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桌游《家園:啟示錄》翻譯——希格拉簡史(二)庫申簡史(上)

庫申簡史
要想真正理解是什么力量能夠讓一個民族取得如此迅速的發(fā)展、經歷如此慘烈的戰(zhàn)爭、擁有如此讓人不解的樂觀,你就必須了解這個民族自誕生起的歷史。本文就是一個小小的嘗試,我們會盡自己所能,為各位詳實展現(xiàn)庫申的歷史。
?
? ? 庫申人的歷史一般而言被分為數(shù)個不同時期。每個時期都按照一定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來劃分,其名稱強調這段時期的關鍵特征。這些歷史如熔爐中的烈火,鍛造了這個鋼鐵般的民族。
前流放時代:從希格拉有歷史記錄開始,到帝國在泰坦手中崩解。
流放時代:從希格拉流放者在星辰間的放逐之旅,到他們開啟理性時代之前。
理性時代:一個相對和平、繁榮,爆發(fā)了前所未有的科學進步的時代。
前回歸時代:以發(fā)現(xiàn)卡-托巴為開始,以母艦執(zhí)行她的第一次超空間跳躍結束。
回歸時代:卡拉克的毀滅與重新奪回希格拉。
后回歸時代:卡倫·斯葉特的雙足第一次觸碰到他們家園的土地后的所有時間。包括異獸戰(zhàn)爭與維格爾戰(zhàn)爭時期。
? ? 接下來,我們將會展示這些歷史時期的更多細節(jié)。包括歷史時期中的重要事件,以及這些事件為庫申民族與整個銀河帶來的影響。
?
前流放時代
? ? 眾所周知,希格拉人早在被流放前好幾千年前就已經在希格拉上定居了,但是有關他們的記錄最早只能追溯到銀河標準歷3500年左右,再往前追溯,就沒有什么可靠的記載了。那段時間的可信歷史也正好是銀河內環(huán)區(qū)域的歷史,而希格拉,正好就位于銀河內環(huán)。
? ? 本圖西發(fā)現(xiàn)第一顆超核之前的歷史早已褪色為傳說與秘聞,在此就不多說了。在那之后,借助超核的力量,本圖西人可以進行比其他種族更快更遠的超空間跳躍,并借此向有足夠能力的種族出售知識與技術。這些技術讓上百個相距甚遠的星球相互聯(lián)系,最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銀河社會。隨著這一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更大程度的合作共贏也開始有了需求。隨著銀河理事會最終建立,團結合作不再是單純的愿景,而是成文的條例。古希格拉帝國作為一個處于上升期的勢力,也是最初簽訂條約的16個星際帝國之一。
? ? 泰坦帝國也是最初的簽約國之一。作為希格拉的鄰國,他們與同樣處于擴張期,但行事更加激進的古希格拉帝國在邊界問題上產生了沖突,并且已經在一些邊境星系中爆發(fā)了小規(guī)模戰(zhàn)斗。泰坦人顯然比古希格拉人更加精通政治操作。他們通過各種手段,讓銀河理事會在這一沖突中偏向了泰坦一方。理事會將數(shù)個爭議地帶劃歸泰坦帝國,并在兩國邊界設置了針對古希格拉帝國的三十光年緩沖帶。
? ? 如果沒有那個扭轉乾坤的意外,希格拉大概會因此淪為銀河歷史中毫不起眼的一個腳注。就在這段時間里,古希格拉的探險者在銀河外環(huán)的大荒之地意外發(fā)現(xiàn)了漂流在虛空中的第二顆超空間核心。這顆核心被安裝到了“薩尤克之怒”號戰(zhàn)艦上。其超強的長距離跳躍能力讓艦隊能夠繞開泰坦帝國的戰(zhàn)線,對其后方發(fā)動打擊,同時能夠規(guī)避甚至伏擊倉促趕來反擊的泰坦艦隊。之后,古希格拉人發(fā)動了針對泰坦帝國首都的突襲。在三天之內,這場突襲全殲了泰坦首都的戍衛(wèi)艦隊,并且將泰坦母星摧毀。上百萬平民在這一軍事行動中喪生。這場戰(zhàn)役的破壞性在最近五千年的軍事史上都屬于最高的一檔。
