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計劃》:你會如何面對自己的老人生活?
《七五計劃》(又名《歲月自珍》)選了一個極具話題性的主題,引出許多人生即將和可能遇到的問題。你會如何面對自己的老人生活?你將如何度過?75計劃是一個能讓人有尊嚴地離去的計劃,但當它成為一種社會化的服務(wù)的時候,就會變成道德式的綁架,引出的是一個冰冷的問題,當你老了,你對社會的貢獻減少了,那你的存在還有什么意義?電影拍得很克制,但覺得有點不夠深入,可能引出的問題太多了。

影片的故事設(shè)定在虛構(gòu)的近未來日本。日本政府推出”75歲方案“,為7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提前走到人生終點的選擇。一位無力負擔社會生活壓力的高齡女士、一個務(wù)實的“75方案”推銷員和一名菲律賓勞工面臨著生死抉擇。全片黑白基調(diào),直到尾聲才略有明快。即使壓抑也是非常隱忍,且敢于直面現(xiàn)實。?安樂死本身就是爭議極大的話題,尤其涉及每個人每個文化對生死哲理的理解把握各不相同。

影片以一段年輕人的自辯開場點破日本人口老齡化的困境,借此引出七五計劃卻也被高概念的設(shè)定捆住手腳。針對老年人的仇恨犯罪已經(jīng)將避無可避的代際問題呈在紙上,又試圖通過三條線交織出的關(guān)系網(wǎng)來完成一場生命的接力,態(tài)度表達上的保守一覽無余。即使拋開七五計劃這個核心設(shè)定,劇情也完全成立,這是電影最為尷尬的處境。

在七五計劃下各種角色的生活和心理狀態(tài),怎樣能突出或者有新意呢?招募時遇到了多年未見的親戚前來申請,到底是長輩先打破了沉默,還是無需多言近況如何;因為擔心而前去探望久久不接電話的好友,一開門下意識捂住了鼻子,和新聞里描述的并無二般;最后一通電話兩人互相哽咽,工作結(jié)束后年輕人主動打電話但對方卻已拔了電話線在做最好的準備;最后一天留戀地看著露臺外窗外,體面地穿著西裝梳好頭發(fā)。確實沒想到他們會在同一天,還以為叔叔是去墓地探望他爸爸。他魂不守舍決定回頭狂奔,拉開簾看見意外還在的隔壁阿姨后有默契沉默,狂奔去殯儀館卻又因超速被交警查車……

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這是一個有著無限可能的故事,似乎可以被無縫塞入《黑鏡》某集,卻又因地制宜靜靜發(fā)酵它獨特的氣質(zhì)。在“讓人背脊發(fā)涼的未來寓言”以及“溫柔和煦的臨終故事”之間,達到了某種讓人舒服卻又神奇的切換;并且似乎不見關(guān)于諸多社會話題的老生重談。它有種很特別的美,推動觀者思考、也讓人在平心靜氣中接受這個世界的美。

影片交出了非常讓人心疼的獨居老人形象。湖南企發(fā)文化的李同學說,影片中的老年人努力工作仍被年輕人取代,樓下貼著住宅的拆除通知,和同齡人訴說著“我們都很孤獨”的現(xiàn)實。借由客服的電話才能滿足對過去的追憶,但記憶里也無非是被安排的婚姻和不健康的孩子。在保齡球館,老人難得享受了眾人歡慶的場面和舒心愉悅的模樣,可好景不過一秒,熱鬧的氛圍還是立刻被殘忍地轉(zhuǎn)到了冰冷的尸房。

片中年輕人面對老人時,常會流露出一種欲言又止的無力感,他們不自覺地怯怯地關(guān)懷,除了人道主義的原因,更多也是出于物傷其類的心有戚戚焉。許多鏡頭的處理都很克制,規(guī)避掉了所有戲劇化狗血化的可能性,哪怕是結(jié)尾的“速度與激情”,最后節(jié)奏的落點還是敲打著玻璃窗的雨夾雪,火化都要從周一等到周五,世態(tài)炎涼。千惠子的角色肯定是最讓人入戲的,老太太優(yōu)雅,脆弱,堅強,本已做好了死也要死的體面的決心,最后卻是老年娜拉摔門出走,或許她要面對的還是無望的未來,但那一瞬間決絕已經(jīng)足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