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曙光初現,從西班牙獨立戰(zhàn)爭到共和國建立——西班牙簡史8
當世界進入近現代史,整個世界聯(lián)成一體,各個國家歷史之間相互交融影響,構成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復雜利益共同體。而進入世界近現代史的各國也是彼此在全球各領風騷數十年,當新的國家強勢崛起后,國際實現很快轉移,誰也不會多看一眼被落在后面的國家

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要數近代史初期的西班牙了。想當年開辟新航路、引領海上“潮流”、開啟航海時代的西班牙多么威風凜凜,結果一過16世紀,我們很難在世界舞臺的中心C位再一睹西班牙的容貌了

事實上咱們要是翻翻世界史的簡略版本,在近代史除了著重描寫西班牙的殖民帝國之外,基本上就很難再見到描寫西班牙的筆墨,再一次出現估計得等到19世紀西班牙共和國的建立了。而西班牙被擠出主角圈后又是誰接替了歐洲的“男一號”呢?

我們知道歐洲近代史不得不講法國大革命,而講法國大革命不得不提到拿破侖。正是法國革命的廣闊半個世紀的時間中,一度成為了歐洲乃至世界的中心,可以說法國的革命世紀直接催化了歐洲近現代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進程(此前寫過法國大革命一系列的文章,詳見強盜抱團就是世界秩序?歷次歐洲反法同盟——法國簡史16)
而法國歷史成為這一時期的歐洲主角后,也影響了曾經輝煌、曾經強盛、曾經很火、曾經主角的西班牙(西班牙:你莫不是在針對我)。而西班牙王國的衰落歷史就要從它和法國的恩怨糾葛開始講起

事實上西班牙跟法國之間糾纏不清的關系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西班牙異族統(tǒng)治時期(就是西哥特人、阿拉伯人統(tǒng)治的時期,詳見日耳曼人在西班牙,西哥特王國在西班牙的統(tǒng)治——西班牙簡史2)法國人跟西班牙人就各自心懷鬼胎

這種關系一直伴隨西班牙王國始終,而咱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接上期內容,即西班牙波旁王朝統(tǒng)治后期的歷史時期,這段時期西班牙跟法國的重要歷史事件叫:西班牙獨立戰(zhàn)爭
西班牙獨立戰(zhàn)爭
西班牙獨立戰(zhàn)爭的開端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的優(yōu)柔寡斷。先是在法國大革命戰(zhàn)爭期間短暫的反對法國,之后又加入了與法國的不穩(wěn)固聯(lián)盟,從而遭致了英國的封鎖。再后來又拒絕加入法國皇帝拿破侖一世的大陸封鎖體系(真是反復無常,多姓家奴。事實上卡洛斯四世一直被認為存在智力障礙)

西班牙的反復無常惹惱了法國,尤其是拿破侖時代的法國人。這就導致了法軍于1808年入侵西班牙,最終觸發(fā)了西班牙獨立戰(zhàn)爭。當然這當中的過程十分復雜,背后的政治博弈也不是三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西班牙初期站在法國的對立面,但西班牙軍隊的戰(zhàn)敗使卡洛斯四世不得不與與革命中的法國結盟。這才有了西班牙第一次“改變立場”。此后的1805年特拉法加海戰(zhàn)中,法、西聯(lián)合艦隊主力被消滅殆盡,這一刺激使西班牙國王又重新考慮與法國的結盟問題。從而才讓西班牙退出了法國的大陸封鎖體系。

而拿破侖和西班牙國王的進一步交惡,導致法國入侵西班牙并且廢黜了卡洛斯四世(不知道這對于西班牙來說是福是禍)。但是法國即使再強大它打的也是侵略戰(zhàn),西班牙民眾打的可是人民保衛(wèi)戰(zhàn)??!

最終西班牙有力抵抗住了法軍的入侵,各地的議會均聲明支持查理四世之子費迪南七世。但西班牙與法國交惡的同時,還面臨英國的海上封鎖,而這是西班牙殖民地與本土之間也被英國人切斷了聯(lián)系,甚至有的殖民地開始與英國單獨進行貿易。

當然也有的殖民地擊退了英國人的入侵,不過無論如何這些殖民地的獨立傾向加重。為日后美洲革命和西班牙殖民地的崩潰埋下了種子。
再回到西班牙本土,此時西班牙殖民地議會宣布支持國內的斐迪南,而議會也起草文件希望在自由派憲法的框架之下獲得更大的自治權。流亡至了加的斯的西班牙議會在1812年創(chuàng)立了第一部現代西班牙憲法——1812年西班牙憲法。這是西班牙王國往資產階級方向邁出的一小步

同時英國的威靈頓公爵指揮英軍和拿破侖的法軍在伊比利亞半島戰(zhàn)爭中展開戰(zhàn)斗,伊比利亞半島的戰(zhàn)爭局勢不斷反復,即使威靈頓這樣的名將也花了數年時間才堅守了位于葡萄牙的堡壘。

在那之后威靈頓公爵在西班牙境內發(fā)動了數次戰(zhàn)役。1813年維多利亞戰(zhàn)役中法軍終于被擊敗。次年1814年斐迪南被重新冊立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獨立戰(zhàn)爭告一段落
專制與民主
西班牙議會制定的1812年憲法在歷史意義上很重要,但是西班牙王族費爾南德七世(費迪南七世)公開宣稱這個國家太自由了。因此在他回到西班牙后,拒絕向憲法宣誓,妄圖以其祖先的那種權力專制主義的方式進行統(tǒng)治。