? ? 整個銀河理事會都聯(lián)合了起來,共同反對古希格拉帝國,要求希格拉人無條件投降。他們同時要求禁止希格拉艦隊進入之前劃定的緩沖區(qū)中,并且將第二顆超核交給本圖西人保管。古希格拉人表面上同意投降,但在最后時刻發(fā)動了對作為調停勢力介入的本圖人的突然襲擊。本圖西人的艦隊長久以來都被銀河各國認為是難以撼動的,不得不說,這一決策直接反映出了希格拉鼎盛時期的力量與自信(譯注:在另外的資料里,說明了希格拉人的偷襲大概是個什么結果:當場被本圖西艦隊薄紗)。
? ? 本圖西人對此的回應也很簡單,他們加入了泰坦帝國一方作戰(zhàn)。他們先進的技術與泰坦的殘兵結合,最終全殲了希格拉的艦隊。古希格拉帝國戰(zhàn)敗了,因其失道而寡助。此時的泰坦帝國上下都仍處于對古希格拉帝國暴行的哀怒中,他們別無所求,只想讓希格拉人徹底死絕。他們恐怕無法接受任何比這更輕的處置方案。
? ? 不過本圖西的使節(jié)與理事會的其它成員國制止了泰坦帝國的進一步行為,并最終還是說服了他們作出了一點讓步。但泰坦帝國仍然要希格拉人死,只不過不是直接殺,而是將其流放。希格拉人將被逐出銀河內環(huán)區(qū),永世不得返回,并且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形式的超空間技術——如果他們能活過這段流放之路的話。
?
歷史疑云尚存:宇航時代之前的希格拉人是什么樣的?為何他們對霸權的渴望壓過了種族的安危?希格拉上最早的智慧生命是何時演化出或直接出現(xiàn)的?第二顆超核又怎么會在大荒之地呢?
?
小知識:短距離跳躍與長距離跳躍
? ? 目前有兩種已知的超空間跳躍方式:短距離跳躍與長距離跳躍。
? ? 短距離跳躍的技術難度相對要簡單很多,很多文明都能從本圖西人處或者別的途徑獲取的超空間裝置上逆向出來相關技術,乃至進行一定自主改進。 這種技術非常可靠,但是單次跳躍只能跳幾光年的距離。
? ? 至于長距離跳躍,在古希格拉人發(fā)現(xiàn)第二顆超空間核心之前,只有本圖西人擁有相關能力。正是這第二顆超核的長距離跳躍能力讓希格拉人有意愿與能力去偷襲泰坦母星,從而讓接下來的一切故事發(fā)生。長距離超空間跳躍的工作原理目前還是個謎,超空間核作為先祖造物,也至今仍未能被研究透。
小知識:戴阿米德議會
? ? “戴阿米德(Daiamid)”這個詞,在整個希格拉歷史中都被用于指代一個位于社會頂層的政治機構,不過雖說是頂層政治機構,其存在還是需要仰賴各基斯氏族領袖的支持。(譯注:可類比為加強版聯(lián)合國)
? ? 盡管可能有更多的戴阿米德議會在希格拉早期歷史中存在過,但已知歷史中只有3個戴阿米德議會。
? ? 第一個戴阿米德議會是希格拉人在被流放之前的議會。這個政治實體統(tǒng)治著整個古希格拉帝國,利用第二顆超核發(fā)動對泰坦帝國的打擊以及在和平協(xié)定中詐降的決議都是這個戴阿米德議會作出的。在古希格拉帝國戰(zhàn)敗后,該議會被解散,并且在流放開始后徹底消亡。
? ? 第二個戴阿米德誕生于卡拉克上異端戰(zhàn)爭的余燼中,在納貝爾基斯的領導下建立。不同于曾經存在于卡拉克上的各種政權,戴阿米德議會的各種并不暴虐專橫,也并不渴求權力,而是引導著庫申社會的全部精力,讓社會從戰(zhàn)爭的陰霾中恢復,并開始靠著一些早期經驗主義的方法研究宇宙。這一戴阿米德的所有成員都在卡拉克大屠殺中湮滅為飛灰。
? ? 第三個戴阿米德在庫申人重奪希格拉后建立,自那時起存在至今。只有時間能夠告訴我們這個戴阿米德是會繼承第二個戴阿米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還是會如第一個戴阿米德那般屈從于利益與霸權的誘惑中。
?
