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勞動節(jié)|一覽《清明上河圖》打工人眾生相
就要到“五一”勞動節(jié)了,清明上河圖科技藝術沉浸特展先在這里祝各位堅守崗位的勞動者們說一聲節(jié)日快樂,大家都辛苦了。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百砼d夜寐,灑掃庭內(nèi)”,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綿延至今。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按照社會身份劃分為士農(nóng)工商,這次我們就從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圖》開始,一窺五百年前勞動人民的大致生活樣貌吧。
士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運轉一個龐大的王朝,效率高的基層組織必不可少。
除了遠在朝堂之上的大官豪士之外,混跡于市井的巡檢司,也是維護大明社會穩(wěn)定的一大力量,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基層公務員”。
明代的巡檢司在地方事務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明朝加強基層社會控制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相當于今天的基層派出所,多駐扎于市鎮(zhèn)、關口及較為偏僻的地方,對基層社會的控制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農(nóng)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蘇州人嗜茶成風,《清明上河圖》中多處出現(xiàn)喝茶的場景?,F(xiàn)存明代茶書有三十五種之多,占了現(xiàn)存中國古典茶書一半以上。
而采茶則是一件辛苦的細活,茶農(nóng)采茶常常是踏著露珠而行,背著茶簍穿梭在青綠的茶樹間,熟練的手勢在綠葉間上下舞動,一個個茶芽送入茶簍。
茶葉從鮮葉到干茶的變化過程,其中的辛苦只為那一杯甘甜爽口的茶湯。

工精裱名公書畫,手卷冊頁單條
蘇州裝裱是南派裝裱的代表,又稱“蘇裱”、“吳裝” 。
“吳裝” 技藝大家、泰斗謝根寶認為:“修復舊畫,比之如疾求醫(yī),需觀其色,切齊脈,對癥下藥。揭必凈,洗必清,配必同,全必陳?!?/p>
歷代“吳裝”妙手,都有一套修復古舊書畫的嫻熟技藝,一幅陳年書畫,即使殘缺破損,一經(jīng)裝裱匠人的妙手,即可起死回生,竟成完璧,充分體現(xiàn)了吳地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工匠精神。因此,“吳裝” 又有“書畫郎中”之贊譽。

商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南北雜貨”就是經(jīng)營南方出產(chǎn)的和北方出產(chǎn)的各類食品、貨物的店鋪,也是現(xiàn)代百貨商場的雛形。
明代中后期蘇州有個棄儒經(jīng)商的著名商人孫春陽開辦了一個雜貨鋪,他借鑒了衙門經(jīng)營管理辦法,開創(chuàng)了超市化經(jīng)營的商業(yè)模式,使雜貨鋪經(jīng)營了兩百多年長盛不衰。
匆匆五百年后,勾欄瓦舍都已做了古,勞動人民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卻代代傳承了下去。
廣西: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欽州、貴港、玉林、百色、賀州、河池、來賓,崇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