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中國科大地球核幔邊界大尺度超低速異常體結構研究獲得重要進展

2022-02-25 08:52 作者:中國科大Unofficial  | 我要投稿

?

地震學觀測顯示地球核幔邊界廣泛分布超低速帶(ULVZ),其高度5-100公里,橫向大小為10-100公里,橫波波速降達5%-30%。ULVZ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質(zhì),被認為有可能代表了地球冷卻過程中殘余的原始巖漿洋結晶、俯沖物質(zhì)或部分熔融。大多數(shù)現(xiàn)有觀察到的ULVZ似乎聚集在下地幔大尺度低速體(LLVP)的邊緣,表明這些ULVZ的形成與LLVP有關。地表上一些典型的熱點,如夏威夷、冰島等,均被認為與ULVZ存在密切關系,而地幔柱可能把這些化學異常的信息攜帶到地表,因此ULVZ的詳細特征在地球演化研究中有特殊意義。同時,ULVZ的形成與俯沖板片以及LLVP的相互作用密切相關,探究LLVP的具體邊界、ULVZ的三維幾何結構以及LLVP與ULVZ的空間關系,對認識地球下地幔的動力學演化至關重要。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孫道遠教授課題組聯(lián)合瑞士伯爾尼大學Dan J. Bower,獲得了位于北太平洋下方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大尺度的ULVZ的三維結構。2月24日,相關成果以“Slab control on the mega-sized North Pacific ultra-low velocity zone”為題,發(fā)表于綜合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已有研究指出,太平洋LLVP的北部邊界存在超大尺度柱狀ULVZ(圖1)(Cottaar and Romanowicz,2012),但由于缺乏南-北方向的數(shù)據(jù),因此該ULVZ的位置、大小和橫波速度擾動之間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自2016年以來,隨著阿拉斯加地區(qū)臺站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使得我們有機會利用南-北和東-西兩個方向的地震數(shù)據(jù)來共同約束該區(qū)域內(nèi)LLVP的具體邊界與ULVZ的三維結構。

圖1 LLVP的邊界與超大尺度ULVZ的三維結構。黑色和紅色虛線分別表示前人研究中S波與P波的LLVP北部邊界,虛線8表示本次研究中的LLVP北部邊界。虛線7表示大尺度柱狀ULVZ(Cottaar and Romanowicz, 2012),陰影9表示本次研究中的超大尺度ULVZ。注意在LLVP北部與東北部邊緣處存在兩處高速區(qū)域。它們被認為是古老的俯沖板片(paleo-slab)在下地幔底部的殘留。

通過對兩個方向上不同地震波震相到時的測量,確定了太平洋LLVP北部邊界處的高度(~900千米)、LLVP內(nèi)部的橫波速度擾動以及LLVP向北傾斜的邊界特征(圖2)。進一步利用波形擬合的方法,解決了ULVZ幾何尺寸和速度之間的互易性,得到了超大尺度ULVZ的三維結構(圖1和圖3),其尺寸約為1500×900千米,高度~50千米,S波波速降為10%。根據(jù)ULVZ內(nèi)部的橫縱波速度擾動比值,我們認為它是由化學異常造成的。此外,地震數(shù)據(jù)還表明LLVP的外部存在高速區(qū)域,結合前人的研究(He and Wen, 2012),認為其對應了古老俯沖板片在下地幔底部的殘留。

圖2 南-北剖面上太平洋LLVP北部邊界結構。紫色線描繪了我們推斷的LLVP形態(tài),它具有向北傾斜的特征。

結合本文中LLVP、ULVZ以及古老俯沖板片的位置關系,我們對超大尺度ULVZ的形成提出假說:太平洋LLVP的北部邊界處存在長期的、穩(wěn)定的、由俯沖板片主導的水平地幔匯聚流,小尺度的ULVZ在地幔流的作用下不斷在LLVP的邊緣處累積,最終形成我們現(xiàn)在探測到的超大尺度ULVZ(圖3)。同時,由于地幔流的作用,LLVP也形成了向北傾斜的形態(tài)。相比之下,太平洋LLVP東北緣探測到的小尺度ULVZ是由剪切地幔流將大尺度ULVZ不斷破碎化造成的,而其中導致的強烈的熱不穩(wěn)定性可能會觸發(fā)地幔熱柱的產(chǎn)生,因此夏威夷熱點下方地幔熱柱的起源更可能來源于LLVP東北部邊界。我們的假說與動力學研究結果(Li et al., 2017)有很好的相關性。本研究也顯示更精確的地震圖像,對認識地球下地幔的動力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圖3 太平洋LLVP北部邊界處超大尺度ULVZ的形成。a)ULVZ,LLVP邊界與夏威夷下方地幔熱柱的位置。b)小尺度ULVZ在長期穩(wěn)定的水平地幔流的推動下不斷向LLVP的邊緣靠近。c)b中小尺度ULVZ在地幔流的作用下,最終匯聚成我們探測到的超大尺度ULVZ。同時,在地幔流的作用下,LLVP也形成了向北傾斜的幾何形態(tài)。

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李結文,通訊作者為孫道遠教授;合作者為瑞士伯爾尼大學Dan J. Bower博士。中國科大為該論文第一單位。該工作由中科院先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28708-8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科研部)

中國科大地球核幔邊界大尺度超低速異常體結構研究獲得重要進展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黔南| 九寨沟县| 玉门市| 安阳市| 游戏| 乡城县| 博白县| 广灵县| 裕民县| 璧山县| 石首市| 桑日县| 鹤壁市| 太湖县| SHOW| 十堰市| 彝良县| 济宁市| 广宗县| 壤塘县| 翁牛特旗| 龙山县| 石渠县| 萍乡市| 洛隆县| 鄂托克旗| 永昌县| 灌云县| 宜州市| 湛江市| 丰都县| 精河县| 巴林右旗| 什邡市| 固原市| 永和县| 漳浦县| 辉县市| 民乐县| 西城区|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