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
什么才叫成熟呢?挑起屬于自己的責任。可這責任從哪里來,它又是什么?如何挑?
天生的?聰明人從來不擔責任,因為他看的太清楚,擔著太累。而傻子早早的擔起了責任,因為別人跟他說干活有錢拿。
這世上需要聰明人,但是需要的不是太聰明的人,相反他要“傻”一點。不然就沒辦法理解傻子,也就沒辦法實現(xiàn)心中意氣。
聽王德峰老師說,西方哲學是嚴密周整的理性邏輯,中國哲學是升華人生情感。為了文章的張力,必須把兩種東西給他拉扯開足夠的距離。但是想要理解它,又必須看到它內(nèi)在的不一致性。
成熟是什么?按照我現(xiàn)在的理解,它可能是升華的人生情感統(tǒng)率理性邏輯的一種狀態(tài)。
人需要感性來指明方向,又需要理性做那渡船。
王德峰老師講過一個叫無相布施的東西,我覺得跟形而上學有一定的聯(lián)系。太拘泥于形式,把形式當意義,也就住了相,這不正是形而上學引發(fā)的困境嗎?甚至換句話說,太過看中“無相布施”這個詞,也同樣住了相,而達不到無相。無相本身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東西,當它以符號作為載體顯現(xiàn),它本身也就住了相。
跟西方哲學里的所指很像。
未明子有時候拿數(shù)學或者別的東西做例子來講觀點,也有人指出他引用理論上的錯誤,在我看來同樣也有住相的意思。換句話說,他根本沒看懂講的重點是什么。為什么說他住相,
因為道理本就不一定非要是用那個符號來做載體。甚至他有一個認知上的錯誤,如同之前的我一樣,喜歡把人想的太笨,說句不好聽的,喜歡把別人想的和他一樣笨。這種人最常說的就是,你理論錯了,別“誤導”了別人,誤導了誰?怕是被誤導的反而是他自己吧。當然,糾正了理論錯誤更適合用一種公共的符號來講述道理,有利,也有弊,因為這可能也代表了這個公共的秩序早在之前就已經(jīng)在讀者心里住相了。
假如有天來了個外星人,跟你討論數(shù)學,他說1+1=3,你非要說他不對,1+1應該=2啊才對啊。住相了,科學實在論了,哦不,應該叫數(shù)學實在論。
但是形而上學同樣也有貢獻,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快速領悟道理的可能。雪中悍刀行里徐鳳年想練武,湖底老魁讓他練幾千次基礎劍招,為什么?我覺得是因為他也是這么過來的,大家都是這么過來的,所以他們經(jīng)常說,要“悟”。劍意不在劍招里來,卻可以在劍招里用出來。
而作為西方意識形態(tài)建立的學校等等,在我看來就是為了練這個劍招。只學劍招當然也能強身健體,也能殺敵于馬下,但卻少了些劍意,這劍意不在書上,在生活中。
雪中悍刀行里李義山說過一句話,下棋是與棋手的博弈,不僅要看棋盤,更要看棋盤外棋手的策略謀劃。圍棋作為一種運動,甚至被叫來和ai對弈,總覺得有些沒啥意義。棋手玩的不僅僅是棋盤里的東西,但是ai沒辦法領悟棋盤外的東西。
成熟些,再成熟些,學著變“笨”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