流放時代
? ? 流放開始了,希格拉人結束了他們在希格拉的時代。全部剩余人口都登上了數(shù)艘巨大的運輸船,開始了持續(xù)幾代人的流放之途。至于流放過程的確切時長,早已經在時間本身的作用下無從考究了。
? ?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了。希格拉人在這苦難的歲月中逐漸遺忘了他們的身份,他們的起源,以及一開始他們?yōu)楹我线@些鐵棺材浪跡于星間。在戴阿米德內(譯注:原文如此。與上面小知識中的第一個戴阿米德的覆滅有出入,我個人懷疑原文就在某種程度上寫錯了,結合后文把泰坦人拿來做對比,這里倒更像是銀河中其它文明的情況,即原作者在這里想說的很可能不是戴阿米德議會,而是銀河理事會),“希格拉人”一詞也逐漸成為了歷史,并逐漸演變?yōu)槟:磺宓膫髡f、神話或是預言。只有泰坦人還記得一切,一直警惕地監(jiān)視著銀河外環(huán)。
? ? 在抵達卡拉克之前,船隊里的很多船就已經撐不下去了。其中一些因為結構部件老化而解體,另一些船因為海盜襲擊或是別的意外乃至于人為的破壞而受損無法繼續(xù)前行。還有一些船飛著飛著就失聯(lián)了,他們有可能遭遇了一些故障,也有可能是導航系統(tǒng)錯誤,還有的大概是船員嘩變劫持了船只。只有一艘飛船最后艱難地抵達了卡拉克,而就是這么一個荒涼又嚴酷的沙漠星球,也比任何現(xiàn)在還活著的希格拉人所能想像到的最好的生活環(huán)境還要好。
? ? 就這樣,他們在卡拉克上生活了下來,最終遺忘了自己的起源,相信自己就是卡拉克本土的生物。希格拉人就這么變成了庫申人。最初的五百年,是各大基斯氏族在他們新家上面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中掙扎求生的五百年。在這樣的生活中,他們遺忘了沙漠生活以外的所有記憶。技術,工業(yè),歷史,這些往日的輝煌徹底被庫申人所遺忘,取而代之的是能讓他們在這個環(huán)境不那么友好的星球上生存下來的信息。
? ? 在最早的幾代人的時間里,庫申人失去了所有科技知識。原因在于他們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撤離了圍繞著運輸船殘骸建立的那座“最初之城”。短短幾代人之后,庫申人就遺忘到需要從基本原理開始從頭建立他們的整個科學體系了。
? ? 幾個世紀之后,庫申人殖民了卡拉克上每一寸他們能夠殖民的地方。他們學會了如何在酷熱中生存,如何馴服這里的動物??ɡ说膬蓸O開始有農田開墾出來,逐漸出現(xiàn)村莊,進而演變?yōu)槌鞘?。隨著生活變得相對更加穩(wěn)定與舒適,庫申人的心思逐漸轉向了宗教事務?;怪g的戰(zhàn)斗一開始是為了資源,現(xiàn)在是以信仰的名義。早在卡拉克歷6世紀,加奧森基斯和西迪姆基斯之間的宗教糾紛就已經激化為了波及全球的公開戰(zhàn)爭。
? ? 在513年,戰(zhàn)爭正式開打的7年前,在西迪姆剛剛宣布了他們的新教義——即西迪姆人才是天選之民,其他人都是下等人——之后,西迪姆士兵屠殺了正在參與馬南人被稱為“費林·沙”的慶典的人群。這場屠殺引發(fā)的血仇一直延伸到了之后的異端戰(zhàn)爭,并且直到現(xiàn)在都有不少馬南人還沒有遺忘那段歷史。
異端戰(zhàn)爭
? ? 這場恐怖的戰(zhàn)爭名義上的原因是加奧森基斯與西迪姆基斯的教義分歧。加奧森,一個古老且保守的教派,認為庫申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應當為他們祖先的某種惡行而贖罪,這是他們神圣的命運。與之相對應的,西迪姆人認為除了他們自己以外的所有庫申人都是低等生物,自這個行星的沙塵中誕生的“沙民”。而西迪姆人則是來自群星間的上等人,生來就是要統(tǒng)治其他人的。
? ? 盡管這一教義沖突確實開啟了戰(zhàn)端,但它本身似乎并不至于讓戰(zhàn)爭打成這個樣。事實上,在那個時代,不同基斯之間的矛盾是非常普遍的,一場小小的沖突就有可能打破平衡,可能是這一場,也可能是下一場。加奧森與西迪姆只不過是在正確的時間打了一場恰到好處的戰(zhàn)爭。
