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褐藻】漂浮成片的馬尾藻

寫在前面的話:
本系列專欄是關于常見的水族觀賞藻類的介紹、展示、飼養(yǎng)要點、個人體會
參考書籍《在日本可以看到的388種海藻寫真+生態(tài)標本》等
參考網(wǎng)站:algaebase.org 、Wikipedia等
圖片來源見水印
由于個人感情包含較多、體會和飼養(yǎng)經(jīng)驗主要來自玩家交流討論整理,并不具有學術嚴謹性。但本著快樂飼養(yǎng)的前提,應該是勉強夠用來參考。同時由于個人整理,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歡迎大家指出,歡迎大神拍磚,一同交流學習。?
特別提醒:
這是茉莉某天突發(fā)奇想開著挖掘機挖的一個大坑,因為茉莉臨近考研,本系列專欄隨時面臨長期不更新、停更甚至斷更,大伙們看著圖一樂呵就行
?

馬尾藻屬( Sargassum),隸屬于褐藻門、墨角藻目、馬尾藻科, ,世界約有260+種、廣布于熱帶、溫帶地區(qū), 我國馬尾藻屬物種百余種,占世界總種類約近四成。馬尾藻在我國沿海地區(qū)都有分布,光我國特有種,就有60+,馬尾藻種類繁多,由地區(qū)、環(huán)境或年齡不同,藻的外形差異性大,甚至同株藻上下部分都能長得大相徑庭。因此某些馬尾藻藻體的不同部分很容易被分別定名多種,同種異名現(xiàn)象常見。

馬尾藻藻體大型,往往可以長到30-200公分。其可明顯地分為“根”、“莖”葉和氣囊四個部分?!案辈⒎撬^種子植物的根,而是馬尾藻的固著器,有盤狀、圓錐狀、裂瓣狀和假根狀等。馬尾藻有別于其他藻類的一點就是擁有氣囊,可在波濤中協(xié)助藻體向上或者漂浮。氣囊呈球形或圓柱狀,從葉的分差處長出。
馬尾藻在我國地域分布趨勢主要表現(xiàn)為水平分布,廣布我國沿海的馬尾藻種類數(shù)量和區(qū)域密度呈現(xiàn)著從南向北逐漸遞減的趨勢。往北了走,黃海、東海不足20種;放眼南看,南海則可達到百余種,而且區(qū)域密度相對北方海域則增加數(shù)倍甚至十數(shù)倍。同時南海也是世界主要的馬尾藻分布區(qū)之一。
?飼養(yǎng)上
? ? ?

? ? ??成片的馬尾藻在藻缸中絕對是最方便最接近模仿原生造景的利器。棕褐色的藻葉隨著水流擺動,魚只和甲殼類在藻間穿梭躲避,這是許多玩家所希冀的場面??蓪嶋H上絕大部分玩家馬尾藻的飼養(yǎng)體驗并不好,也有很多玩家會懷疑這玩意是否真能養(yǎng)活。所得到的大多數(shù)反饋是,馬尾藻容易碎,容易掛塵,容易腐敗。
? ? ? ?除開玩家自身飼養(yǎng)環(huán)境因素外,先來說說馬尾藻為什么容易腐敗容易化。從上述的馬尾藻區(qū)域分布呈現(xiàn)南北分明的特點可以看出,影響馬尾藻生存生長發(fā)育的主要因素包括光照和溫度(熱量分配)。在南方海邊的朋友可能會見過,馬尾藻多在我國每年2—4月上旬這段時間大量繁殖,快速布滿海面的水域和潮下帶礁石區(qū)。然后到了5月之后馬尾藻逐漸減少,呈現(xiàn)腐敗的姿態(tài),到了6月甚至8月,就很難在水面見到漂浮的大片馬尾藻團了。但是一旦到了10月底特別是北方海域,準確說到了冬季,部分馬尾藻優(yōu)惠開始飄浮成團,緩慢聚集,為來年開春的暴長蓄積。由此可見,大部分馬尾藻飼養(yǎng)的條件就是避免高溫,北方的或者東海往北產(chǎn)的馬尾藻一般要求水溫不高于24度,超過28度就有大風險腐化。南方諸如廣東沿海福建廣西等地則相對來說稍高可以上限到26/7度左右,海南甚至三沙的則有機會抗住30度的高溫。也就是說,正常維持21-23度的稍低海缸溫度對馬尾藻飼養(yǎng)來說必不可少。但這又和需求相對較高溫度(24-27°C)的熱帶珊瑚等其他生物有相沖突,需要做出一定的取舍。而且鑒于大部分國內地區(qū)夏天魚缸溫度輕松突破三十度這一鬼門關,故想飼養(yǎng)馬尾藻,提前準備好安全合理的魚缸降溫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 ? ? ?另一方面,馬尾藻大多有性生殖,繁殖期多在每年的四月下旬到六月開頭,一旦正常進入繁殖期的馬尾藻渡過這一時間段之后,會開啟程序性的部分死亡,讓本就多年生的馬尾藻看起來像是只有半年壽命一樣。其表現(xiàn)為漂浮部分或長或短的腐敗斷裂,這也是很多玩家明明水溫控制不錯卻依舊可見缸中馬尾藻斷的斷碎的碎,但這又和直接因為高溫熱化了馬尾藻表現(xiàn)不一。但是一般具有固定器的馬尾藻只會碎斷漂浮過長的部分,而主體粗壯的“莖”依舊保留,并在一個活動周期之后重新蓬勃生長,這也是魚缸飼養(yǎng)所謂養(yǎng)定馬尾藻最主要的判斷依據(jù)。

