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爛學飲食工程】中式湯面

分享下自己做中式湯面的方法。不直接說下面條,是因為還有其他種類的面條比如意大利面。
有不同意見歡迎各位在評論區(qū)提出,求各位輕噴!
材料
食材:面條(比較容易熟的那種),雞蛋,自己喜歡的適合煮的蔬菜(胡蘿卜、白菜、生菜這種)。
調料:大蒜,油(食用油或黃油),醋,麻油,醬油,黑胡椒,芝麻醬*。
(加*的是可選的)
制作流程
1.?先用電熱水壺燒水
2. 處理食材
(1)把蔬菜切到可以快速煮熟的狀態(tài)。
這里分享一下我切胡蘿卜的方法。首先是削皮(懶得削皮的忽略此步),用手握著胡蘿卜,然后用削皮刀從根部往頭部運動,削下的皮的形狀如圖1所示;然后去掉根部和頭部,此時的胡蘿卜如圖1所示;之后斜刀將胡蘿卜切片,成果如圖2所示;如果需要切絲,可以保持圖2切片后的造型(即這種片片相疊的狀態(tài)),再沿著胡蘿卜片長軸的方向進行切絲(感覺面條里的胡蘿卜不用切絲我就沒切了)。


其他蔬菜也可以切成小塊。綠葉蔬菜的話,我覺得可以把根部切的更小一點,葉子切的更大一點,用水煮比較容易獲得相同的成熟度。
(2)準備大蒜
這里分享個用刀剝大蒜皮的方法。先把大蒜分成小個;之后把大蒜根部用刀切掉(根部硬的不好吃);用刀一拍或者一壓;之后大蒜皮就比較好剝了。拍完的蒜可以直接用了,切蒜片或者蒜泥也可以,看個人喜好了。
(這里忘拍照片了,以后有機會可以記錄一下)
3. 煎雞蛋
先熱鍋;之后倒入油,或加入黃油;油溫上來了或者黃油化了之后,打入雞蛋,如圖3所示(雞蛋數(shù)量看個人咯,圖3是兩人份的);兩面煎微黃即可出鍋。出鍋的時候鍋里留一點油。

4. 爆一下蒜
(可選步驟。喜歡吃生蒜的可以跳過。家里的蒜老了或者有快過期的蒜蓉醬的(太低概率了吧。。)可以參考這步。)(其實這步對口味是否有提升我也不清楚,也許并沒啥軟用)
煎完蛋后不是鍋里有油么,這時候可以把蒜下鍋爆一下。油太少的話加點油再爆也行。
感覺爆的差不多了后,加之前燒好的開水。這里一定要加開水,冷水熱油有安全隱患。加開水的另一個優(yōu)點是節(jié)省燒水時間。


5. 煮面條
接上一步的加開水。等開水再次燒開后,把之前切好的蔬菜、煎好的雞蛋和面條,一股腦倒進去吧!覺得蔬菜容易熟一點就先加面條,覺得面條容易熟一點就先加蔬菜,我反正同時加了又不是不能吃(不是),但面條煮久了會爛,蔬菜需要煮更長時間才會爛,所以我覺得面條只要不是過于難熟,先放蔬菜比較萬用。雞蛋煮不煮都行,不過加雞蛋的面湯也許口味更好?但面湯的顏色確實會變的白一些。

6. 準備底料
這里可以很隨意了。個人喜歡加適量香醋、生抽醬油與麻油,多加點黑胡椒,再加一勺芝麻醬(這個完全是可選的,如果加芝麻醬切記要多拌拌面把醬拌開)。喜歡吃生蒜的同學這時候也可以加蒜。有蔥花就更好了可惜沒有。

7. 出鍋
面條煮到軟硬適中就可以出鍋了。個人觀點,先把料倒入碗內(nèi),在根據(jù)個人喜好加面湯。個人喜歡湯略少一點的。

擺爛性分析(×)
時間:全過程感覺一刻鐘左右?可以優(yōu)化某些步驟從而節(jié)省更多時間,不過煎蛋和煮面條的時間是固定死的,優(yōu)化空間不大。
碗碟數(shù):鍋×1,大碗×1,案板×1,筷子一雙。個人覺得算很少了。我個人比較喜歡用菜板,也不覺得洗菜板能浪費太多時間,所以把菜板也算進去了。大碗也許也能省,也就是說直接用鍋吃?但這樣添料會變的麻煩點。
總之應該算除方便面與冷凍速食外最方便的午/晚飯之一了。如上述做法有漏洞,或者還有什么建議,歡迎評論區(q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