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風光中年落寞,“精神城市”沒有“精神”,金邊嗓音光芒不再
華語樂壇,恐怕再沒有人出道后獲得過如此高的個人評價。
貴為華語樂壇幾代人都交口稱贊的“音樂教父”,羅大佑在評價他時說:他,就是一座精神城市。
作為最善于挖掘歌手潛質(zhì)、打造歌手風格的“音樂教父”,李宗盛在談到他時絲毫不吝溢美之詞:他的嗓子是鑲了金邊的。
因為他的存在,李宗盛直接拒絕了“浪子”王杰加入滾石唱片,繼而又錯失了“寶島第一高音”張雨生。
劉歡、李健、羽泉、沙寶亮在談到他時明確表示:他是我們的偶像,我們在音樂道路上都受到了他很大的影響。
是的,想必各位歌迷朋友已經(jīng)知曉,筆者要說的“他”,就是讓一代人瘋狂迷戀的“小哥”——齊秦。
說齊秦是一代天王,或許沒有人否認。

可是,貴為一代天王,他的“晚景”卻那樣“凄涼”。
2013年,在內(nèi)娛節(jié)目《我是歌手》第一季中,作為一位歌迷萬千期待甚至“千呼萬喚”的大字輩歌手,齊秦的加入足夠讓整檔節(jié)目逼格拉滿,然而幾期節(jié)目后,齊秦宣布因“陪伴家人”退賽。
2014年,齊秦成為《中國好聲音》導師,與后輩那英、汪峰、楊坤對學員展開搶奪,然而,這一次他又淪為其他三名導師的“背景板”,一代天王對學員的號召力甚至比不上楊坤。
2015年,在《中國之星》節(jié)目中,齊秦竟然“淪落”到“踢館歌手”的身份,他要面對的是后輩林憶蓮、崔健與“粉絲”劉歡的評頭論足。
2021年,齊秦成為《我們的歌3》的前輩歌手與張碧晨合作“再戰(zhàn)江湖”,然而歌迷記住的卻是林子祥“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和齊秦參與兩期之后因為“檔期原因”再次退賽。

或許,在成為退賽“慣犯”后,以后大型的內(nèi)娛音綜節(jié)目,主辦方不會再向齊秦拋來橄欖枝。
或許,以后孩子的“奶粉錢”和妻子的“買菜錢”,齊秦只能通過小型商演來掙。
80、90甚至00后歌迷會因此而迷惑甚至嘲笑:這樣的一位歌手當年“何德何能”成為一代天王。
60、70后歌迷會心痛和懷念,他們懷念80年代那個“無所不能”的“小哥”齊秦,他們雖然希望看到曾經(jīng)的偶像通過綜藝節(jié)目來維持活躍度,但卻不想看到“小哥”被網(wǎng)友們評論區(qū)的留言“糟踐”,畢竟“小哥”曾經(jīng)是他們心中至高無上的“神”!
筆者是80后歌迷,筆者的偶像不是齊秦,筆者在新世紀初“淘音樂”時曾“沉淪”在齊秦80年代幾張國語專輯中,筆者也記得親人在齊秦代言“七匹狼”廣告后忍痛花費幾百大洋購入該品牌夾克一件。
所以,想以中立歌迷的身份為前后“判若兩人”的齊秦說上幾句話。

首先,“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能成為長紅天王的,華語樂壇也就劉德華、周杰倫等寥寥數(shù)位,絕大部分歌手,他們的作品、他們的音樂、他們的受眾都局限于一個時代,哪怕是當年“追星”一詞的締造者——小虎隊,還是紅極一時的F4;即使是香港四大天王,如果他們不通過其他領(lǐng)域的發(fā)展來維持熱度,也會被新的時代所淡忘。
齊秦是臺灣樂壇80年代頂級偶像與實力派天王,自劉文正之后臺灣樂偶像“斷檔”,齊秦以他清秀的面容、不羈前衛(wèi)的形象、清澈的嗓音、可民謠可搖滾的多樣風格,成為一個非劉文正那樣完美的、“高高在上”的真實可親近的歌壇天王。
雖然在兩年多以后臺灣涌現(xiàn)了“出道即巔峰”的王杰,但成名更早、群眾基礎(chǔ)更強的齊秦還是成為90年代前中期臺灣四大天王之首。
這是齊秦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的人氣,或許敘述有些過于簡單,沒有提及內(nèi)地引進的《狼1》專輯所引發(fā)的銷售熱潮,沒有提及“小哥”當年的長發(fā)、皮衣、牛仔褲、墨鏡所引領(lǐng)的時尚潮流,沒有提及齊秦91年北京演唱會所帶來的現(xiàn)場“奇觀”。
一句話概括,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齊秦絕對是內(nèi)地最火的臺灣歌手,沒有之一。

一名歌手,一名“小公司”的歌手,可以被滾石唱片高報酬、寬政策挖來,可以自己組建個人工作室,可以同時被國際唱片巨頭科藝百代授予臺灣分公司唱片經(jīng)理一職,在當時的臺灣樂壇,只有齊秦,只有29歲的齊秦。
想一想,29歲的你來自何方、去往何處、何枝可依呢?
21歲的齊秦,能以一首清新民謠歌曲《又見溜溜的她》驚艷樂壇,3年的兵役豐富了他的樂理。
25歲的齊秦,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狼的專輯》,專輯過半歌曲都由自己獨立譜曲填詞,其中不乏《狼》、《太陽雨》、《埡口》這樣的純原創(chuàng)歌曲。
《九個太陽》、《冬雨》、《外面的世界》、《大約在冬季》、《花祭》、《狂流》、《請你別對我說再見》、《思念是一種病》。。。幾乎齊秦早期的代表性歌曲,都是由他獨立完成的。
80年代,有這樣成績的歌手,似乎只有他和童安格,但明顯齊秦比童安格成名要早了4年。