? ? ? 國外常??梢砸姷竭@種新聞:某某化工廠排放廢水,某某養(yǎng)殖產(chǎn)排放污水什么的導致馬尾藻暴殖擁堵海面(雖然國內出這檔子事一般赤潮綠潮金潮的多)。由此可見馬尾藻對所謂營養(yǎng)鹽的需求其實挺大的。因此,在追求過低n/p的珊瑚缸中,往往馬尾藻不容易存活,導致出現(xiàn)“白化”的現(xiàn)象,在多藻共存的藻缸中,沒有額外添加肥料,也有可能導致馬尾藻無力競爭而“餓死”。但過高的np又會誘發(fā)菌藻暴殖,覆蓋馬尾藻的表面導致藻體死亡,故在營養(yǎng)鹽控制上應當做到維持較低適合的np水平,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馬尾藻對n的需求比率遠大于p,故良好的生化系統(tǒng)+勤快投喂有助于馬尾藻“長高高”(笑)。
? ? ? 另一方面,在剛剛提到的菌藻覆蓋問題上,引出另一點容易導致缸中馬尾藻死亡的因素:容易集塵。被灰塵和毛藻菌藻牢實覆蓋葉表面的馬尾藻基本上是被宣告了死刑再加上馬尾藻葉多帶鋸緣,葉片錯雜,導致容易堆積灰塵。而處理這一點問題也很簡單,大水流對著吹就好了,不僅可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而且可以促進馬尾藻藻體生長,造型更加飄逸優(yōu)美。把目光放到馬尾藻生境就可知,無論是波濤洶涌的海面,浪花飛濺的潮間帶還是水流湍急的潮下帶,巨大且多變的水流永遠是馬尾藻生活環(huán)境的主旋律。
? ? ? 最后就是常見的混養(yǎng)問題,褐籃子魚那一家子在生境就是馬尾藻的死敵,尤其是褐籃子魚本魚,對啃食馬尾藻有特殊的偏執(zhí)。故常見的以高等藻類喂食的生物不建議投入混養(yǎng)。
接下來是常見的馬尾藻品種展示。



銅藻算是東海這片子最常見的馬尾藻之一啦




青島那邊有叫麥穗藻、青蟲子的估計八九不離十也是鼠尾藻


值得注意的是,羊棲菜目前已經(jīng)被單獨劃分出成為羊棲菜屬(Hizikia),這玩意我記得我第一次在海邊見的時候漁民管這個叫羊奶子(hso),也有人叫海麥子。涼拌這玩意是真的好吃,特別是整盤尖椒炒個海米瑤柱什么的配上一碗這個醋溜口子的羊棲菜,超下飯。






沒找著中文名(撓頭,應該是叫闊葉馬尾藻??








茉莉の日本語はできない,翻訳はできない,但是這個葉子形狀確實好康


半葉馬尾藻也算是國內東海海域、廣東沿海非常常見的品種啦,這個葉子確實像長了一半沒長齊似的。


球囊馬尾藻這個葉長得非常細長,光禿禿的,讓旁邊的球形氣囊顯得特別突兀顯眼


印象中應該是能吃的?


大概就展示這幾個品種,至于某些國特有和地域特有,比如雷州馬尾藻上川馬尾藻西沙馬尾藻永興馬尾藻潿洲馬尾藻什么什么的就不另做展示。因為茉莉并沒有多少時間(太懶了)
除開馬尾藻屬外,馬尾藻科還有其他幾個好玩的屬下的種,咱們下一篇專欄額外展示介紹。
那就下次見(咕咕咕)