? ? 戰(zhàn)爭自卡拉克歷520年開始肆虐。成千上萬的人被當做異端燒死或是被屠殺。沒人能在這場戰(zhàn)爭里明哲保身,因為在某些人(譯注:原文即為加粗傾斜的somebody)眼中,不管你到底信什么,你都是異端。對于這些年的破事,人們能記住的越少越好。但有兩起暴行對于后世來說還是一定警示意義的。
? ? 加奧森基斯在卡拉克歷652年到700年間發(fā)動了3 場針對南極的圣戰(zhàn),希望從這些相對和平的富庶地區(qū)中奪取他們所需的資源。
(譯注:原文寫到這里就進入下一部分了。我懷疑原文的排版出了問題,異端戰(zhàn)爭小標題前面那段西迪姆屠殺費林·沙的描述應該位于這里。同時我個人感覺理論上應該還有一部分總結性的文字在這兩段暴行的描述之后。但當然,僅為譯者個人感覺)
? ? 三百年的戰(zhàn)亂幾乎摧毀了整個氏族社會。原本用于控制沙漠擴張的資源被用來支援軍事行動,導致大面積的水資源短缺與脫水癥狀。隨著補給的短缺,軍隊也開始崩解。無政府主義開始在基斯社會中占據(jù)主導。在從銀河系級別的戰(zhàn)爭中與500年的沙漠求生中幸存下來后,庫申人將自己打到了滅絕的邊緣。
? ? 對于庫申文化的研究者們來說毫不意外的是(譯注:指庫申人的好戰(zhàn)傳統(tǒng)毫不令人意外),庫申人的救贖一開始是通過進一步的戰(zhàn)爭來達成的。一個一開始毫不起眼的北方基斯氏族納貝爾基斯發(fā)明了被庫申人早已遺忘的化學炸藥技術。納貝爾人有火器,有炸彈,而他們的對手沒有,他們就這樣在20年間建立起了全球的秩序。對于戰(zhàn)爭的幸存者們來說值得慶賀的是,納貝爾人的“宗教”建立在科學、邏輯與對宇宙和思想的理性探索之上。他們出兵并不是為了權力,也不是說要報復誰,他們只想讓這場戰(zhàn)亂平息,讓自己這個種族不至于把自己打滅絕了。
? ? 在他們建立的秩序下,卡拉克進入了理性時代。
?
歷史疑云尚存:為何在銀河外環(huán)的億萬行星中,他們會選擇卡拉克作為最終落腳點?他們的歷史與制度性知識(譯注:制度性知識——指在一個組織或機構內部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通常是通過成員之間的互動和傳承得以保存和傳播的)是怎樣如此迅速而徹底地消亡的?有哪些基斯在流放之前存在,但在流放途中徹底消亡或是被吞并?
?
小知識:卡拉克的基斯
? ? 一個人要想在卡拉克上生活,那就避不開“基斯”的管理?;故蔷哂腥蛐杂绊懥?,龐大、強勢的派系與氏族,相互之間爭奪著資源或是各自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治地位。成百上千的基斯在流放時代興起又衰落,但一些基斯因其特色而鶴立雞群。
(譯注:關于各基斯,桌游文本單開了一大章來詳講。這里的介紹只是一個切入基斯社會的初步印象,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偏差,有的偏差還挺大。大家就當“各基斯刻板印象大全”來看就行)
·赫爾基斯(Kiith Hraal):赫爾基斯是一個較為年輕的基斯,成立于理性時代早期。盛產工程師與工業(yè)實業(yè)家。
·杰拉西基斯(Kiith Jaraci):杰拉西基斯是一個由專精于感應器技術與航空航天技術的技術人員組成的氏族,屬于斯葉特基斯的仆從基斯。
·卡勒爾基斯(Kiith Kaalel):間諜,顧問,代理調停人,媒體操縱者,情報市場與地下黑市的控制者。這就是卡勒爾(譯注:桌游設定的卡勒爾和原本的設定有一定區(qū)別)。
·馬南基斯(Kiith Manaan):作為游商與探險家,這個基斯在理性時代之前一直以游牧的形式生活。直到現(xiàn)在,這個基斯仍然能提供最好的偵察兵與外交官。
·李爾赫基斯(Kiith LiirHra):成立時間最晚的基斯,誕生自李爾基斯與赫爾基斯部分成員的聯(lián)合。他們是非常棒的飛行員、工程師與造艦師。
·納貝爾基斯(Kiith Nabaal):作為庫申種族的拯救者,他們的科技終結了異端戰(zhàn)爭。他們專注于科研與工業(yè)發(fā)展,同時利用手頭的權利為自己謀求一定的利益。
