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鮮艷華麗的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漢服(真·完結(jié)篇)

在UP主之前的三篇文章中向大家講了關于漢服的名稱記載到地位影響等內(nèi)容,然而這并不是真的到此為止,本篇文章是《漫談鮮艷華麗的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漢服》的真·最終篇文章,本篇文章的內(nèi)容就是漢服對其他亞洲各國服飾的影響和本篇文章的總結(jié),如果大家沒有看過前三篇文章的話請點擊下方鏈接觀看前三篇文章。



漢服對其他亞洲各國服飾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其中最為影響深遠的就是日本的和服和朝鮮半島的韓服。
和服在日本稱為“著物”或者“吳服”,意為從中國的吳地(今江浙一帶)傳來的服裝。在日本的奈良時代,也即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當時他們還模仿唐制頒布了《衣服令》、《養(yǎng)老令》模仿唐朝朝服制度用于即位禮、冠禮、婚禮等周禮儀式。元正天皇下令全日本改用右衽。
平安末期武家勢力壯大,效仿公家裝束制作禮服狩衣、常服水干。此外還有直垂、肩衣、裃。江戶時代中期至后期,德川幕府崇尚儒學,開展了復禮復古的天寶“裝束御再興”運動,復興公事主義,日本有職故實家開始對裝束的考證,并且復興了天皇黃袍的染色技術。德川家康的《禁中并公家諸法度》規(guī)定了天皇及諸臣的服制,主導復禮復古。德川綱吉還頒布了《服忌令》效仿中國的喪服制度。同時,日本也效仿中原士大夫考證漢服的方法,通過公事主義體系的明經(jīng)道、紀傳道對儒家經(jīng)典的考證以及有職故實家對于裝束的繼承,形成了日本特色的服制。光格天皇、孝明天皇甚至復原了冕服用于登基大典。
考證復原十二單的日本江戶時代的《裝束要領抄》承認:“廄戶皇子始定冠位十二階大寶以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異益。本邦通中華也始于漢,盛于唐世時。朝廷命賢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漢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為。本邦之文物千歲不易之定式也。如宋景濂誤曰:“千來猶效,漢衣冠元是。本邦之古傳也豈效漢唐之制而已乎。故夫圣世始為衣冠而美風俗,以正上下禮儀,人無禮儀則何為人?豈非當務之急乎?”
德川家康把小笠原流立為官學以來,通過藩校講授使小笠原流禮法廣泛傳播。1632年《小笠原家禮書》出版。日本江戶所采用的是受朱子家禮所影響的武家小笠原流禮法以及伊勢流禮法,這是現(xiàn)代日本禮儀和現(xiàn)代和服的基礎。清人亦認為日本衣裳同于漢制。1938~1939年《禮儀作法全集》9卷刊行,1941年日本文部省制定《禮法要項》,普及了小笠原禮法,包括服裝、禮儀(冠婚葬祭)?!抖Y法要項》第九章規(guī)定了平民男子冬季禮服紋付羽織袴、夏季浴衣和女子禮服、訪問服等。
唐代貞觀時期,新羅請求唐太宗李世民賜漢衣冠,革除新羅服飾,以同于中國。李氏朝鮮中期之后朝服吸收了明朝服裝式樣,悉遵華制。特別是女服朝高腰襦裙發(fā)展,而官服、朝服、宮廷重要禮服亦一直保留漢服制度,并隨漢服變化而變化,如唐朝時官員的烏紗幞頭的后系帶為下垂帶樣式,新羅官員幞頭同為此樣式,而明代之后改為展角樣式,李朝也改為短展角;如李朝王后大禮服一直都為中國皇后翟衣樣式。而現(xiàn)代朝服和漢服的主要不同之處:漢服一般是交領右衽,也有對襟的(V字領),而朝鮮服裝的交領不明顯,近似小v領;女服裙子束的特別高,而且下襬十分寬大、蓬松。
越南古稱交趾(中國稱作安南),968年,丁部領(丁環(huán))建立丁朝(大瞿越國),開始成為獨立的封建王朝,兩年后(970年)自稱皇帝。在服飾上,尤其是宮廷禮服,皇帝、大臣的朝服,幾乎就是中國漢族王朝宮廷禮服,皇帝、大臣朝服的翻版,試以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所著之弁冠、袞服來看,與明朝宗藩服飾如出一轍,不過比之明朝皇帝,其造型顯得小一號而已。以漢族帝王的正式禮服——冕旒袞服為例,明代皇帝的冕旒是十二旒的,越南是六旒的。清廷占據(jù)中國之后的兩百多年間,與中國南疆山水相連的越南,仍然完好的保存著明式衣冠,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殖民者在越南存留下來的許多珍貴照片和大量的歷史資料可以明確的反映出這一點,如1898年駐云南府(今昆明)的法國領事方蘇雅(1857.8.20—1935.7.4)所著龍袍的照片,被許多人誤認為是古代皇帝的龍袍或者中國戲曲中的裝束,實際上,方蘇雅所著之服,乃是越南皇帝的朝服,從造型看,和明代宗藩、大臣的朝服一般無二。
那么最后就是本篇文章的總結(jié)了,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經(jīng)三皇五帝時期,再到夏、商、周(包括西周和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包括西漢、新和東漢)、三國(包括魏、蜀漢和吳)、晉(西晉和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和北周)、隋、唐(中間包括武則天建立的武周)、五代十國(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十國:吳、吳越、前蜀、后蜀、閩、南漢、南平、楚、南唐、北漢)、宋(北宋和南宋,也包括遼、西夏和金)、元、明、清、民國和新中國,中華歷史文化在全世界影響極大,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無論是五千年以來的傳統(tǒng)文化還是不斷升溫的現(xiàn)代文化,都對世界各國文化,尤其是亞洲國家的文化有很深的影響。即使中國在歷史上受到外族和外國的入侵,中華文化依然沒有徹底中斷。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nèi)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以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
