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道赴港IPO,新茶飲上岸潮來了?
作者:小蘭花
來源:深眸財經

距離6月份的10億融資僅僅過去兩個月,茶百道就迫不及待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另一邊,去年9月份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的蜜雪冰城,至今未有新進展。
或許是眼見著蜜雪冰城內陸上市不順,國內其他幾家新茶飲都將目光瞄向了異地上市,包括滬上阿姨、古茗、霸王茶姬、新時沏等品牌均傳出準備港股或美股IPO的消息。
繼奈雪的茶之后,誰都想搶“新式茶飲第二股”,如今搶先遞交招股書的茶百道,似乎更有希望。
然,新茶飲品牌們此時扎堆上市,也并非心血來潮。
短暫的窗口期,暗戰(zhàn)的新賽點
茶百道成立于成都,2008年開出第一家門店,帶有標志性熊貓Logo,2016年開放成都加盟,2018年開放全國加盟。
滬上阿姨創(chuàng)立于上海、古茗創(chuàng)立于浙江、霸王茶姬創(chuàng)立于云南。
盡管上述幾家新茶飲誕生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形成了自身的產品特點和品牌辨識度,但是不得不承認,幾家的商業(yè)模式并無太大差別。
擴張均是加盟為主,產品定價均位于10-20之間,甚至連加盟店的地域分布都高度重合,各家之間并無明顯競爭壁壘,消費者也并沒有忠誠度。
到了2023年,各家都進入萬店之爭時代。蜜雪冰城門店早已突破兩萬家,茶百道7117家,古茗7219家,滬上阿姨也近7000家。
也就是說,現在新茶飲品牌們都到了IPO的成熟期,門店體量足夠、運營模式既有標準化又有體系化,拼的就是規(guī)模,而規(guī)模需要資本。
通過資本市場融資,補充彈藥,不僅僅可以為門店數量規(guī)模提供資金基礎,更能夠為供應鏈和管理優(yōu)化提供資金建設。
所以,上市成了這些加盟連鎖新茶飲品牌的必選項。

至于為什么是今年,則是因為在新一線、二三線城市門店飽和度漸高,增長速度減緩的當下,今年或許是茶飲賽道最后的黃金窗口期,也是規(guī)?;祽?zhàn)的新賽點。
紅餐大數據顯示,我國茶飲市場規(guī)模從2019年的1063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361億元。2023年,我國茶飲市場規(guī)模有望超1500億元。
千億的市場還有一定增長空間,資本還愿意買單。
于是,6月份融資9.7億的茶百道,估值180億,按照7117的門店數量來計算,平均每家門店貢獻了253萬的估值。
相比蜜雪冰城600多億的估值,茶百道的估值還算保守。

作為對比,已經港股上市的奈雪,上市前估值一度高達130億,最高市值曾為320億港元,目前最新市值79.24億港元。
其實,從奈雪的資本泡沫清出可以看到,目前資本對于新茶飲的價值評估,正在回歸均值。
即便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們想要上市,能賣個多少價錢,也不好說。
因為數據不會說謊,新茶飲品牌們客觀存在的問題,也不會因為上市就能快速得到解決。
直營門店僅6家,企業(yè)內控風險突出
根據茶百道的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茶百道營收分別為10.80億元、36.44億元、42.3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38億元、7.79億元、9.65億元,凈利潤率均高于20%。
有分析師對比此前蜜雪冰城遞交的招股書發(fā)現,2019年-2021年,其利潤率分別為17.2%、13.5%與18.5%。也就是說,茶百道比蜜雪冰城更能賺錢。

