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市值蒸發(fā)3858億!造車是三六零的“解藥”嗎?
“我比雷軍還小一歲,雷軍都能干,我為什么不能干?”
7月2日,三六零董事長周鴻祎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要造電動車,15萬元以下就可以滿足條件?!?/p>
隨后,“周鴻祎要造15萬元以下智能電動車”的話題很快就被刷屏。實際上,對于三六零造車,外界的質疑聲音則是比較大的,有網友曾評價到,“如果三六零真的造車成功了,未來等紅綠燈的時候恐怕還要看上一條廣告”。

調侃歸調侃,三六零能否成功造車也不是網友說了算。而是要綜合技術以及資本各方面原因。
當然對于三六零造車,資本市場實際也沒有給出太好的預期。
數據顯示,自5月11日周鴻祎對外宣布將進軍智能電動車行業(yè)以來,本來股價就處于“谷底”的三六零,后面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又下跌了8.66%。
網友的態(tài)度、資本的態(tài)度,讓三六零造車的前景蒙上了一層灰。
轉型造車不被看好?
雷軍下場造車之后,三六零創(chuàng)始人、“紅衣教主”周鴻祎也決定投身到這場新能源汽車大戰(zhàn)之中。
5月11日,在三六零智能汽車戰(zhàn)略溝通會上,周鴻祎對外宣布,三六零將會正式聯(lián)合哪吒汽車合作造車,同時領投哪吒 D 輪,在完成全部投資后,將成為哪吒汽車第二大股東。

宣布進軍造車行業(yè)后不到兩個月,7月2日下午,周鴻祎在北京三六零大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要造電動車,15萬元以下就可以滿足條件?!?/p>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普遍定在了20-25萬元,如果真的把價格壓縮在15萬以內,這無疑對新能源車市場將是一個很大的沖擊。
因為價格的原因,所以周鴻祎接受完采訪之后,“周鴻祎要造15萬元以下智能電動車”就被市場熱議。
不過,雖然三六零造車聲勢浩大,但市場反饋卻沒有小米造車那么好。
不少網友甚至發(fā)出了質疑稱,“三六零宣布造車還不到兩個月,車都還沒出來,如何判斷15萬元以下就能造車?”
也有網友調侃道,“汽車價格這么低,以后可能要用看廣告來補了”。
一方面是網友的調侃,另外一方面是市場的反饋。5月11日宣布進軍汽車行業(yè)后,5月12日,三六零的股價就大跌超過了4%。且在之后的不到兩個月時間里,三六零的股價繼續(xù)震蕩下行,截至7月4日,股價總跌幅為8.66%。
移動互聯(lián)時代掉隊的三六零
為何小米、華為要造車,網友都是一片歡呼和叫好?但到了三六零這邊,反饋卻沒有那么好呢?
回顧三六零發(fā)展史,2015年移動互聯(lián)網尚未全面鋪開之前,網絡安全巨頭三六零在互聯(lián)網領域地位頗高,特別在2017年回歸A股上市后,其市值最高曾達到4743億,是當時國內數一數二的互聯(lián)網上市企業(yè)。

不過,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悄然而至,三六零的發(fā)展也逐漸遇到了瓶頸,股價也持續(xù)出現了陰跌,當然這些年周鴻祎也不是沒有嘗試給三六零賦能其他的業(yè)務。
早在2012年,三六零就對外宣布跨界進軍手機行業(yè),并先后與阿爾卡特、海爾、夏新推出手機,不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均沒能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2年后,三六零又聯(lián)手酷派推出三款“主打安全概念”的手機,但由于股權爭奪的原因,最后三六零不得不與酷派分手。
2018年,三六零發(fā)布新款手機N7 Pro,但最后還是是無功而返,此時因為手機市場大局已定。2019年9月,周鴻祎才正式確認退出手機業(yè)務。
其后便是轉型政企安全業(yè)務。從開始的“C端”逐漸向“B端”轉型,三六零也是下足了功夫,但效果并不算太好。根據2020年的財報數據顯示,三六零的政企安全業(yè)務收入為8.08億,僅為總收入占比的6.96%。
多次的轉型的不如意,讓三六零逐漸從昔日的互聯(lián)網巨頭跌落到如今的第二梯隊,股價也從當年的4743億跌至目前887億,3年多時間市值蒸發(fā)了3856億。
造車,三六零能跑通嗎?
那么,三六零造車真的能跑通嗎?還是只是跟風?
答案只能留給時間。
雖說當下新能源汽車領域是絕對的風口,但三六零卻和小米、美的等企業(yè)有很大的不同。

在采訪中,周鴻祎非常坦白地說過,“經過手機的失敗之后,我們自己不能造車”,所以三六零和哪吒的合作,周鴻祎并不是真的想要造車,而是想要通過造車打響三六零智能網聯(lián)安全技術的名號。
而三六零和哪吒的合作,其實并不算“強強聯(lián)合”。在2020年的汽車銷量統(tǒng)計上,哪吒汽車的累計銷量達到1.5萬輛,在國內新能源車企中排名第五,并不是非常出彩。
數據還顯示,哪吒汽車的銷量主要來自B端出行平臺以及網約車,C端則主要面向對公業(yè)務,個人消費者并不多。因此,三六零選擇和哪吒合作造車,未來變數還是比較大的。
從手機到政企安全再到造車,當下三六零仍在嘗試。不過我認為,未來造車市場勢必競爭非常激烈,頭部車企之間尚無絕對勝算,哪吒汽車估計也不會特別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