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山里娃送上冬奧會舞臺,她是表彰名單中唯一被方框特別標注的人
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蘇翊鳴等147名同志、追授鄧小嵐同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稱號。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領隊鄧小嵐,是名單中唯一一個被方框特別標注的姓名,她于2022年3月21日晚病逝。
鄧小嵐的子女在訃告中寫道:“媽媽生前最后的18年里,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河北省阜平縣馬蘭村的兒童音樂教育,這給她帶來快樂和滿足;北京冬奧會馬蘭花合唱團的孩子們演唱的奧運會會歌獲得世人高度贊揚,更將她的快樂推向高峰,她在自己生命的高光時刻離去,而且走得安詳平靜,這也是對我們最大的慰藉!”
比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音樂老師馬修更艱苦,鄧小嵐18年奔波,用音樂點亮孩子們的人生路,開創(chuàng)了一個“馬蘭花的春天”。


沿著父母的足跡
1943年的寒冬,在日寇掃蕩的陰影下,鄧小嵐出生在馬蘭村旁的山林之中。父親鄧拓當時是《晉察冀日報》的社長,因為工作需要,鄧拓夫婦曾把女兒寄養(yǎng)在當?shù)卮迕窦抑?。直?946年,鄧小嵐才回到親生父母身邊。

長大后,鄧小嵐也曾兩次回到馬蘭村,不過都是匆匆而過,而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鄧小嵐后半生的牽掛都藏在了這里。那年清明節(jié),退休的鄧小嵐和當年晉察冀日報社的老人們再次回到馬蘭,為葬在胭脂河邊的革命烈士掃墓。那一天,恰逢村里的一群小學生也來掃墓。
“你們會唱歌嗎?給爺爺奶奶們唱首歌吧!”鄧小嵐隨口一問。但羞怯的孩子們只是茫然地搖頭,他們完全不會唱,“別說國歌了,連一首歌也不會唱”。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鄧小嵐。在她心里,如果沒有任何音樂為伴,生活一定是蒼白無趣的,當然孩子們也可以跑山玩,但是沒有音樂帶來的幫助更豐富、更深刻。大山的阻隔,幾乎讓這里可愛的孩子們失去了享受音樂帶來快樂的權利。
“這是爸爸媽媽戰(zhàn)斗生活過的地方,也是我的家鄉(xiāng),我得做些什么?!被乇本┖?,她做出決定——重新回到村里,沿著父母的足跡,用音樂啟迪孩子們的心靈。
于是,從2004年開始,鄧小嵐開始不辭辛勞地奔波于北京和馬蘭村之間,她始終相信,美妙的音樂總能讓人聯(lián)想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從北京到太行山深處河北阜平縣的馬蘭村,自駕車需要4小時左右的時間。而在十幾年前,通往阜平的高速公路尚未開通的時候,早晨8點從北京出發(fā),一路換乘火車、大巴,抵達馬蘭村時往往已經(jīng)傍晚時分了。這條路,已逾花甲之年的她不顧年邁,風雨無阻。

馬蘭花的春天
鄧小嵐剛到村里時,一切進展得并不是那么順利。山區(qū)的基礎教育并沒有那么嚴格,孩子們也習慣了到處跑山玩兒,他們并不是都愿意靜下來學音樂。而加入進來的很多孩子起初也是好奇扎堆,或者為了平時沒有的零花錢——去學音樂家長會給5毛或1塊的零花錢。把這樣一群沒有唱過歌的孩子湊在一起,幾十個,好幾種樂器,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鄧小嵐會在每月的某一個周末趕到馬蘭村給孩子們上課,每次都會帶來一些新的樂器、教材和光盤。這些孩子的音樂都是“零基礎”,鄧小嵐從生活中就地取材,用勺子、鈴鐺和鋸條等演奏出不同的旋律,培養(yǎng)他們的樂感。雖然進度慢,孩子們在家也不一定能保證練習,但每次上課鄧小嵐都會不厭其煩地磨。經(jīng)過她數(shù)年的堅持不懈努力,孩子們逐漸能夠唱出完整的歌曲,甚至能夠演奏樂器。在音樂的熏陶下,孩子們的童年變得豐富多彩。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孩子對音樂產(chǎn)生興趣,鄧小嵐只能分批輔導。

盡管教學環(huán)境艱苦,在2006年,“馬蘭小樂隊”還是成功“出道”。馬蘭小樂隊成員60人。雖然鄧小嵐也承認這里面可能沒有幾個孩子能真的學出來,但是學習讓他們的生活里多了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因為馬蘭村自己的小學校舍太過破舊,房間里要用大木頭支著房頂,鄧小嵐就號召兄妹幾個集資翻修了幾間房。而后又親自設計了舞臺“音樂城堡”與“月亮舞臺”。
“我特別向往歐洲的森林音樂會,電視里看過好幾回,我希望有一天能在馬蘭辦一個,這里沒那么多樹,就叫‘馬蘭山谷音樂會’,到那時孩子們會演奏更多的曲目,而且他們長大了,有可能在音樂上有更多的體會?!编囆拐f到做到,2008年10月,她帶領“馬蘭小樂隊”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辦了一場小型音樂會,之后又登上北京電視臺春晚舞臺,2013年第一屆馬蘭村音樂節(jié)舉辦??缭?0余光陰后,鄧小嵐終于帶著父親鄧拓曾經(jīng)生活戰(zhàn)斗過的地方的孩子們,走出了深山。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剛開始教孩子們唱簡單的歌曲,到教他們演奏樂器,再到連續(xù)四屆舉辦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鄧小嵐給大山里的孩子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填補了孩子們音樂的空白。

讓全世界都聽到
后來,一次機緣巧合下,鄧小嵐結識了走南闖北的音樂人阿里,而他也愿意為孩子們停下來,開始拍攝馬蘭村的故事。他相信自己會拍一個非常好的片子,而拍成片子后這個地方就會被人認識。
借助阿里的拍攝宣傳,孩子們正在“被看見”。去馬蘭村的人越來越多了,每個周末都有外來人進入,孩子們與外界交流的機會更多了,他們走出山村到更大的舞臺,學校也得到了更多的贊助,有更多專業(yè)的老師愿意來到小山村,教孩子們更多種類的樂器。

“通過馬蘭小樂隊之旅,我第一次離開大山、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看到天安門……太多的人生‘第一次’,在我心里悄悄地種下了一顆向往外面世界的種子。”馬蘭小樂隊第一批成員、河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2020屆本科畢業(yè)生李振濤對鄧小嵐充滿了感激之情。
馬蘭小樂隊有了很多奇妙的“第一次”,包括那場精彩絕倫的冰雪盛宴。
“要去冬奧啦!”2022年1月3日,前往北京集訓的大巴車上,孩子們興奮不已,一路高歌或許這些稚嫩的孩子尚且無法意識到這次表演的重量,但他們始終勇敢走向舞臺。十八年前的羞怯躲閃早已不見,留給觀眾的,只有清澈美妙的歌聲。
“請照亮跑步、角力與投擲項目,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競賽。把用橄欖枝編成的花冠頒贈給優(yōu)勝者,塑造出鋼鐵般的軀干……”2分27秒,沒有伴奏,但足以讓世界記住這群“虎頭虎腦”的孩子們純凈清澈的天籟童聲。

那時,在觀眾席的鄧小嵐看著舞臺上的孩子們,早已淚流滿面。
短短數(shù)月,物是人非。今天的冬奧表彰大會上,鄧小嵐被追授獎章,但她已然變成了天上一顆星,永遠注視著馬蘭村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