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青花胭脂紅番蓮紋奔巴壺,高19.5厘米,口徑7.4厘米。乾隆朝前期,開始燒造一些瓷供器,如藏式塔龕、奔巴壺、多穆壺、七政寶、八吉祥,乃至佛像等,都明顯是在刻意仿照金屬供器的形態(tài)下進(jìn)行造型。雖然有時用色也恍如金屬器,然瓷器原就多樣的釉彩或裝飾技法,也常巧妙施于供器上,使更增華麗的變化。又由于瓷土塑形窯燒的方便,因此瓷器逐漸成為主要的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