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淺悟
???????杜威認為,心理學、社會學是教育過程的兩個方面,這兩者,平行并重,心理學是基礎。
????????杜威指出,兒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點。除教育者的努力同兒童部依賴教育者而自己主動進行的一些活動聯(lián)系以外,教育便變成外來的壓力。這樣的教育固然可能產(chǎn)生一些表面的效果,但實在不能稱它為教育。因此,如果對于個人的心理結構和活動缺乏深入的觀察,教育的過程將會變成偶然性的、獨斷的。如果它碰巧能與兒童的活動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將會遇到阻力,不協(xié)調,或者束縛了兒童的天性。
????????這讓我聯(lián)系到,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調動起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這與建構主義教學觀不謀而合。另外,杜威還提到要善于觀察,發(fā)揮教師的洞察力,發(fā)現(xiàn)學生在某個細小的地方所閃爍的“思維火光”,并加以引導,比建構主義教學又往前走了一步。
????????杜威是教育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教材心理化”的教育家。這又引發(fā)了我思考。教材心里化是指,教材編寫致力于將學科邏輯和心理邏輯有機統(tǒng)一起來,將教學法融入教材之中,使教材不僅包括“教學什么”,還包括“怎么教學”?從而把傳統(tǒng)的只有老師講了之后才能明白的教材,改造成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之材。這種教材不是提供一些現(xiàn)成的知識,讓學生去學,而是給他們一些事情去做即“做中學”——那么這就與我在解讀分析提到的杜威的教育教學理念做中學聯(lián)系起里來。所以說,杜威認為教育的兩個方面社會學和心理學,便更加拓展,有了新的認識。
????????所以我認為,對于杜威所講的教育的心理學化不僅指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心理特征,他們的個性,情感等方面,還要運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情景,調動已有經(jīng)驗,讓學生參與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去,在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