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發(fā)生的時候,北宋的“八十萬禁軍”都在什么地方?
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攻占北宋都城汴梁,北宋滅亡,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但有人奇怪的是,北宋的軍事布局是“重內輕外”,大部分軍隊都集中在汴梁周邊,即所謂的“東京八十萬禁軍”。那么靖康之恥發(fā)生的時候,北宋的“八十萬禁軍”都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北宋的禁軍大體上分為兩種:一是駐扎在京師和邊境上的“駐屯禁軍”;二是駐扎在地方州縣并經常調換的“就糧禁軍”。“就糧禁軍”從宋太宗以來就屢受打壓,早已失去了戰(zhàn)斗力。到了宋神宗時期,北宋的“八十萬禁軍”中只有“駐屯禁軍”還有一定的戰(zhàn)斗力。

然而到了宋徽宗時期,“駐屯禁軍”也出現了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是嚴重的虛報名額。由于北宋實行“當兵吃糧”的募兵制,“虛報兵員吃空餉”也就成了北宋官員主要貪污途徑之一。根據史書記載,紙面上的“八十萬禁軍”在宋徽宗時期也就三十余萬,剩下的全是吃空餉的“假兵”。

第二是有生力量的嚴重損耗。“駐屯禁軍”大體上可以分為西軍、河北軍、河南軍、江南軍四個部分。河南軍早已腐朽難用,江南軍同樣腐朽而且距離汴梁太遠,河北軍戰(zhàn)斗力嚴重下降,只有西軍還有一定戰(zhàn)斗力。以至于北宋鎮(zhèn)壓江南的方臘起義都要調西北的西軍上陣。

可是在宣和四年(1122年)的宋金聯合滅遼之戰(zhàn)中,西軍在幽云被遼朝的南京守將耶律大石打得大敗,精銳盡喪,失去了戰(zhàn)斗力。而本來戰(zhàn)斗力就不強的河北軍和河南軍在金軍第一次南下的時候也遭遇慘敗,損失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導致汴梁與金軍之間幾乎無人守衛(wèi)。

綜上所述,北宋“八十萬禁軍”的實際數目在宋徽宗時期也就是三十萬左右,其中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在“靖康之恥”發(fā)生前都已經損失殆盡。就算明君名將在朝恐怕也難以挽回局勢,更何況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對昏君父子,結果自然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