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八里路十分鐘
雜談 | 八里路十分鐘
2020-03-23
小時候,去鎮(zhèn)上是大事,需要開拖拉機(jī)過去,每次都聽別人說,那是八里路的過程,我走過幾次,感覺好遠(yuǎn)好遠(yuǎn),畢竟小時候的我牽著牛,實在是不想走啊,太遠(yuǎn)了。后來大了,需要快走五公里,我就認(rèn)為拉回鎮(zhèn)上應(yīng)該就可以了,可是我走到了一半才發(fā)現(xiàn)剛剛走了一公里而已,來回三趟才夠吧!
有一年,去黃山,天不好,第一次爬黃山,正好開了天都峰,我是爬上山的,所以根本不在乎天都峰,但是走了很久之后,依舊看不到邊,但是遇到了下來的人,就問,還有多久到山頂,回答十分鐘,有人說你已經(jīng)快到了,只要十分鐘就可以了,有人說,快了等等,除了第一個人笑的時候,我有點毛以外,其他的都很誠懇,所以我就走了,可惜走了三四十分鐘才到,我無語了,那個時候我以為這是相互之前的鼓勵方式,畢竟不能說,還遠(yuǎn)呢!那樣就沒有心情了!

這兩個事情都是后來明白,但是卻之前信以為真的話,原本我以為只有我一個是這樣,但是實際上,并不是如此。
秦始皇的偉大,就是統(tǒng)一了度量衡,而全世界的溝通無障礙也是度量衡。
十九世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事情,就是歐洲列強(qiáng),狂打兩大帝國,一個是清,一個是奧匈帝國。而這兩個帝國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沒有時間的觀點!

并不是完全沒有世界,而是相互之間的時間沒有,那么對于生產(chǎn)和發(fā)展就會很有影響,我們都知道歐美基本上的標(biāo)志就是鐘,而中國有鐘鼓之說,每個城市,都會有鐘樓,鼓樓的地方,其實都是為了提醒時間的,那個時候,時間是貴族的,時間是官宦家庭的。
為什么北方小年是二十三,而南方是二十四,因為北方是天子腳下,天子過節(jié)是二十三,老百姓就應(yīng)該遲一天,但是當(dāng)天不能沒有反應(yīng)吧,所以近的是二十三,遠(yuǎn)的是二十四,這也說明了中國時間觀點很差。
中國普及時間大概是在八十年代左右,是真的,那個時候村支書有一個懷表都是倍有面子的事情,但是你要知道:當(dāng)我們了解時間之后,我們才開始了生產(chǎn)。

以前是皇帝用鐘,其余的用什么指針轉(zhuǎn)的那個東西,而這對于生產(chǎn)是很大的障礙,畢竟全世界不過時什么,第一個要說的就是時間管理,所以我們對于時間是不了解的。
距離也是如此,看山跑死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那個時候我們也不去遠(yuǎn)門,我們只要家鄉(xiāng),所以對于這個里很陌生,只有高階的人才明白,所以就產(chǎn)生了一個情況,那就是八里路,到那里都是八里路,八里路并不是因為近,而是只要是遠(yuǎn)的都是八里路,我們看書,說時間都是一盞茶的功夫,一頓飯的功夫等等,誰能確定呢?
而時間也是如此,中國人用表很晚,所以就有了這個十分鐘的說法,因為我們看著表在計算,也就是等著表走,這樣的時間會感覺過的很慢很慢。
你們可以看著手表十分鐘的感覺,那就是一生的感覺,但是如果你做事情,很快就過去了,所以這僅僅只是一種感受罷了。
也就是如此,有了十分鐘八里路的說法,這個很正常,也很普遍,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但是也就是如此,我們對于歷史才會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因為我們不了解時間和距離,所以我們被欺負(fù)被成長,而對于一些島國,距離和時間都很重要,因為太小了,所以必須要知道清楚,而我們太大了,不在乎了……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