茶百道的收入構成也較為簡單,銷售貨品及設備、特需使用費和加盟費、外賣運營收入等等。
其中,茶百道向加盟店銷售的貨品及設備,包括向加盟店銷售乳制品、茶葉及水果等制作茶飲的材料及配料以及包材及門店設備,收入分別為10.2億元、34.45億元、40.2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94.5%、94.6%、95%。
但賺錢的是品牌,不是加盟商。
這也是為什么,加盟商吐槽加盟奶茶店難賺錢的原因。
媒體報道一位二線城市加盟商吐槽,加盟奶茶店,除了加盟商好像都在賺錢,供應鏈賺了、賣茶葉的賺了,賣咖啡豆、賣設備,甚至連回收設備的都賺了,品牌方的區(qū)域代理也在賺錢,就連外賣平臺也在賺錢。
其實很好理解。
首先,從加盟費來說,加盟喜茶需投入50萬元左右,至于行業(yè)內其他品牌的加盟費用大多在35萬-40萬元之間,比如一點點為38萬元,蜜雪冰城為37萬元,茶百道為35萬元左右。
而加盟費只是開始,原材料、人工、租金,均是可預見的成本支出,而一杯奶茶的利潤,也能清晰估算。
另一方面,加盟店逐漸趨于飽和狀態(tài),一個區(qū)域內,不同品牌甚至同品牌門店共同競爭,消費者卻并未增加。
不僅是用戶不夠多,加盟商也不夠用了。
對于想要上市的新茶飲品牌來說,如果不能穩(wěn)定加盟商,那么企業(yè)內控將成為影響極大的風險因素。
尤其是7117家門店中,只有6家直營店的茶百道。
當然,加盟模式的難點不僅在于加盟商的穩(wěn)定性,還關乎品控,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領域。關于產品質量和安全問題,新茶飲品牌似乎沒有任何一家逃脫命運,許多爆料人士調侃茶百道經不住“查”。雖然這并非茶百道一家特有問題,但隨著ESG概念在資本市場的熱度攀升,企業(yè)的社會責任被放到新的高度,如不能加強內控,或因為食安事件影響IPO進程。
上市不等于上岸
對于包括茶百道在內的新茶飲品牌而言,上市并不等于上岸。
無論是加盟商穩(wěn)定問題還是供應鏈建設、海外擴張等,如果僅靠外部輸血,而不能形成企業(yè)自身的良性盈利循環(huán),則始終不是長久之計。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2022年零售額計,行業(yè)第二名為古茗,2022年零售額為139億元,占據6.9%市場份額,茶百道排第三,零售額133億,市場份額6.6.%。
若論零售業(yè)務,茶百道的優(yōu)勢在外賣市場,這一點和瑞幸有相似之處。
為支持外賣業(yè)務,茶百道門店的典型空間布局是,80%面積是開放性廚房,20%用于前臺接待,熱門地段門店,外賣全天24小時營業(yè),營銷上也是頗下功夫。

根據36氪獲取的一項行業(yè)調研結果顯示,茶百道外賣訂單占到高達約70%-80%。而茶百道招股書也表示,今年一季度,有97.5%的茶百道門店是通過第三方外賣平臺履約線上訂單。
茶百道也因此被稱為“外賣王”,美團平臺數據顯示,茶百道在多個城市的多家門店,外賣月銷量都是9999+,屢出“萬單店”。
但是,單憑外賣業(yè)務并不能讓茶百道有足夠深的護城河。
且隨著喜茶放開加盟和各家在海外市場的擴張,茶百道危機四伏。
茶百道在招股書中表示,其未來擴張計劃一方面要提高已布局區(qū)域門店滲透率,另一方面則是出海,優(yōu)先東南亞。
對于海外市場,目前茶百道已經落后一步,蜜雪冰城已經將門店開到了澳大利亞,海外門店超過1000家,喜茶也登陸倫敦,后起之秀霸王茶姬海外門店也有60家。
根據此前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數據,新茶飲市場前五已經占據超過35%的市場份額,上市IPO,則是讓市場從多頭競爭走向寡頭競爭的關鍵一步。
那么,上市后的未來,新茶飲的競爭點究竟在哪?
顯然,產品價格多個兩三塊、門店密集度向便利店靠攏,都不會是戰(zhàn)爭核心點。
核心還是在于供應鏈,供應鏈影響著影響著門店地域分布,影響著加盟品控,影響著產品創(chuàng)新,也影響著成本支出,更是加盟模式的收入主要板塊。
以茶百道為例,目前茶百道雖然已經覆蓋31個省份,但是城市分布還是集中在西南、華東、華南三大市場,門店區(qū)域分布就是受限于供應鏈的基礎建設。
因為新茶飲的原材料對供應鏈的冷鏈及倉配要求高,如果從一線城市到四線下沉城市全面鋪開,對冷鏈配送造成的壓力就會十分巨大。
這也是茶百道今年密集資本化動作的一個根本原因。
對于供應鏈問題上,各家都有不同的解決之道,比如原材料方面,奈雪已經開始自己種草莓。
可以預見的是,密集上市節(jié)奏下,資本催化劑作用繼續(xù)放大,新茶飲品牌座次或生新變數。
市場份額上,茶百道6.6%的占比,距離古茗6.9%的占比,只有微末之差,成功上市后,借助資本力量,進一步加強外賣業(yè)務優(yōu)勢的基礎上,茶百道或許能夠趕超古茗坐上第二的位置。
至于未來的路怎么走,書亦燒仙草的戰(zhàn)略布局倒是值得思考。
去年四月,書亦燒仙草控股一家咖啡連鎖品牌“DOC咖啡”,將業(yè)務品類從新式茶飲延伸到咖啡,如今DOC咖啡門店數量突破20家。
做奶茶后做咖啡,又或許,新式茶飲和如今的咖啡,本是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