流的說法,但實際上更適合的是「擬人動物」,因為其涵括了了不同動物/人類比例的角色,但是「擬人動物」太過拗口,不適合對圈內(nèi)、外進行推廣,而難以讓中譯形成路徑依賴。

鑒于每位獸迷喜歡的角色元素都不盡相同,我認為以「獸/獸人」做為 furry 的翻譯,可以強調(diào)喜歡不同面向擬人動物的獸迷在獸圈同時存在的情形

「獸迷」則是承襲迷文化研究中的 "fans" 的說法,fans 可以翻譯成「迷」或「粉絲」,不過講「獸粉絲」或「獸粉」太奇怪了,很像某種食物,因此我們通常都會稱為「獸迷」,但英文依舊是 furry。 (英文真方便)

那么「獸控」呢? 「控」源于 complex(情結(jié))一詞,日本借用 complex 一詞為「コン」來表示自己對某事物的強烈愛好,如:蘿莉控、正太控等。在目前臺灣的語境里,我認為「控」比較像是強調(diào)自己二次元性癖的用法,而「獸迷」則是強調(diào)個人身份認同的說法。因此,一位「獸控」不見得是「獸迷」,也不一定對于「獸」有強烈認同和情感召喚,是涉入程度相對較低的粉絲。



1. 「獸迷」是認為自己喜歡「獸/獸人(furry)」的一群人,但每個獸迷的審美偏好不見得相同。


獸迷是「自我認同喜歡獸人」的一群人,在獸人文化里,絕大部份的人都認同自己喜歡「獸/獸人(furry)」。不過「獸/獸人(furry)」只是一種雨傘名詞,里面囊括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擬人動物。我們會根據(jù)擬人化的程度及獸人本身的性別做區(qū)分,分為「純獸/獸人」、「公獸/母獸」等不同的分類。

因此,雖然獸迷都喜歡獸人,但對于獸人的審美偏好卻不盡然相同,甚至于沒有交集。也因為大家喜歡的是「擬人化動物」,因此許多獸迷同時也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動物有強烈愛好,從事與動物有關的工作或積極關注動物相關的社會議題。


2. 獸迷通常會做一些實踐活動(穿著獸裝、圖文創(chuàng)作、攝影拍片),來延續(xù)獸人的世界觀。也滿足部份獸迷「想成為獸人」的欲望。這樣的精神也造就了獸迷重視「自主創(chuàng)作」的迷實踐。


由于「獸人」是虛構(gòu)的生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因此,獸迷通常會做許多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像是:穿著獸裝(fursuit)、圖文創(chuàng)作、出版同人志、拍攝影片??????。這些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內(nèi)在精神邏輯是將「獸人」重新帶回現(xiàn)實生活中,并延續(xù)獸人的世界觀,同時也滿足一些獸迷「想要成為獸人」的欲望。

這種「想要成為獸人」的獸迷在獸圈里一直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許多獸迷認為人類的自我是不夠理想的存有,因此希望透過獸迷實踐來想像自己真的就是獸人一般。更甚者,有些獸迷會厭棄人類身份,希望自己做為真正的動物或獸人,這些獸迷會被稱為「獸信仰者」(Therian)。

也因為對于獸人的強烈愛好,獸人文化十分強調(diào)「自主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獸迷對于商業(yè)作品的依賴程度很低,不像其他動漫迷文化,隨著特定商業(yè)作品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某些商業(yè)作品雖然有擬人動物角色,因而受到獸迷喜愛,但不會成為獸圈創(chuàng)作的主流。因此在獸圈里的粉絲創(chuàng)作的大部份角色,在圈子以外的地方都看不到。

在大部份的粉絲文化中,大多都是追隨著特定的偶像明星、動漫作品、影集劇作、音樂,而當原作完結(jié)以后,這些粉絲就會消散而去。而獸人文化與其他文化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并不是隨著特定「對象」,而是隨著獸人這個「概念」凝聚社群,這是獸迷在迷文化領域當中比較特殊的地方。

也因為如此,獸人文化迄今為止已經(jīng)發(fā)展約三十年。而臺灣的獸迷社群也發(fā)展了超過二十年,且獸迷的數(shù)量逐年增加。目前臺灣粗估約有四、五千位獸迷。

一年一度的獸迷聚會合影 Photo Credit: 2017獸無限Infurnity

3. 許多獸迷會創(chuàng)作「獸設(fursona)」來做為自己的虛擬形象。從獸設設計的角度來說,獸迷跟自己的獸設的連結(jié)方式可以是將現(xiàn)實自我的特征帶入獸人里,可以是將理想化的自我實現(xiàn)在獸設里,也可以僅僅是在審美觀上比較喜歡特定的毛色/特征/種族。


