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離宋元中國最近的古城


每個人都是時光的旅行者。我們的每一段的日常吐吶著時代的呼吸,每一個夢想閃耀著時代的光芒——每個人都是時光的記錄者。
而泉州就是個記錄之城,一個在時光的驚濤駭浪中心有堅守而步履不停的記錄之城。

“居民是偶像教徒,而有食糧甚饒。其地堪娛樂,居民頗和善,樂于安逸。”
這是公元1292年的春天,馬可﹒波羅來到元帝國敞向全世界的刺桐港后,對此中百姓的印象。八百年過去了,“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此時此刻,你來到泉州,依然能從各個角落、各種方式,回到那個令馬可﹒波羅感嘆“不可思議”的東方大港。
也許,你是從舌尖開啟一趟穿越之旅的。春天,令蘇大學(xué)士胃口大開的“青蒿黃韭試春盤”化身為“潤餅”,立春之日登上泉州人的餐盤;夏天,《清明上河圖》里的時尚飲品“香飲子”,翻作當下清甜透心的“四果湯”;秋天,阿拉伯人帶來的“牛肉套餐”,香愈濃、味愈美;冬天,灑下些許胡椒的面線糊,由內(nèi)而外驅(qū)散你一身的寒氣……善于守正創(chuàng)新的泉州人,好歡愉、好享受的泉州人,一直在嘗試外來與本土奇妙碰撞的可能。

也許,你是深入蜿蜒巷陌里遇見它的千年風華。大隱隱于市。曾經(jīng),這里人聲鼎沸,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商客云集而來,等待發(fā)放商貿(mào)許可證、繳納關(guān)稅、轉(zhuǎn)運貨物……這是市舶司,古時的海關(guān),宋元中央政府對泉州成為國家對外貿(mào)易口岸的身份認定。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傅恩鳳,從一塊磚里聆聽到了“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潮音。

也許,你是抬頭時發(fā)現(xiàn)它“與天地參”的境界。位處老城中軸線上的泉州文廟,集宋、元、明、清四朝建筑形式的孔廟建筑群,為東南地區(qū)文廟規(guī)模最大。這個“東方第一大港”,重商從來不忘尊儒崇文。在泉州府文廟文物保護管理處主任何振良看來,此一處有著泉州城最美的天際線。

往更高處看,你還能觸摸到千年前呼嘯而來的季風風訊。九日山,曾經(jīng)郡太守、市舶使、宋皇族等匯聚于此,舉行隆重的國家祭典:設(shè)祭壇、陳祭品、焚香而奏曲、拜神而祈風、勒石而留念,為遠行的船隊送上官方鄭重的關(guān)懷與支持。這些輝煌的片段一度被風雨湮沒,30多年前胡家其(原九日山文管所所長)的日夜守護,讓這些崖壁上的歷史重現(xiàn)榮光。

這就是泉州,古早的至今鮮活。這就是泉州人,不忘來處,不畏征途。

7月3-6日,2023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邀你相約泉州。為了讓你更好地了解這座記錄之城,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衛(wèi)視中心將此前制作的多部反映海絲泉州的紀錄片:《瑰寶-文化自然遺產(chǎn)在福建》、《人類的記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泉州篇)、《中國這么美》等,萃取精彩片段,帶你從各個角度重新發(fā)現(xiàn)這座離宋元中國最近的古城。讓我們以新時代的影像開啟海上絲綢之路新征程。
大會采取線上報名方式預(yù)約各項活動,可掃碼進入觀眾報名通道。一鍵點擊領(lǐng)取“航海指南”,讓我們相約刺桐港。
(觀眾報名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