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動物在哪里》——“腦師說”科普講座 主講人招募令

很久以前,遙遠的霍格沃茨魔法學(xué)院有這樣一本教科書,相傳幾乎每個非麻瓜家庭都擁有一部[1]。
如今,這部“科普巨作“或再次重出江湖!

你是否有過被“麻瓜”誤解和質(zhì)疑的經(jīng)歷:
當(dāng)你和身邊的人說起自己的科研工作…
- 養(yǎng)貂的啊,你們是不是還會賣它們的皮?
- 烏賊不是吃的嘛,還能用來做研究?
- 你養(yǎng)蒼蠅呀,咦~[/捂嘴搖頭]
- 蟲子、小蒼蠅和人類的疾病有啥關(guān)系?
- 怎么可以sha兔兔,兔兔嫩么可愛!
- 我可不想做你的小白鼠…(你的內(nèi)心OS:哦,我其實研究的是大白鼠。)
或許,當(dāng)人們聽說你的科研工作涉及活體動物實驗,尤其是要接觸“人類近親”,會覺得你好殘忍,會問你是不是每天都需要為牠們祈禱,甚至有人勸你離開這一行。雖然越來越多的實驗室開始開發(fā)體外模型、細胞模型,甚至通過數(shù)據(jù)建模來完成實驗研究,但是對于動物模型,依然存在諸多誤解。在這一行工作的你有好多心里話想跟大家說——
在藥物篩查的過程中,模式動物對人類有巨大貢獻。
就比如新冠疫苗,在進行人體實驗之前,需要借用小白鼠的幫助,來確保藥物的安全和有效性[2];
除了新冠疫苗,許多藥物都是如此[3]。
你有可能從新冠疫苗和檢測中聽說了mRNA,而不起眼的秀麗隱桿線蟲卻是這酷炫基因技術(shù)背后的主角,研究它的科研人員也因此獲得了2006年諾貝爾生理和醫(yī)學(xué)獎[4]。
果蠅和線蟲一樣不起眼,但人類卻分享和果蠅約60%相同的基因;控制人類疾病的基因有四分之三和果蠅同源[5][6]。不僅在癌癥領(lǐng)域,果蠅在神經(jīng)生物學(xué)中也對突觸和神經(jīng)環(huán)路的研究有很多貢獻。

作為使用模式動物的科研人員,你想讓大家知道,人類并不是凌駕于其他動物之上,工作中涉及動物也絕不是一項特權(quán),你做著一件許多人不敢做但是必須得有人做的事情。你時刻感謝牠們?yōu)槿祟惖母冻觥?/p>
當(dāng)然,科研不僅僅是對地球的探索,對人類的幫助,更是一件有趣的事,尤其是和一群小動物一起工作。你一定也記得看到雪絨絨的鼠寶寶時,內(nèi)心被融化的感覺…


新一代魔法學(xué)院的“巫師”們,
你是否也想把這些心聲分享出來,喚醒沉睡的“麻瓜”,讓大家更了解這類工作?
如果你也想為你的動物正名,消除人們對牠們的誤解
如果你十分熟悉小眾模式動物在科研中的用途
如果你需要一個平臺表達
我們也剛好需要你

我們誠邀了解模式動物的你,為大家開展一系列科普講座,詳細介紹自己所用的模式動物的優(yōu)勢、特點和趣事。
快來一起編寫這部“神奇動物圖鑒”吧!
??報名或咨詢方式:
發(fā)送郵件至?neureport_1@ibraintalk.com?或?neureport_2@ibraintalk.com??
要求:使用模式動物的科研人員,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學(xué)歷。
模式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線蟲、果蠅、章魚、烏賊、小鼠、大鼠、雪貂、狨猴、獼猴
福利:科普酬勞以及與諸多同行交流的機會……
本招募令長期有效~

策劃:腦人言|腦科學(xué)報告工作組 腦師說欄目
撰文:Isabella
海報:胡小胡
排版:小箱子
References:
1. Joanne K. Rowling (2001)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2. https://www.niaid.nih.gov/news-events/role-animal-research-mrna-covid-19-vaccine-development (accessed on 25/01/2022)
3. Vijay K Singh & Thomas M Seed?(2021)?How necessary are animal models for modern Drug discovery?,?Expert Opinion on Drug Discovery,?16:12,?1391 1397,?DOI:?10.1080/17460441.2021.1972255
4.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06/press-release/?? (accessed on 14/02/2022)
5. Ugur, B., Chen, K., and Bellen, H. J. (2016). Drosophila tools and assays for the study of human diseases. Dis. Model. Mech. 9, 235–244. doi: 10.1242/dmm.023762
6. Mirzoyan Z, Sollazzo M, Allocca M, Valenza AM, Grifoni D and Bellosta P (2019)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 Model Organism to Study Cancer. Front. Genet. 10:51. doi: 10.3389/fgene.2019.00051
7. Reconstruction of Drosophila sp. (fruit fly) nervous system. Dr. Jana Boerner,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2011 Photomicrography Competition, https://www.nikonsmallworld.com/galleries/2011-photomicrography-competition/reconstruction-of-drosophila-sp.-fruit-fly-nervous-system (accessed on 14/0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