這就引起來19世紀西班牙王國“專制與民主”的斗爭。當時民主一方的被稱為自由派,而專制的也就是封建王族一方。事實上這兩方之間一直暗中較勁,比如說王族勢力強大了就實行專制攻訐自由派。而自由派得勢了就“軟禁”國王,貫徹1812年憲法
但是咱們不得不說,這段時間的西班牙乃至歐洲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法國革命的影響。當法國革命陷入低谷進入專制帝國時期的時候,一定也會對鄰居西班牙的自由派施壓。而法國革命高潮再現,革命開展之后也會引發(fā)西班牙本國的革命浪潮

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西班牙的專制與民主之間的較量來回拉鋸,以致國家局勢動蕩不安。1833年斐迪南死后,年僅三歲的伊莎貝拉登基為西班牙女王,隨即引發(fā)了第一次卡洛斯戰(zhàn)爭(這個卡洛斯是西班牙王子,但是老國王詔書選女兒繼承王位,這位王子就出逃葡萄牙了,等女王一登基立馬拉軍隊打回來。當然這要是放在中國古代,估計還得打個“清君側”的旗號)

在卡洛斯戰(zhàn)爭期間,伊莎貝拉女王的母親瑪利亞·克里斯蒂娜攝政,在得到國內保守派的支持后,力挽狂瀾,扭轉戰(zhàn)局。最后簽署的《范蓋拉協(xié)議》結束了第一次卡洛斯戰(zhàn)爭。

戰(zhàn)后西班牙軍隊的指揮官埃斯帕特羅成為了戰(zhàn)爭英雄,被譽為“西班牙的保護者”,要求“攝政王”進行自由主義改革。隨后瑪利亞·克里斯蒂娜辭去了攝政職位,并讓埃斯帕特羅代為攝政。當然埃斯帕特羅推行的自由主義改革遭到了溫和派的反對

埃斯帕特羅在1843年被溫和派的拉蒙·馬里亞·納維茨·坎波斯推翻,而拉蒙又被仍認為太保守。第二次卡洛斯戰(zhàn)爭也就在1846年爆發(fā)了(西班牙:我自己都繞暈了)但由于缺乏組織,到了1849年就被鎮(zhèn)壓下去了。
成年后的伊莎貝拉并沒有變成大眾期待的那種“開明君主”,反而在專制獨裁的道路上飛奔疾馳,國內叛亂動蕩時發(fā),西班牙人民對伊莎貝拉的統(tǒng)治日漸不滿。最終在1868年爆發(fā)了光榮革命(可不是英國的那個光榮革命啊,這個可以說是西班牙版本的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把伊莎貝拉趕到了巴黎,因為這時西班牙王室還是波旁家族的嘛,畢竟從法國走出來的,勉強算是去“娘家避難”。之后西班牙又爆發(fā)了革命,徹底使這個國家陷入了無政府狀態(tài)。
到了1870年西班牙議會宣布擁立新王。最后議會選舉了意大利薩伏依王朝王子阿馬德奧親王作為西班牙國王,并于次年加冕。而阿馬德奧是一個自由黨人,因此他一經加冕就面臨著一個艱巨的任務——整合四分五裂的西班牙政治形態(tài)。

但是他本人被西班牙人之間以及西班牙各政黨之間的相互斗爭所困,基本有心無力,最終不得不遜位離開了這個國家(阿馬德奧還公開宣稱西班牙人民是不可治理的,估計是被西班牙人氣的夠嗆)。
最終西班牙王國王位虛懸,最終由激進派和共和黨人組成的政府,并宣布了成立西班牙共和國。開啟了西班牙歷史的新時期
西班牙第一共和國(1873-1874)
西班牙第一共和國是西班牙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可以說意義遠大于內容。因為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這個新生的共和國便夭折了。西班牙第一共和國在1874年被顛覆,由此前的王朝君主復辟,又讓西班牙回到了專制時代(西班牙:怎么可能好不容易建立的共和國第二年就沒了)

而即使是共和國剛剛建立后,也面臨著危機四伏的局面:既有此前兩番“叛亂”的卡洛斯派(直接威脅);也有國內的起義和動蕩(主要是納瓦拉和加泰羅尼亞地區(qū));更有羅馬天主教會方面的反對;甚至還有當時第一國際號召發(fā)動的社會主義革命......

總之在當時的大背景下,西班牙第一共和國注定無法長存,這就跟我們評價巴黎公社是一樣的,過程是非凡的顛覆性的,但是結果一定會是失敗的。

西班牙第一共和國期間,整個西班牙局勢并未好轉,仍是一片混亂。而這就引起很多群眾對于曾經王治時代較為穩(wěn)定社會局面的懷念,最終波旁王朝成功復辟。西班牙的民主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小結
那么西班牙王室復辟后就能安穩(wěn)發(fā)展了嗎?西班牙何時才能脫離封建走入資產階級?西班牙的自強之路又是怎樣的?

歡迎持續(xù)關注本系列,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