獸設(fursona)最簡單來說,就是獸迷在網(wǎng)路上的虛擬形象。而之所以被稱為「獸設」是因為獸迷之間在網(wǎng)路上的互動,基本上是以獸人的形象來彼此交流,而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身份形象。

「獸設」對于獸迷的意義很多元:可能是將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形象帶入到動物的外觀里、也可能是將「獸設」當作理想化后的自己、或把創(chuàng)作出來的獸設作為自己的「孩子」。也有獸迷將獸設當作與其他獸迷互動的敲門磚。

不過也有獸迷沒有屬于自己的獸設,而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而一位獸迷可以擁有超過一個以上的獸設,也有獸迷同時擁有多個獸設。依照自己的心情變化或喜好隨時更換。

這是Rascal 的獸設!by 狼尾

4. 臺灣獸迷社群主要為男性、青少年組成,與國外的比例大致相符。


有關于性別、年齡始終是獸圈內(nèi)部經(jīng)常爭論不休的話題。不外乎無法理解「為什么獸圈都以男性為主」、「為什么獸圈那么多小朋友」的既有印象,然而一些學者、同好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不論國內(nèi)外,獸圈都是以男性、青少年為主。

Bennett(2004)認為當代的青少年文化其實是粉絲實踐的展現(xiàn)。因此青少年文化同時也具備了迷文化中「高度性別分化」的特征,考量到獸迷過去是由科幻迷分裂出來,獸迷以男性為主,便不那么讓人感到意外。

雖然近年來,獸迷社群逐漸不那么以男性為主,但整體比例大約仍落在7:3上下。以「臺灣獸人文化研究社」為例,追蹤或按贊的觀眾比例是72:25,考量到社團的調(diào)性,加上有許多涉足 ACG 圈的圈外人關注,這個性別比例可能會落差更大一些。 Hsu 與 Bailey (2019)為了研究「獸迷是否是被性所驅(qū)使而喜歡獸人的」,到 Furaffinity 等獸迷創(chuàng)作的網(wǎng)站發(fā)放問卷,其樣本性別比例為89:6,是非常懸殊的比例。

有些獸迷會以「動物再現(xiàn)」的觀點去解釋獸圈為什么男性較多的理由。這個觀點認為獸人呈現(xiàn)出的氣質(zhì)多半是陽剛的形象,與動物崇拜中對動物力量、野性的追求相去不遠,因此受到男性的喜愛。畢竟男孩子就應該喜歡陽剛的東西嘛(咦)。因為獸圈大部份都仰賴獸迷的自主創(chuàng)作,所以呈現(xiàn)「凸顯陽剛氣質(zhì)的獸人吸引男性,這些以男性為主的創(chuàng)作者,生產(chǎn)出更多符合男性詮釋觀點的獸人」的再生產(chǎn)循環(huán)邏輯,也算是另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

大部份獸迷都以高中生、大學生為主。以生命歷程的角度來思考,似乎不那么令人意外,Erik Erikson 提出的「社會心理發(fā)展階段」認為青少年是開始探索自我認同的時期,因此青少年在這段時間會向家庭、學校以外的場域探索,找尋社會角色的定位。同時,獸迷社群在互動中所呈現(xiàn)的高強度社交,也是為了維系青少年獸迷之間的共同體感受,獲得自身定位與社群歸屬的安全感。

隨著進入大學、職場后,迫于現(xiàn)實生活因素及社會賦予的其他角色期待(如:大學生間的關系維系、課業(yè)壓力、工作壓力等),許多獸迷因而離開獸圈,不再接觸社群,或只在網(wǎng)路上找獸迷創(chuàng)作來看。當然也有試圖將獸迷身份繼續(xù)延續(xù)下去的圈內(nèi)人,以創(chuàng)作獸人圖文為生,或是作為工作后的休閑娛樂,不過難以延續(xù)青少年之間高強度社交的型態(tài)。