比自己能寫能唱更重要的是,齊秦還組建樂隊,為后期臺灣流行樂的發(fā)展貢獻了許多重要性音樂人,比如作曲編曲大師涂惠源,比如當時的“亞洲第一吉他手”江建民,比如上華唱片的頂級音樂人劉天健,比如周杰倫曾經(jīng)的“御用編曲”鐘興民,比如將王杰推上天王地位的知名作曲家王文清。
所以,將齊秦看做臺灣樂壇80年代自劉文正以后的“歌手第一人”也不過分。
臺灣樂壇的一個“怪象”,就是專職做音樂的歌手都火不了很長時間,除了周華健、伍佰等少數(shù),像費玉清、張宇、庾澄慶等天王歌手,如果不靠綜藝節(jié)目“保溫”,或許歌迷們對他們只能是“相思風雨中”了。
1993年,齊秦“君臨”上華唱片,這家90年代蓬勃發(fā)展的公司,對“小哥”齊秦非常重視,專門為他設(shè)立東方唱片。
而與80年代中后期齊秦“一枝獨秀”所不同的是,90年代臺灣樂壇真的是天王頻出,姜育恒、趙傳、伍思凱、周華健、鄭智化、張信哲、張雨生、庾澄慶、伍佰、任賢齊、張宇。。。
此時的齊秦,或許是因為戀情牽絆,已經(jīng)沒有了80年代的創(chuàng)作熱情,雖然獲封了金曲獎歌王,但作品更依賴幕后音樂人的輸出。

聽苦情歌,有趙傳、伍佰、張宇;聽情歌,有張信哲、邰正宵;追偶像,有林志穎、吳奇?。宦犜瓌?chuàng),前有鄭智化、張雨生,后有黃品源、黃安;論人氣,前有周華健,后有任賢齊;那時的臺灣樂壇,被港樂歌手全面“入侵”,從鐘鎮(zhèn)濤、杜德偉到郭富城、劉德華、張學友、呂方甚至張國榮、梁朝偉。
選擇性太多,齊秦不再是唯一。
特別是與王祖賢的戀情告吹之后,娛樂圈已成齊秦的“傷心地”,齊秦“消失”在公眾的視線,好久好久。
“小哥”再次歸來,樂壇已經(jīng)變了天,曾經(jīng)的“對手”王杰在香港不敵謝霆鋒,曾經(jīng)四大天王叱咤樂壇的時代已變成周杰倫、王力宏、林俊杰、陶喆等新時代歌手獨領(lǐng)風騷。

連“常青樹”周華健都感慨“周杰倫的出現(xiàn)就像后浪把他們拍在了沙灘上”,連連續(xù)六年“臺灣十大偶像之首”的拒絕過周杰倫歌曲的劉德華都在嘗試周杰倫的新音樂,更何況一個年長體衰、巔峰不在的創(chuàng)作思維還停留在80、90年代的齊秦呢!
所以,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打一聲的。
因為生活的不規(guī)律,因為煙酒等因素的影響,齊秦的嗓子不再是“鑲著金邊”,他清澈透明的嗓音里多了“雜質(zhì)”,他開始氣息不足、氣控不穩(wěn),他的狀態(tài)不再穩(wěn)定。
幾次內(nèi)娛節(jié)目的退賽,有“陪家人”、“檔期沖突”等原因,也有網(wǎng)友批評的“輸不起”的原因,更多的是長時間保持“應(yīng)戰(zhàn)”狀態(tài),這對齊秦體力的考驗很大他根本吃不消,畢竟像林子祥這樣70多歲依舊穩(wěn)定的“大魔王”只是少數(shù)“異類”。
曾經(jīng)他是矗立潮頭、指點江山的頂點人物,如今他不得不面對唱不了了、唱不動了這樣的自然規(guī)律,這對“那么驕傲”的齊秦來說他接受不了。
老天王品嘗到了“虎落平陽”的辛酸,但為了家人為了生活他又不得不拋頭露面,真的是難為了自己也難為了他的歌迷,歌迷們在“撲火”的同時心中的那種落差也是無法找到宣泄點。

其實,大大方方承認自己不再是80、90年代的齊秦又何妨呢?傲嬌如“浪子”王杰不也在新世紀初大方承認自己是個“過氣歌手”了嗎?創(chuàng)造了“心太軟”現(xiàn)象的任賢齊不也坦然面對自己的時代過去了的現(xiàn)實嗎?41年拼命如年少時的“亞洲鐵人”劉德華不也在2018年紅磡演唱會上承認自己唱不了了嗎?
接受現(xiàn)實雖然比“自欺欺人”要苦澀,至少接受過后心態(tài)上會是一種釋放,“男兒哭吧不是罪”,齊秦,“小哥”,從頭再來又何妨呢!即使你巔峰不在,即使你唱功退化,你依舊是很多人心里無可替代的“小哥”,你帶給一代人的“獨家記憶”是任何其他歌手都替代不了的。
沒有人會忘記你只用不到二十分鐘就寫下《大約在冬季》的過人天賦,沒有人會忘記你《外面的世界》帶給他們的觸動與感動,沒有人懷疑你曾經(jīng)是一匹“來自北方”獨自對抗北風和黃沙的桀驁不馴卻又可愛迷人的“狼”。
謹以此文表達筆者對“小哥”的敬意和若干想法,希望可以看到那個“歸來仍是少年”的齊秦。
愿我十二分努力,換取您的一個關(guān)注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