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二戰(zhàn)德國坦克你認識嗎?只存在于圖紙和想象中的型號
二戰(zhàn)德國是當之無愧的裝甲大國,以一國之力與世界其他國家裝甲大軍抗衡,實力不容小覷;相比之下,德國其實更擅長設計坦克,而非開足馬力批量生產坦克,戰(zhàn)爭中的德國不僅裝備服役了五花八門的裝甲武器,還有很多只存在于圖紙和設想中的武器,今天就來簡單的盤點幾款。
III/IV坦克
當III/IV底盤研制成功后,一些設計師曾計劃把它用來研制主力坦克,不過最后它只是被運用于自行火炮之類的。

III/IV坦克原本的定位和黑豹中型坦克差不多,曾計劃安裝不同倍徑的75毫米炮,甚至有L/70型的,不過它相對弱小的體格導致裝甲防護等比不上黑豹,反倒成了和T-34差不多的型號,以德國本就不多的產量,要是質量上還沒有優(yōu)勢,戰(zhàn)場上就會比較被動。
VK16.02
VK16.02的研制,屬于E系列裝甲武器的衍生版本,它是以設想中的E-25底盤為基礎,通過增加小型炮塔而成的一款輕型坦克。
?

這款輕型坦克的好處就是秉承了E系列的通用性,同時在機動性上性能優(yōu)秀,火炮配置計劃有20毫米機炮和50毫米炮兩種,當然也有可能升級到75毫米級別。
E-79坦克殲擊車
E-79也是E系列的衍生產物之一,它是以E系列重型坦克底盤為基礎研發(fā)的坦克殲擊車,它采用戰(zhàn)斗室前置的方案,因為底盤本身尺寸就大,因此預想中的殲擊車沒有獵豹那樣高出底盤很多的戰(zhàn)斗室。

主炮選擇為128毫米坦克炮,火力當然是沒問題,但是因為E系列武器的研發(fā)進度,E-79預計要在1948年才能上戰(zhàn)場。僅從外表來看,E-79和后來法國研制的福熙坦克殲擊車相似度非常高,不知道兩者是否有聯(lián)系。
Krokodile重型突擊炮
Krokodile重型突擊炮是二戰(zhàn)末期德國的幻想之一,它只是在近年來才因為網游和模型愛好者的發(fā)掘,被埋沒半個多世紀的重型突擊炮才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

??
按照設想,這種武器將由E-100或者鼠式超重型坦克的底盤改裝,火炮的安裝為長身管的150毫米炮或者170毫米炮,裝甲不僅采用傾斜裝甲,很可能也保留正面約200毫米左右的厚度,因此E-100的底盤都需要對前部負重結構進行加固否則難以承受。
E-100UA重型自行防空炮
E-100方案初步確定之后,以它的底盤發(fā)展各種衍生戰(zhàn)車的想法隨之而來,當時德國在盟軍的轟炸下惶惶不可終日,對重型防空武器需求旺盛。

借助E-100重型底盤,這種重型自行防空炮將得以安裝更大尺寸的火炮,并攜帶足夠的作戰(zhàn)彈藥,防空炮預計為雙聯(lián)裝布置的2門88毫米炮,它們能借助炮塔調整射擊角度,看這種布局,似乎它也能如其他中小口徑自行防空炮一樣進行平射,如果實現(xiàn),那么它也將是反坦克的好手,兩門88炮交替密集開火,在整個40年代恐怕都難有敵手。
突擊鼠重型坦克
也許是受到突擊虎的啟發(fā),鼠式重型坦克也有一款類似裝備,只不過結構上有所不同,它是在鼠式原有的炮塔內,塞入一門380毫米炮,也許和突擊虎的型號相同,又或者是改進型號。

原本鼠式都已經笨重不堪,這種和重型突擊炮類似的鼠式實現(xiàn)的可能性也幾乎為0,并且如何定位呢?說它是坦克?突擊炮?自行火炮?
E-50裝甲運兵車
二戰(zhàn)德國一直注重運兵車的使用,只是由于大戰(zhàn)的原因,整個二戰(zhàn)期間德軍都主要使用半履帶車,這些車型在二戰(zhàn)后期已經明顯落后,在裝甲水平提升的戰(zhàn)爭中生存能力降低,自身防護火力偏弱。

?
E-50計劃出爐后,以這款中型坦克底盤為基礎研發(fā)重型運兵戰(zhàn)車的想法也應運而生,從線圖來看,它將基本保留底盤結構,采用尾部出入門,炮塔則和山貓輕型坦克的類似,該車已經頗具今日步兵戰(zhàn)車的造型,理念很先進,看來二戰(zhàn)德國設計師總結戰(zhàn)爭經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