另外還有同樣的,歐洲文明(西方文明)也同樣沒有徹底中斷,西歐文明最早為希臘文明,希臘文明最早產(chǎn)生了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后來由于其他原因,這兩大文明都遭到了毀滅。但是希臘的文化并沒有因此斷絕,其原因是希臘人的殖民地遍布愛琴海,當希臘半島的邁錫尼城邦遭遇到多利亞人的毀滅的時候,希臘人又大量轉(zhuǎn)移到了伊奧尼亞,建立了十二個城邦,使得希臘文明能夠得以保存下來。后來在伊奧尼亞產(chǎn)生了《荷馬史詩》、赫西俄德的《神譜》等重要的作品,在希臘本土城邦復興之前,伊奧尼亞一直是希臘世界的文化和經(jīng)濟中心,產(chǎn)生了泰勒斯、希羅多德、畢達哥拉斯等著名的哲學家、史學家、數(shù)學家等。
希臘文明衰落之后,羅馬文明繼承了希臘文明。而西方文明遭遇到的第二次危機是中世紀,許多人都認為中世紀時期,西方文明就中斷了。的確,日耳曼人的入侵對西歐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災難,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然而西方文明并沒有中斷。一是,西羅馬帝國雖然滅亡了,但是東羅馬帝國又延續(xù)到了1453年,東羅馬很好地保存了古典文明典籍,為文藝復興做好了準備。二是,日耳曼人雖然占領了希臘羅馬等地,但是他們依然長期使用拉丁文字,繼承了羅馬的基督教。三是在意大利半島的威尼斯、佛倫倫薩等城市,受到日耳曼人文化的沖擊較小,基本還能夠保存古典時代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文化。到了14世紀,意大利出現(xiàn)了文藝復興。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但是東羅馬的大量典籍和文人流亡到了意大利,回到了他起源的地方。最終歐洲的文藝復興又將黑暗的中世紀驅(qū)散了。因此,西歐文明也從未中斷過,不僅如此,通過殖民擴張,歐洲文明還傳播到了世界,希臘的民主、羅馬的法制、基督教、拉丁字母等遍布世界,使得美洲和大洋洲又成為了歐洲文明新的樂園。
因此,中華文明并未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西方文明同樣沒有中斷過。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具有很大的區(qū)別,中華文明是農(nóng)耕文明,而西方文明是商業(yè)文明(海洋文明)。中華文化通過強大的同化能力來進行延續(xù),而西方文化通過轉(zhuǎn)移到保存文明。中華文化的主要的構(gòu)成元素有漢字、儒家思想、專制體制等,而西方文化的主要構(gòu)成元素有拉丁文字、基督教、民主政治、人文主義等。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應該兼容并蓄,取長補短,以保持各自的生機。
漢族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主體民族,其影響力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極為深遠,漢族在華夏大地創(chuàng)造了很多燦爛的藝術文化,漢族以儒雅為風范。漢族在中國建立多數(shù)王朝,長久主導中國政治,但期間也有被異族統(tǒng)治的歷史,譬如西晉亡于匈奴人建立的漢趙,北宋亡于女真人建立的金,南宋亡于蒙古人建立的元,南明、明鄭亡于滿洲人建立的清。最后滿清政權(quán)被推翻于以漢族為主體的在1911年10月10日建立的中華民國,同時漢族也是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力量。
漢服雖然雍容華貴、大氣典雅、鮮艷華麗,但是在國內(nèi)乃至全世界有少數(shù)人對漢服缺乏認知,比如:第一、成都火燒漢服事件;第二、日韓媒體說漢服起源于和服和韓服。當我聽到這些消息后,我既感到憤怒,又讓我對喜愛漢服的青少年朋友們感到同情。我希望這些對漢服缺乏認知的人好好了解中國歷史和漢族傳統(tǒng)文化,做一個理性愛國的人。別人穿什么衣服,不管是漢服也好還是滿服(清裝)也好,還是西裝(西服)、JK制服(包括西裝校服和水手服在內(nèi))、洛麗塔、牛仔服等等,那都是別人自己所做的事情,也是別人自己所想的、別人自己的人身自由!然而,UP主雖然擁有東北少數(shù)民族(滿族)的血統(tǒng),但是我流淌的仍然是漢族的血液。我對漢服、滿服、和服和韓服的認知還是有所了解的,然而不管我是穿漢服也好,還是滿服也好,還是西裝、運動服、T恤和牛仔服好,對我而言,就像是別人對自己而言,那也是自己所做的事情。
另外,我突然有了一個十分超前的想法,就是我想把我最喜歡的日本游戲動漫角色漢化,也就是我所謂的“用Photoshop畫身著漢服的日本游戲動漫角色”,就以《心跳回憶》歷代女主為例,比如:藤崎詩織身穿漢代曲裾、如月未緒身穿唐代齊胸襦裙、紐緒結(jié)奈身穿明代立領長衫和褙子、片桐彩子身穿魏晉襦裙、虹野沙希清川望身穿唐代圓領袍和館林見晴身穿明代襖裙等等,使《心跳回憶》歷代女主身穿漢服的時候頗有仙氣的感覺。
在本篇文章的最后,UP主送上一句志氣昂揚的話:我們作為一個愛國愛黨、熱愛中華文化的中國人,在我們心里永遠記住這句話:“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仍做中國人!”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nèi)容了,如果大家喜歡本篇文章的話,記得投幣、點贊、收藏、推薦,還有關注哦。Thanks!^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