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異聞錄
第1章 余青鸞 余青鸞,峨眉人。少年喪父,家境貧寒。 某天上山砍柴,遇上一個白須白眉的古稀老人,問他可愿隨侍左右,有機會成仙得道,白日飛升。余青鸞掛念家中寡母,請求獲準攜老母同往,遭到拒絕。言語間那老人忽然閉目垂首而坐,鼻孔中流淌出兩條白玉般的液體,他十分吃驚,疑心遇上山鬼,赤足落荒而逃。 過了幾天,舍不得遺失在深山里的柴刀和新布鞋,余青鸞忍不住去尋訪舊地。由于砍柴路徑向來隨心所欲,草深林密,那天逃跑時又十分慌張,一時間竟忘卻了方位,找了整天也沒有任何收獲。慢慢地黃昏來臨,暮色四合,天色暗下來,他只得垂頭喪氣往回走。這一天偏偏離奇,又迷失了回家的路。他在山林里兜兜繞繞,四周都是荒草雜樹,那條來時的山徑不知怎么竟然憑空消失了。 正在又饑又渴的時候,借著月光,他走到一片空曠的草地上,忽然眼前一亮,發(fā)現自己千辛萬苦尋覓。而不得的舊地,原來近在眼前,一塊青石上擺著雙布鞋和一柄銹跡斑斑的柴刀,可不正是自己遺落的。那老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柴刀下壓著一本古籍,封面用古篆刻寫了四個字。凝神細看,四字的每一筆畫都像化為了龍蛇,云蒸霞蔚,躍躍欲試。余青鸞知道這是老人故意留給自己的奇物,就揣在懷里回家了。 ??那是一本圖譜,余青鸞據此修煉,雖未成仙,也得了大道。他自幼嗜煙,混跡江湖后,終日一桿煙槍不離左右,人送雅號“余煙客”。有一次夜入太湖燕子塢,殺盡水盜大小十七首領,居然不動一招一式,單憑口中所噴煙霧,盡成青鳥之狀,長喙,細足,振翅亂飛,煙霧觸上兵刃,竟不消散,反而發(fā)出金石之音,有如利器。如果侵入人體,猶勝利刃,即使是以橫練功夫縱橫太湖的水盜老大寧金剛,也不能敵,剖腹斷腸而亡。一擊得手后他飄然遠去,消失在煙波浩渺中,留有長歌半闋,惜今不得復聞。初時官府派人究查這樁血案,而無法辨識殺人之兵刃。有被水盜擄去的船娘瑟瑟發(fā)抖,自稱伏在艙中見到諸般煙鸞殺人之奇象,官府因此事過于荒誕無稽,草草結案。 ??數年后有人曾在陜甘道上見過他與人爭斗。對方是個穿五彩霓裳的老太太,拄著鳳首拐杖,面似老態(tài)。 龍鐘,而身姿卻比少女更敏捷活潑。拐杖挑、刺、砸、削、砍、敲,有十來種兵器的特點,而且勢沉力猛,有穿金裂石的威武之氣,令人不敢相信竟然是年邁老婦所能夠使出的武功。余青鸞端坐一塊約莫兩尺高的青石上,口中噴出一股股濃霧,形似青鸞,或臥或立,或雙飛,或斜掠,既可守住自身要害,兼又不住攻擊老婆婆的周身大穴,那支鐵拐雖然密如驟雨也不能近身。 沒多久,又有個青年上前助陣,想必是自知敵不住那煙鸞變幻繁復的奇銳之利,不敢近身,遠遠站著,袖中不住甩出諸般暗器。鐵蓮子、柳葉刀、金錢鏢,層出不窮,只見他雙手有如車輪,不住轉動,變換發(fā)力手法,滿袖暗器有如花雨,看得人眼花繚亂。余青鸞以一對二,險象環(huán)生,而面色不變。