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周瑜傳 譯文(其五)

原文:
? ? ? ?瑜兩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騎都尉,有瑜風,早卒。循弟胤,初拜興業(yè)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黃龍元年,封都鄉(xiāng)侯,后以罪徒廬陵郡。赤烏二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曰:“故將軍周瑜子胤,昔蒙粉飾,受封為將,不能養(yǎng)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縱情欲,招速罪辟。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jié)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夫折沖捍難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貴重,故漢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書,重以盟詛,藏于宗廟,傳於無窮,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孫,乃關苗裔,報德明功,勤勤懇懇,如此之至,欲以勸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無悔也。況於瑜身沒未久,而其子胤降為匹夫,益可悼傷。竊惟陛下欽明稽古,隆於興繼,為胤歸訴,乞匄馀罪,還兵復爵,使失旦之雞,復得一鳴,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權答曰:“腹心舊勛,與孤協(xié)事,公瑾有之,誠所不忘。昔胤年少,初無功勞,橫受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於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無悛改。孤於公瑾,義猶二君,樂胤成就,豈有已哉?迫胤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漢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雖德非其疇,猶欲庶幾,事亦如爾,故未順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間,茍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騭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陳乞,權乃許之。會胤病死。
? ? ?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為偏將軍,領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護為將。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聞峻亡,仍欲用護,聞護性行危險,用之適為作禍,故便止之。孤念公瑾,豈有已乎?”

譯文:
? ? ? ?周瑜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兒許配給了孫權的太子孫登。長子周循娶公主(孫魯班)為妻,官拜騎都尉,有周瑜的氣節(jié)風度,年紀很輕便去世了。周循的弟弟周胤,初任興業(yè)都尉,娶孫氏宗室女為妻,領兵一千人,駐守公安(今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周胤被封為都鄉(xiāng)侯,后來因犯罪而被遷徙到廬陵郡。赤烏二年(公元239年),諸葛瑾、步騭聯(lián)名上書說:“已故將軍周瑜的兒子周胤,昔日受到主上褒揚,被封為將軍,他沒有在享受優(yōu)厚待遇的同時,考慮如何立功報效朝廷,以至于放縱自己的各種欲望,招來罪罰。臣等考慮到周瑜昔日深受陛下寵信,入朝時是心腹重臣,在外作戰(zhàn)時則是得力良將,奉命出征,他總是親自抵擋敵人進攻,竭盡全力不顧自己生命安危,視死如歸,所以他能在烏林(位于今湖北省洪湖東南,與赤壁隔江)擊敗曹操,在郢都(今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qū))驅逐曹仁,他的這些功績顯揚了國家的威力和陛下的仁德,并且聲震華夏,使得那些愚昧的荊蠻之徒,沒有一個不歸服的,即使是周朝的方叔(周宣王時期的賢臣,曾率領兵車三千輛南征荊楚,北伐玁狁(xiǎn yǔn),為周朝中興的一大功臣),漢朝的韓信、英布,確實也沒有能超過他的。能克服困難,御敵致勝的大臣,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不敬重他們的,因此漢高祖的封爵誓詞有言:‘即使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平如磨刀石,你們的封國依舊會永遠存續(xù),還要把對你們的恩澤延及給后代?!咦嬗玫ど皶鴮懯脑~,舉行隆重的盟誓儀式,還將誓詞藏在宗廟之中,以便讓其永遠留存,這是要使功臣的后代們,世代相繼,不只是子孫,還要傳位至更久遠的后裔,以此來報答和表彰臣下的功德,勤懇真誠,以至極點,其意在于勸戒后人,并讓那些為國建功從而失去生命的臣子能夠死而無悔。更何況周瑜現(xiàn)在去世還沒多久,而他的兒子周胤就被降為平民了,這就更加令人哀傷了。我們認為陛下您敬肅明察,且善于以古為鑒,能使消絕的封爵重新興繼,所以我們?yōu)橹茇非笄?,請求赦免他遺留下來的罪過,歸還他的兵卒,恢復他的爵位,讓誤了報曉的公雞,再給它打鳴的機會,使犯有罪過的臣子重新得到報效國家的機會,以觀后效。”孫權回答說:“我的這些昔日的心腹功勛之臣中,能與我協(xié)力共事的,公瑾是其中之一,我確實忘不了他。昔日周胤年少時,起初并沒有功勞,我平白無故就讓他率領精兵,封賞給他侯爵并讓其擔任將領,就是追念公瑾的功績從而恩及于周胤啊!然而周胤卻倚仗我對他的恩寵,酗酒淫樂放縱自己,我前后多次警告勸喻他,他不曾有過悔改。我對公瑾的情義,同你們二位一樣,期望周胤能有所成就的心意,豈會停止?迫于周胤犯了嚴重的罪,不宜立即還他官爵,而且我想讓他受些苦,使他好自知痛改。如今你們二位誠懇地援引漢高祖的封爵誓詞,我(孤)為此感到慚愧。雖然我德行不可與漢高祖相提并論,可以的話我還是想向他看齊,這件事也是如此,所以不再遵循我原先的旨意。作為公瑾的兒子,加之你們二位從中說情,周胤他如果能改過自新的話,還有什么好擔憂的呢?”諸葛瑾、步騭的表章剛呈上去,朱然和全琮也上奏替周胤說情,孫權于是同意了他們的請愿。此時恰逢周胤病死。
? ? ? ?周瑜兄長的兒子周峻,也因為周瑜的元勛之功而官至偏將軍,統(tǒng)領兵士一千人。周峻死后,全琮上表請求任命周峻的兒子周護為將軍。孫權說:“昔日之所以能趕走曹操,擴張得到荊州,都是公瑾的功勞,我永遠不會忘記。當初我聽說周峻去世,也曾想啟用周護,可我聽說周護他本性不好且行為惡劣,任用他做官的話恰恰是在制造禍亂,所以我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我(孤)對公瑾的思念之情,怎么會停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