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講傳習(xí)錄】王陽明心學(xué) 全150講 第13集:仁,生命情感之根本 ;心,英

p13.
仁,生命情感之根本。心,英雄氣概之本源。
好,各位我們繼續(xù)。
我們?nèi)松谑酪龇N種的事,面對種種的人和種種的關(guān)系,
似乎種種的事,種種的關(guān)系都有那份理。等待我們先去知道它。
這樣的想法,在王陽明看來根本上錯了。那一個跟你心脫離的理,
你知道了又有什么用?不過是僵死的教條。
為什么許多人說話的道理一套一套的,卻不能實踐。
根源在哪里?這份理不是從他心中體會到的,是吧?
是頭腦從外部掌握的,然后大家都承認(rèn)這是理,然后我也知道
它是理,但是我偏偏做不到。因為不從心中體會此理。
理從心中而來,我們該怎么對待父母是合適的,現(xiàn)在許多中國人
都在討論這個問題。父母偏愛了,有三個兒子。父母最偏愛第三個孩子,
長子呢苦的很,讓他承擔(dān)很多事情對吧?那么第二個孩子狡猾的
很,第三個孩子最得寵愛。那么你作為長子,你在該怎么想這些事?
于是你覺得我還是要盡我的孝之理。就是說我不能做錯了, 做錯了不好,
不符合規(guī)范,但是此規(guī)范不是從心中而出。
現(xiàn)在連規(guī)范都沒有了是吧?父母和孩子對簿公堂。或者父母把孩子告到
法院上,或者孩子把父母告到法院上,就為了那點財產(chǎn)。
這種事情多吧,電視上經(jīng)常在播。然后請了一個百阿姨出來,
講講儒家的基本道德。講的雖然淺顯一點,但是也還是儒家的道理。
她的意思就是你們別爭論了,誰贏了都不是好事。
父母勝訴了,他會有幸福感嗎?孩子勝訴了他會有幸福感嗎?
這個道理講的對的。
可見《大學(xué)問》里面講當(dāng)時明朝的處境跟現(xiàn)在非常的相似。
我們來看第七頁,一開始這一段就非常的有意思的。
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
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
人與人之間形態(tài)間隔,然后區(qū)分出你和我來,這叫小人。
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不是他能故意這么做到的。
其心之仁本來如此。其于天地萬物而為一也。豈惟大人,雖小人之心
亦莫不然。這是他并沒明白而已。就要明明德嘛,不明的時候,
他不知道本有這個東西,此話怎么講?底下說的好,是故間孺子之
入井。就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去了,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
這是沒辦法的,油然而生。你不可能不怵惕,不可能不惻隱。
就驚恐啊。然后這個同情啊。誰都不可避免,這里無分大人和小人。
就今天的社會糟糕到如此程度,還是會看到有些公共場所,
那些人是什么,馬上就出來了。最近一個地方的公交車上的
一個女性,突然心臟病發(fā)起來了,然后馬上這個售票員馬上就打110.
然后許多乘客留在那里幫她。這就叫怵惕惻隱之心。
我們跟這個小孩之間形骸間隔,打破這個形骸間隔讓我們連在一起的
是什么?讓我跟這個小孩連為一體的是什么?怵惕惻隱,這個心就來了。
是其仁之于儒子而為一體也。孺子猶同類者也,這還能夠理解,
因為我看到小孩他也是人我也是人,那么這樣一個怵惕惻隱之心不就是
自然而然也能理解。那么如果非同類呢?
底下說了,見鳥獸之哀鳴,而必有不忍之心。這時候我們的人就與鳥獸
而為一體,鳥獸猶有知覺者也,跟人還比較相近。那么草木無知覺,
無靈性了。見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憐憫體恤之心。無辜的踐踏花草,
我們也生憫惜之心的。這時候我們的仁就是與草木為一體了。
草木猶有生意者也。就他還是生命,那么沒生命的呢?
見瓦石之毀壞,而必有顧惜之心。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個宇宙中,
無機物也是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一瓦一石,無端的去破壞它干嘛。
這時候我們的仁也與瓦石融為一體了。這叫仁心感通萬物。
突破了一切形骸之間隔。包括我們跟瓦石之間的間隔。
所以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是就這個,乃根于天命之性。
而自然靈昭不昧者也,是故謂之 “明德”。
明德就是我們的心,心本有這屬性,叫明德,明德就是仁。
孔子所說的仁實在來就是明之德也。心之德也。就是virtue.
我們的心之所以能夠成為仁心,他有這個德在。
這個仁很偉大,偉大到什么?把我們跟天地萬物融為一體。
與天地萬物為一體,這叫一體之仁。
別和老外說,他們理解不了,宇宙嘛就是物質(zhì)的宇宙。
比如說霍金在研究的,那么中國人說宇宙便成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那么我就不研究物質(zhì)的宇宙。太陽系,銀河系也就不研究了。
就研究你的心等于在研究宇宙。這算什么話?
別跟老外講,他聽不懂。
然后跟西方哲學(xué)家講,他也聽不懂。
你跟他講生物學(xué),什么進化論,你承認(rèn)不承認(rèn)?
生命的前提是無機物吧,整個無機的世界是不是趨向于一個有生命的世界。
那么生命的世界從簡單的生物不是走向了多種多樣的植物嗎?
所有的植物都指向什么?動物的生命,因為至五十動物的食物。
動物的生命是指向什么?人,最后來了。
整個宇宙趨向于生命,西方哲學(xué)同不同意?
那么生命就趨向于什么?
生命之情感。那叫心。
這個情感的根本是什么?仁。
達(dá)爾文的那種簡單的機械決定的進化論也站不住腳。
宇宙有他內(nèi)在的目的,趨向于生命。生命趨向于最高的生命情感
叫人。人叫什么,有情物。
佛教說的好,最高的有情物。我們可以振振有詞。跟歐洲思想對話。
否則天地之間要一個人干嘛?
人與天地,三 。
一二三的三,把他改一個字叫什么?參。
天地人。這個人靠什么與天地參。
小人之心也是心,他之德。
小人之心的德也是什么?仁。
?很受禪宗的思想,影響極深。人皆有佛性,永不可輕視任何人。
哪怕是為非作歹的犯罪的人,他佛性還在。
所以王陽明講的話真是從禪宗哪里來的,脫胎而成儒家的思想。
小人之心問題為什么他被稱為小人之心了呢?
他本有那個心之德,明德。是因為什么?
分割隘陋矣,執(zhí)著于什么?形骸之間隔,因為是形骸之間隔,
就是從軀殼上起念。因為軀殼的關(guān)系才間隔了是吧?
就從此軀殼上起念,不就是分割隘陋嗎。
因為分割隘陋,而其一體之仁猶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動于欲。
如果一體之仁還沒有被遮蔽掉的話,是因為它的欲還沒動。
而未蒙蔽于私之時也,這時候他的仁還在,及其動于欲。
蔽于私。結(jié)果是什么啊 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則將
無所不為,包括骨肉相害,都來。
我們看下去,無所不為 其甚至有骨肉相殘者,今天有吧,
骨肉相殘。所以今日社會所面臨的局面,跟王陽明當(dāng)時所
面臨的局面類似的,所以王陽明起來講他的心學(xué)。
小人是怎么來的,首先就是一個分裂的思想念頭,分清你我他和生命
萬物的區(qū)別隔離開來,然后再融入私心私欲被其蒙蔽。就可以因為利益
而拔刀相對,甚至自己的親人也可以相害相殺,就為了那一點財產(chǎn)。
中國人人人心中有賊。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