一管煙槍噴吸之間愈發(fā)地急了,發(fā)出炙烈的火星,口中噴出的煙霧,似有靈性,不住在身子周圍振翅而啄,嚴密護住周身,只要稍有不慎便會喪命。 三人斗了半日,老婆婆終于力竭,攻勢漸漸緩下來,余青鸞借機噴出一只煙鸞襲擊發(fā)暗器的青年人。兩人所距約有三丈,青年人所發(fā)諸般重器竟不能阻擋,只聽耳邊叮叮當當不住脆響,煙鸞勢如破竹,聲似裂石,呼嘯而前,青年側身閃避猶自不及,危急中半招巧燕翻云尚未使盡,煙鸞已無聲無。 息穿過他左臂,直貫入地,將地面砂石激得四處飛揚。青年痛嗥聲中,側臉而觀,發(fā)現左臂竟然血肉橫飛地斷掉。他當即魂飛魄散,落荒而逃。他與老婆婆的遠近交攻,本來配合極為默契,此時一逃,老婆婆少了幫手,也萌生退意,但來不及抽身,余青鸞忽然冷笑著站起身來,嘆息說可惜了你鳳凰湖世家秘傳的一身絕技,口中猛地噴出一陣綿延不絕的煙霧,形似長龍,眨眼之間已將老婆婆攔腰斬斷。 當時恰好有素以劍術精妙細膩著稱的劍客杜百變經過,識出死者赫然是惡然昭著的殺手彩衣婆婆和連環(huán)童子,這兩人出身不凡,各懷絕技,武林中幾乎無人能制伏,立即便要趁著良機追殺余孽,卻被余青鸞攔住,笑稱善惡有報,時辰未到。杜百變方知以余青鸞之力,獨殺兩惡并非不能,實不為也。他暗地里頓足喟嘆余青鸞過于宅心仁厚。 ——縱虎歸山,他日終是隱患啊。 這一次觀戰(zhàn)讓杜百變茅塞頓開,立時發(fā)現以往數十年精研劍術,竭力求新求變,求快求狠,終是落了下乘。余青鸞所運絕技,無非以靜制動,后發(fā)制人,實是武術中的精髓。當下摒棄從前種種花樣繁密的劍招,師從余青鸞學習內家吐納之術,另練馭劍之術,終有。所成。 余青鸞百歲之時,辟谷之術已有相當根基,終年不食煙火,僅以清水略解饑渴,或食黃精茯苓數枚,謂此中有天地陰陽之氣。人言他日終究羽化成仙,但他自己笑稱早年鋤強扶弱,自命不凡,犯下太多殺生之罪,難有大成。一日散步山中,忽然就地坐化,面色紅潤,神態(tài)安詳,似一笑頓悟。杜百變以后輩弟子禮相葬,但不立碑,不守墓,時人相傳得了真意,深有清風明月相伴的遺世風骨。杜百變也自此退隱江湖,傲嘯山林,偶爾出手懲戒綠林強人,事后往往隨手刻下寥寥數筆,形似青鸞,是為留名。后來又自號懷煙劍客,行蹤不定。 某年買舟南下巫水,午夜有水賊以急槳小舟靠近,搶上客船劫財殺人。其中有獨臂匪首,強悍兇殘,人未上船先以飛鏢射殺兩名船夫,杜百變救之不及。獨臂匪首見他衣著鮮潔,面容清闊,料非俗客,隨身定有寶物。搶了包袱徑自解開,只見一只檀木盒子,立即心動,揭開來,只見一股煙霧,形狀仿佛青鸞,驀地飛彈而出,直貫眉心,穿腦而過,又將他身后一名悍匪射殺,方落下水中,散為青煙裊裊消失。余匪大驚,都不知發(fā)生什么事,魂飛膽喪,跳水而逸,不敢稍有逗留。 杜百變并不追趕。這只木盒正是余青鸞所贈遺物。當年所噴一口青煙,時隔多年猶有殺人之力,實在駭人聽聞。他掀開獨臂匪首蒙面黑巾,赫然發(fā)現此人正是當年陜甘道上逃生的連環(huán)童子。有向善的機會而不知悔過,終落得慘死之局,果真是應了余青鸞當年天網恢恢之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