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每次有所感悟總想寫點什么,但總是未能提筆記錄,這只能說明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也許是因為自己上學時寫作很一般文筆差,也許是自己為了犯懶總在找借口罷了。任何事情如果不邁開第一步,又談何以后得成長與發(fā)展呢,總想準備好了再出發(fā)往往只會是拖延了時間,還是決定開始寫點什么,哪怕不是很好。只有每天取得微小的進步才會有以后很大的成功,涓涓細流便可匯聚成江河湖海,那就以這篇文始。
在這疫情的三年多時間里自己有大量的時間看了很多書和影視,在自己的書和電子書上是畫滿了段落線和小段感悟,但還從來沒有連成片或真正靜下心來寫一遍文章。如果只知輸入書本與影視的內(nèi)容,不知輸出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思想,便是白讀了這么多書浪費了人生感悟。要算自己讀書開始步入修身悟道正軌,應該從接觸《易經(jīng)》開始,中華民族思想核心便是從這里出發(fā)一步步發(fā)展,要想學習國學經(jīng)典也唯有看懂它才會真正懂得其后的經(jīng)典。
讀懂了《易經(jīng)》,能從中體悟出的道和變化后便可進入《道德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論語》、《孟子》、《莊子》、《六祖壇經(jīng)》、《傳習錄》……真正融入中華思想。小時候死記硬背的內(nèi)容在這時便會活絡(luò)起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如同陽光沖破云彩,讓人在一瞬間明白真諦。這段時期才對于誠意正心的重要性才有了足夠的重視,以前竟然沒有注意。從此便開始注重修煉自己的內(nèi)心和思想,在生活的萬事萬物中學習心得,開啟自己的修行悟道之路。
以后的路一定要正心悟道,用心體悟感受一切,追尋看透最本質(zhì)的東西,不要被表象所遮蔽?,F(xiàn)如今比任何古代社會都更有利于學習智慧與知識,書籍、視頻課程、音頻課程、短視頻學習等都可加速學習進度和深度,就如同近距離求教與智者一樣。就如同陰陽變化和卦象變化,有有利的一面便會有不利的一面,帶來便捷高效智能巨量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的混雜被動欲望誘惑加大等現(xiàn)象,若不能掌握其中的平衡會適得其反。要抓住實質(zhì)去感悟鍛煉,不可局限于文字和現(xiàn)象的表面追求,要每天反省自身,糾正過錯,以人生目標、志向與原則為導向,做出自己的判斷和組織。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jīng)歷,不一樣的修行路程要走,便組成了一個個豐富多彩的人生篇章。希望會有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修心悟道者能在一起交流暢談,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