·帕克圖基斯(Kiith Paktu):軍事基斯。這些哲學武人(warrior-philosopher)以其幫扶弱小,反對不義戰(zhàn)聞名于世。
·薩迦爾德基斯(Kiith Sagald):發(fā)現(xiàn)了指示石的梅瓦絲·薩迦爾德的信徒(譯注:原文為devotee,可以譯為虔信徒,也可以譯為狂愛粉)。他們技術實力很高,專精于載具研究、改進與制造。
·西迪姆基斯(Kitth Siidim):很保守,但不再信奉宗教,不過仍然以信仰作為其基礎。他們有很長的背叛其它基斯的歷史——從道義層面來說。
·斯葉特基斯(Kiith S’jet):哲學家與科學家組成的基斯。最古老的基斯之一,也是最早接受異星起源論的基斯。
·索班基斯(Kiith Soban):這個雇傭兵基斯一開始由各種襲擊與戰(zhàn)爭之下形成的難民組成,現(xiàn)在只有成年人能夠通過自主選擇的形式加入索班基斯。他們傭金很高,而且遵循著嚴格的雇傭程序。
·薩木塔基斯(Kiith Somtaaw):有著近乎狂熱的宗教信仰的礦業(yè)氏族。他們之所以能夠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所提供的資源。
已經消亡但還未被遺忘的基斯們:
? ? 一些基斯目前已經不再公開存在,有的據(jù)說早已消亡。至于傳言到底是真是假,那要看未來如何發(fā)展了。
·費里爾基斯(Kiith Ferrill):一個較小的宗教基斯,在異端戰(zhàn)爭期間被加奧森基斯摧毀。此前,他們是西迪姆基斯的堅定盟友。
·加奧森基斯(Kiith Gaalsien):現(xiàn)已因其差點毀掉卡拉克的宗教狂熱而被取締,他們現(xiàn)在作為一個古老到能在最早的文獻中留名的氏族在地下茍且偷生(譯注:這個“現(xiàn)在”應該是指理性時代)。
·坦布爾基斯(Kiith Tambur):這個醫(yī)療專精的小基斯幾乎在卡拉克大屠殺中被全滅。在登陸希格拉后,這個基斯的唯一幸存者帶著新的目標開始嘗試復興自己的氏族。
?
? ? 基斯體系在流放發(fā)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在基斯們回到希格拉并且安定下來后,他們也開始在這里尋找自己的過往。
? ? 后面的章節(jié)將會詳細介紹基斯社會的細節(jié)。
?
理性時代
? ? 當庫申人將精力從求生與戰(zhàn)爭中挪開,投入到科學探索中時,不得不說他們已經能夠彌補上過去浪費的時間了。不論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在持續(xù)數(shù)代人的艱苦生活下變得敏銳,還是因為他們找到了一些可供倒推的舊技術殘余,接下來的這些年庫申的技術發(fā)展之快,看起來就不像是從零在慢慢探索這個宇宙,反倒像是逐漸回憶起自己的失落技術一般。
? ? 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化學、物理學……每一個科學領域都有無數(shù)重大突破,這些突破為冶金業(yè)、計算機行業(yè)、通訊行業(yè)、能源行業(yè)等諸多產業(yè)帶來了長足發(fā)展。而這些產業(yè)的發(fā)展又反哺科研,讓新的探索技術、實驗儀器等得以投入使用。產業(yè)與科研組合成一個向上的螺旋,以其無法撼動的偉力將庫申社會發(fā)射向宇宙世紀。
? ? 盡管不是所有派系都將他們的力量全部投入航空航天這一新方向,理性時代也見證了各基斯間前所未有的協(xié)作。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沒有這種程度的合作,庫申人是無法做到如此迅速的發(fā)展的。
? ? 同樣是在這個時期,庫申人的生物學家與人類學家們有了一個令人震驚而迷惑的發(fā)現(xiàn):庫申人在生物化學與基因層面上與卡拉克本土生物只有極少的相似之處??ɡ松纤衅渌锒加兄叨认嗨频腄NA、RNA以及化學構成,但庫申人還有另外的一種細菌與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就和它們不一樣。
