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熊貓動畫片,不會只想到功夫熊貓吧?


??
說到熊貓的動畫片,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就會想到《功夫熊貓》。
但中國也曾有過獨特且成功的熊貓動畫作品,只是或許很多人已經忘了,在六十年前《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一系列動畫橫空出世的時期,國產動畫也是個難以超越的王者。

? ? ??
我們回看了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上世紀打造的動畫作品,竟發(fā)現(xiàn)其中不乏熊貓和動物的身影,獨具特色的風格十足驚艷,今天必須推薦一波……

作為中國歷史最長、規(guī)模最大的動畫制片廠,1957年建立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創(chuàng)造了近 500多部經典作品,獲得了近200項國內外大獎,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

上海美影廠一開始就提出“堅持民族特色”,講述中國故事。大量作品從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經典、神話傳說、童話趣聞以及民間故事中挖掘題材,打造出一批中國風情的動畫佳作。
而大熊貓并未在傳統(tǒng)故事中留下太多足跡。但其可愛的外形和國寶的地位,自帶主角光環(huán),就出現(xiàn)了以大熊貓作為主角來講述當時時代情懷的動畫片,擬人化的熊貓和動物,演繹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不可不謂妙趣橫生。

? ? ? ?
1979年的動畫片《熊貓百貨商店》,就是典型之作。后來參與創(chuàng)作了《葫蘆娃》的沈祖慰老師和周克勤老師就是這部動畫片的導演。

質樸純真的故事,由熊貓和動物擬人化表現(xiàn),又盡顯趣味。

熊貓爺孫兩人開了一家百貨商店,但剛開始營業(yè),它們就遇到了難題:
要出遠門的長頸鹿買不到足夠長的圍巾
得了感冒的河馬買不到足夠大的口罩
褲子老往下掉的大象買不到足夠長的腰帶
要去參加晚會的小松鼠買不到足夠小的紅色跳舞鞋
秉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熊貓爺孫商量,又找了森林里的其他動物匠人們,為它們量身定做……

而更有意思的是,整個動畫片都由彩色水墨完成,輔以中國古典樂器演奏的活潑樂曲,傳統(tǒng)藝術加持,這才是真正的中國風??!
各種動物輪番登場,算得上是動物形象十分多元的國產動畫片了吧,而且四十年多前的畫風也太可愛了~


1982年,周克勤老師還創(chuàng)作一部熊貓的動畫片,這次是用紙偶的形式創(chuàng)作,就是《小熊貓學木匠》。(那個時候還沒有對大熊貓和小熊貓有正式的區(qū)別稱謂)

跟著爺爺學木匠的熊貓小伙,剛學了點皮毛,就以為自己是一個合格的木匠,就擅自出去給大象、長頸鹿和猴子修理木家具,結果鬧出了大笑話。
雖然是一部兒童教育片,但紙偶的畫風新奇,又創(chuàng)造出另外一個中國風的熊貓動畫形象了。



2019年,中國搜索平臺匯總中外300部動畫片(包括動畫電影、木偶劇、皮影戲等),對其中近3000個動物角色進行分類統(tǒng)計,中國動畫片出現(xiàn)最多的動物竟然是猴子。
這恐怕要得益于人們對齊天大圣的喜愛。

極富想象力的“齊天大圣出場”段落
不過在上海美影廠的動畫片中尋找,也很容易就能看到各種猴哥的身影。
比如這部由“葫蘆娃之父”胡進慶老師創(chuàng)作的水墨動畫片《淘氣的金絲猴》就是其中一部,這里面還有另一款水墨大熊貓哦~



互幫互助、相親相愛的場景
在以猴子為主角的動畫片中,還不得不提到1981年周克勤老師根據(jù)民間童話改編、創(chuàng)作的剪紙動畫片《猴子撈月》,剪紙風格深得中國傳統(tǒng)皮影戲的精髓,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 ? ??

? ? ? ??
故事并不陌生,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剪紙動畫和水墨拉花的制作工藝,讓每一只色彩斑斕的小猴子都獨具特色。隨著活潑的電子音樂響起,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就此拉開……
? ?

剪紙動畫的風格以及邊緣拉毛的毛絨效果
這部動畫片獲得了加拿大第四屆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jié)的兒童片一等獎,享譽海外。
? ?

?

還有一部中國水墨動畫的集大成者,就是1988年的《山水情》。
? ?

《山水情》用中國極簡的水墨畫講述了一個老琴師與少年之間傳承的故事。
國畫大師的美術加持,讓這部近19分鐘、沒有任何對白的動畫堪稱一絕,每一幀都是一幅唯美詩意的中國畫,流水、群山、明月、竹林、鳥啼、蛙鳴......呈現(xiàn)出來的美都是有故事的。
??

? ? ? ? ? ? ??

雖然動畫片并不是以動物為主題,但全片彰顯著山水自然的和諧與空靈,自然少不了動物們的身影。
? ?




? ?
這部動畫片被日本動畫界稱為“奇跡”。2006年,在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jié)上評選了“動畫的世紀·100部作品”,《山水情》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動畫作品。
1956年,中國首部彩色動畫《烏鴉為什么是黑的》在第七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jié)兒童文藝影片一等獎。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這部大量使用特種顏料的試驗性質動畫,在后世被認為是我國早期民族動畫的代表作。

然而,這部動畫片卻在威尼斯被電影節(jié)評委誤以為是前蘇聯(lián)動畫。
隨后時任上海美影廠廠長的特偉先生提出“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劇風格之門”的口號,一種“中國學派”的民族風格誕生了。
雖然當時的動畫作品并沒有以自然生態(tài)為主題和特色,但借由這樣的藝術表現(xiàn),一批獨具中國特色的熊貓及動物動畫形象出現(xiàn),并享譽世界。
誰說熊貓動畫只能看《功夫熊貓》?
這些動畫里的熊貓和動物,我們可不能忘懷。



? ? ? ? ? ??

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B站|抖音
今日頭條|西瓜視頻
微信視頻號|小紅書
商務合作:pandapia@sina.com

本賬號的原創(chuàng)內容(包括圖片、文字、視頻、產品形象等),著作權均歸品牌“pandapia熊貓烏托邦”所有,僅供閱讀傳播,未經許可,請勿用于其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