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溫柔JUNZ的“深居簡出”,以及普通人如何幫助他
溫柔JUNZ(以下簡稱“溫柔”),一位反對非法戒網癮的斗士,不知其為何許人也的可以站內搜索一下,看看他的視頻。
在最新的視頻里,溫柔描述了因為其遭受人肉而做的深居簡出的決定。

溫柔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我覺得可以被概括為一句話:他要顛覆戒網癮行業(yè)。
溫柔的做法比較直接,通過他的努力,豫章書院也已經受到了懲處,輕重程度符不符合預期暫且不論。
我沒有批判這樣做法的意思。即使一棵腐朽的大樹,也不是蚍蜉能輕易撼動的,更何況這根本不是一顆大樹,它更像竹子, 根與根之間還有所互聯(lián)。
那如果不從竹子本體入手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讓一個行業(yè)沒落的是什么?讓我們回顧幾個經典的案例。
讓軟盤不再是標配的是什么?是更低價的電/磁存儲解決方案。

讓低端卡片機淡出人們視野的是什么?是手機更強的綜合性和計算攝影帶來的紅利。

綜合其他案例可以得出一個并不復雜的結論:讓一個行業(yè)顛覆的,不僅僅是其主體的行為的不合理或不合法性質,還包括其需求的相對減少乃至相對消滅。
所以,想要顛覆戒網癮,需要的不僅僅是溫柔這種在一線戰(zhàn)斗的戰(zhàn)士,我們普通人支持溫柔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宣傳更好的教育理念,總之就是要架空戒網癮學校的需求:爸媽覺得孩子需要管教,而這種管教手段自己由于種種原因用不出來。
我記得我聽說過有人因為早戀被送去此類機構的,還有單純因為不聽話被送去的,當然也有大量因為互聯(lián)網內容成癮被送去的。這種類成癮現(xiàn)象現(xiàn)在確實存在并且有科學基礎:

軟件廠商想盡各種辦法要控制住自己的用戶“增加用戶粘性”,但是這并不等價于不幸被黏上的孩子就是所謂的“網絡成癮患者”,甚至網癮這個概念的最早提出者都沒把它定性為疾病,一群人就在那里不知道干什么了。
1995年以來,美國精神病學界做了大量關于"網癮"的學術研究。但全球最先提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美國心理學家金伯利·楊認為網癮不是一種獨立的精神疾病,而是已知的"沖動控制障礙癥"在網絡使用者身上的體現(xiàn),也就是和電視病空調病等等一樣,只是長期接觸從而造成了心理上習慣性的依賴,可以歸為心理問題但決不能稱之為一種病。
摘自百度百科
話說根據百度百科最早把網癮定性為疾病的反而是中國人……
這篇文章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想要告訴每一位讀者,能做一點是一點,讓戒網癮這個行業(yè)的需求逐步被架空,讓無能家長意識到自己的無能并且點明改變的方向和方法,讓錯綜復雜的竹林從根子上斷掉。沒有需求的行業(yè),只會陷入垂死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