? ? 在對這種異?,F(xiàn)象的諸多解釋中,異星起源假說得到了最廣泛的接受。盡管科學家們并不能解釋庫申人是從哪兒來,又是如何抵達卡拉克的,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認可這一理論。那些抵制異星起源論的人主要是出于宗教原因而持反對意見,但他們是極少數(shù),并且由于異端戰(zhàn)爭的恐怖還未被人們所徹底忘卻,以宗教借口引發(fā)沖突已經不現(xiàn)實了。
? ? 當庫申人在他們的宇宙世紀初期進入了軌道探索階段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更多支持異星起源論的證據(jù)。送上太空的早期探測器與宇航員們發(fā)現(xiàn)卡拉克被一大團金屬殘骸云所包圍,其中不乏人造的痕跡。對其取樣帶回地表后,樣本中發(fā)現(xiàn)了不存在于卡拉克的元素與同位素。
? ? 這些東西必然來自于卡拉克之外。很多人認為這些東西是在那早已被遺忘的遠古時代將其上的乘員運送到沙漠行星卡拉克的某種運輸工具的組成部分(事實上確實如此)。盡管這些殘骸并不能讓庫申人找到自己在群星間的起源,它們卻為冶金業(yè)、制造業(yè)與材料學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方向。這場卡拉克版的文藝復興繼續(xù)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
? ? 在卡拉克歷1106年,一個簡單的操作失誤徹底解答了庫申起源之謎,開啟了庫申歷史的新紀元。一顆原本用于搜集卡拉克恒星系外其它恒星數(shù)據(jù)的人造衛(wèi)星錯誤地朝向了軌道內側,并向行星地表發(fā)射了遙測信號。當時還沒有人意識到,衛(wèi)星的這一轉,反而看見了更遠的宇宙。
? ? 遙測圖像顯示,在赤道附近的某片沙漠地下約75米處,有相當大質量的金屬存在。對圖像的初步分析指出,這些質量有可能是一處此前未曾被發(fā)現(xiàn)過的古老城市遺跡。先不論這疑似城市的部分到底是什么,重點在于它中心的一座由高密度合金組成的結構體。庫申人實施了多次衛(wèi)星飛掠掃描,確定這并不是儀器故障或是大氣異?,F(xiàn)象,真的有什么東西在茫茫黃沙之下靜靜地等待著被發(fā)現(xiàn)的這一天。
? ? 庫申人用了四年時間為一場深入危險地帶發(fā)掘遺跡的遠征準備物資與支援,并解決遠征隊的部分人員問題(譯注:原文為“—as well as great personal?hardship on the part of the expedition”,我其實不很能理解這個“personal hardship”指的是什么,這段的翻譯屬于我的尋思產物)。他們的發(fā)現(xiàn)證明,為這場遠征而花費的每一秒時間、每一分精力、每一單位交易和金錢都是值得的。遠征隊找到了卡拉克的最初之城,卡-托巴??ɡ松系囊磺?,都將為之而改變。
歷史疑云尚存:還有多少古希格拉遺跡仍然埋藏于卡拉克的沙海之下?在卡-托巴變成如今的廢墟之前發(fā)生了什么?理性時代的庫申人是否遺漏了一些足以更大程度改變歷史的科研分支或是考古發(fā)現(xiàn)呢?
小知識:克里爾·斯葉特(Krill S'jet)
? ? 他是第一個校勘了足夠的生物學與基因學信息并發(fā)現(xiàn)庫申人在化學層面上與卡拉克上絕大多數(shù)生物都不同的科學家。他最早提出了異星起源論,但在指示石證明他的觀點之前去世。
小知識:梅瓦絲·薩迦爾德(Mevath Sagald)
? ??距一次探索大約20年后,庫申人發(fā)起了最后一次對卡·托巴的發(fā)掘。梅瓦絲·薩迦爾德領導此次探索隊。但赤道附近極為惡劣的天氣讓她的小團隊幾乎崩潰,這讓她很多時候甚至只能自己去探索遺跡。她在卡拉克歷1135年發(fā)現(xiàn)了指示石,這一發(fā)現(xiàn)讓她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