5. 獸人文化確實吸納更多性少數(shù)(甚至是其他無法順利融入主流社會的障礙者),也使得這個社群相當多元且更具包容性。


在國外,有些學者對這個神秘的次文化感到好奇,因此參與獸迷的聚會活動,進行田野調(diào)查;或在聚會活動上發(fā)放問卷進行分析。初步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獸人文化確實比起一般同齡人的性別認同更為多元,不乏有許多非異性戀的獸迷在其中(如:跨性別、雙性戀、同性戀、泛性戀、無性戀等)。 Gerbasi et al.(2008)到獸聚里發(fā)放問卷,有一部份的問題詢問他們的性傾向,其性傾向為同性戀、雙性戀、異性戀的比例是3:4:3。

Soh 與 Cantor(2015)好奇獸迷是否如媒體再現(xiàn)般,會在大型聚會場合做「色色的事情」,因此參加了獸聚。雖然不如他的預期,只有在獸迷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里才有色情元素,但他發(fā)現(xiàn),獸迷很多都是理工宅宅,給人一種阿呆(nerdy)的形象,有些獸迷從外觀、行為顯而易見是身心障礙者。因為獸迷社群為網(wǎng)路社群,其開放的性質(zhì)也吸引了不少在主流社會中無法融入的人們參與。

有學者樂觀地認為,獸迷的多元包容性有助那些擁有自閉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的人學習如何與人社交互動,穿上獸裝后,也有助于區(qū)隔原有的現(xiàn)實生活的面貌,而不致受到排擠。

可以看看 Furscience 團隊研究員的訪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9QmsgHrRs



如果想要研究獸迷社群的話,我會建議從下列文獻與資料開始著手(參考文獻格式的部份如果有錯請忽略):

Courtney N. Plante et al. (2016). FurScience! A Summary of Five Years of Research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nthropomorphic Research Project.

Doh, D. W., Cantor, J. M. (2015). A peek inside a furry convention. Arch Sex Behav, 44(1), 1-2.

Gerbasi, K. C., Paolone, N., Higner, J., Scaletta, L. L., Bernstein, P. L., Conway, S., & Privitera, A. (2008). Furries from A to Z (anthropomorphism to zoomorphism). Society & Animals: Journal of Human-Animal Studies, 16(3), 197–222.

Hsu, K. H., J.M. Bailey. (2019). The “Furry” Phenomenon: Characterizing Sexual Orientation, Sexual Motivation, & Erotic Target Identity Inversions in Male Furrie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1–21.

Satinsky, E., Green, D. N. (2016). Negotiating identities in the furry fandom through costuming. Critical Studies in Men’s Fashion, 3, 107–123.

Reysen, E., Lloyd, J. D.(2012). Fanship and Fandom in Cyber Space. Encyclopedia of cyber behavior. Pennsylvania: IGI Global.

Joe Strike. (2017). Furry Nation: The True Story of America’s Most Misunderstood Subculture. California: Cleis Press.

Thurston, Howl. ed. (2015). Furry Among Us: Essays on Furries by the Most Prominent Members of the Fandom. Michigan: Thurston Howl Publications.

Thurston, Howl. ed. (2017). Furry Among Us II:More Essays on Furries by Furries. Michigan: Thurston Howl Publications.

簡妙如(1996)。 《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俊緯(2019)。 《游走在污名與快感的邊界:「男同志向獸人控」的閱讀愉悅與身份管理研究》。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臺灣獸人文化研究社(2018)。 《獸言志:創(chuàng)刊號》。私人出版刊物。 (國圖可調(diào)閱)

臺灣獸人文化研究社(2019)。 《獸言志:關于創(chuàng)作》。私人出版刊物。




一篇來自臺灣學者對furry的觀察的文章。


這篇文章很早之前我就看到了,早在2021年8月9日我就跟原作者發(fā)郵件請求轉(zhuǎn)載,但原作者一直未回復。

我知道目前這是屬于無授權轉(zhuǎn)載,所以標題說的很清楚“侵權刪”。如果Rascal作者回復說不允許轉(zhuǎn)載的話,我會自行刪除,只是目前仍在等回復中......




[獸聞汐報]〈「獸迷/獸控」是什么?一位臺灣學術迷的觀察〉(侵權刪)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上林县| 桦川县| 时尚| 界首市| 西乌| 阿城市| 三明市| 沧州市| 志丹县| 泗水县| 和平县| 克山县| 新密市| 泌阳县| 龙陵县| 茂名市| 镇沅| 定兴县| 萨迦县| 宣威市| 石楼县| 旅游| 天峨县| 深圳市| 渝北区| 策勒县| 交城县| 乡城县| 陆丰市| 沁源县| 慈利县| 清镇市| 杂多县| 陇西县| 洞口县| 略阳县| 河东区| 奉新县| 同心县| 雷州市| 桃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